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38篇
环保管理   255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07篇
灾害及防治   40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7 毫秒
251.
太湖流域水灾演变与环境变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新石器时期以来,太湖地区的水灾发生机制和表现形式严格受控于海、地、气系统的能量均衡和转换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遵循由海洋优势性向海面控制基准下陆源洪水的演变过程.愈接近现代,成灾和干扰因素愈趋复杂,逐渐呈现出水灾与环境相互反馈使水灾加深(岗身体系形成并完善,太湖形成并扩张以来),以及人类活动、水灾与环境三者间相互反馈使水灾频度加大等趋势(尤其自南宋以来).提出了相对高海面的水灾控制基面效应和太湖水灾扩张效应等观点.  相似文献   
252.
珠江三角洲腹地洪水位异常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三角洲地区的防洪安全保障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三角洲地区复杂的网河及口门构成,以及径流和潮汐共同影响的水动力条件,使三角洲的洪水水势表现出随时间和空间复杂变化的动态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角洲地区受水土资源无序开发的人类活动的影响,90年代的洪水表现出了网河腹地河段洪水位异常壅高的现象,使区域的防洪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结合"94.6","98.6"洪水期间三角洲腹地洪水水位异常壅高现象,综合分析了区域洪水位异常壅高的外部及内在成因,为科学制订三角洲地区防洪对策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53.
据沁河流域九女台洪水题刻水位及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沁河流域1482年洪水洪峰流量极大,历时甚长,与该流域一般洪水过程的差异迥然.通过地貌调查,并利用14C测年等方法,对沁河九女台河段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其1482年高洪水位是梯沟口泥石流-崩塌堆积物堰塞沁河主河道的结果.当年由于降雨,使梯沟流域发生泥石流,并导致沟口右岸岩壁崩塌,形成堰塞坝,造成沁河河道阻塞,过水断面减小,九女台附近河段水位壅高,并保持了近40天的时间,堰塞坝最终溃决,导致沁河下游怀庆府发生严重的洪水灾害.  相似文献   
254.
试论洪涝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水稻遭受洪涝灾害的概率较大,研究洪涝对水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现场试验,对水稻不同生长阶段遭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和不同温度下遭受淹浸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水稻遭受淹浸后,其产量的一系列变化作了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255.
ABSTRACT: In conventional flood damage reduction studies, flood damage is usually estimated with a damage function according to the depth of inundation. However, this method may not reflect the conditions of each family residing in the floodplain because it ignores not only the distribution of flood damage but also the effect of build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esidents' preparedness.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a questionnaire based survey (N= 3,036) conducted 17 months after the Tokai Flood of 2000 that caused disastrous losses to household properties. It provides a conceptual “doughnut structure” model of flood damage to houses and house contents and a mathematical basis for models to explore the determinants of flood damage. Besides the inundation depth, house type significantly affects both the house structural and content damage probabilities, while house ownership and house structure affect house damage probability but not house content damage probability at a given depth. Inundation depth, residing period, and household income significantly affect both house and content damage values. In addition, house ownership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house damage value, while house structure has an impact on content damage value.  相似文献   
256.
A study of the piedmont of the Newberry Mountains near Laughlin, Nevada, demonstrates that geologic information can improve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flood‐hazard management on alluvial fans in desert areas. Comparison of geologic information against flood insurance rate maps (FIRMs) reveals flaws in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flood hazard delineation in this setting. Geologic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large parts of the Newberry piedmont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significant flooding for at least the past 10,000 years. This contrasts with existing FIRMs that include large tracts of nonflood prone land in the 100‐year and 500‐year flood hazard zones and exclude areas of indisputably flood prone land from the regulatory flood plain. From the basis of the geology, flood hazards on at least one‐third of the piedmont are mischaracterized on the regulatory maps. The formal incorporation of geologic data into flood hazard studies on desert piedmont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is type of discrepancy and substantially reduce the scope, hence cost, of more elaborate engineering studies and hazard mitigation strategi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ffirm the value of new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 recommendations for characterizing alluvial fan flood hazards and support an argument for mandating geological studies in the regulatory process.  相似文献   
257.
在经典风险评价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建立了简明水灾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完成了中国九大都市群的水灾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都市群水灾风险呈现出以都市区中心市为核心的(近)圈层状分布;水灾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唐、吉黑、中原、成渝、辽中南和山东半岛都市群.基于上述研究,强调应建立包含水灾综合风险评价、水灾风险应急预案编制与情景模拟以及水灾风险区划与规划的水灾风险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58.
浙江省洪涝灾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袁晓玉  薛根元  顾骏强  施能 《灾害学》2002,17(1):56-61,96
根据浙江省1949-1998年(缺1966-1975年及1978年)共39年的洪涝成灾面积资料及39年(1961-1999年)的36个站点的分季降水资料,对该省洪涝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表明,浙江洪涝灾害面积大,且有随时间而增加的趋势,此外,不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受灾特征,浙江省应该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减灾防灾措施,因地制宜,减少水患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59.
水旱灾害对我国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徐乃璋  白婉如 《灾害学》2002,17(1):91-96
水旱灾害首先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粮食产量的大幅减产还会波及到整个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研究自然灾害不仅要注意因灾损失的自然因素,同时要联系造成灾害的社会、经济、人文因素等诸多方面进行自与非自然因素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60.
中国洪水灾后恢复重建行动与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中国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的实践 ,总结了中国洪灾灾后恢复重建的结构体系 ,并依此讨论了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指出 ,应明确洪水灾后恢复重建与备灾和防灾的关系 ,并提出了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的结构体系与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