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38篇
环保管理   255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07篇
灾害及防治   40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1Th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Yielding Status of the Major Cereal ProductionAreasNEC,RBHHH and ML RYR are the three major areas for agricultural and cereal production inChina and the national bases for growing commodity grain with first priority.Especially,theThree-River Plain and Songhuajiang-Nenjiang Plain in NEC,the alluvial plain of the Huanghe,Haihe and Huaihe rivers in RBHHH and the plain of two rivers (Hanshui and Huaihe) and threelakes (Poyang,Dongting and Taihu) in …  相似文献   
362.
长江中游水沙灾害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江中游泥沙输移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建立了螺山至汉口河段和洞庭湖区泥沙淤积比霽与三口分沙比λS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分析得知.洞庭湖区和螺山至汉口河段各时期多年平均泥沙淤积总量基本保持在180×106t,分沙比的减小调整了上述河段与洞庭湖区之间的淤积关系,使洞庭湖区减少淤积的泥沙转移到上述河段淤积.在此基础上对长江中游泥沙淤积与该区域水位抬高进行了计算分析.文章指出,长江中游防洪的核心是如何正确处理宜昌每年多来的180×106t泥沙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363.
根据上海地区三阶段(1970-2004年,2020-2054年和2060-2094年)四要素(降水、吴淞口风速、太湖流域面雨量、吴淞口潮位)提取年极值时间序列,采用GEV分布首先开展"雨洪风潮"各致灾因子气候变化分析,结果显示:"雨洪风潮"各致灾因子年极值受气候变化影响均呈增加趋势;进而基于Copula联合函数中的三维...  相似文献   
364.
在求取襄阳中心城区重现期雨量与可抽排雨量的基础上,采用基于GIS暴雨洪涝淹没模型计算不同重现期致灾雨量的淹没水深和范围;依据城市内涝对道路的实际影响,制作城市道路内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直观表达研究区域内不同雨量阈值的内涝灾害淹没风险分布,定量评估淹没水深、淹没范围。同时给出了城市道路内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合城市道路信息,准确定位高风险易涝街区,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5.
近50a海河流域降水丰枯遭遇分析   总被引:6,自引:14,他引:6  
针对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迫切需求,基于39 个气象站点近50 a 长系列降水数据(1951—2008 年),利用Copula 连接函数,揭示海河流域内部南北山区与平原区之间的降水丰枯遭遇情况,为缺水的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海河流域各区受到同一天气状况影响较大,同一水系在山区和平原区的降水同丰、同枯概率均在20%以上,其中同枯的概率更大(北部水系25%,南部水系31%);同一水系内山区丰水与平原区枯水的遭遇概率小于6%,降水丰、枯互补性较差;但不同水系之间的山区与平原区降水丰枯遭遇概率为9%。从全流域的角度,考虑南北水系之间调水,将有助于海河流域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66.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future flows in the main stem of the Connecticut and Merrimack rivers within Massachusetts. The study applies two common climate projections based on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 4.5 and RCP 8.5 and downscaled gridded climate projections from 14 global climate models (GCMs) to estimate the 100‐year, 24‐h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for two future time‐periods: near‐term (2021–2060) and far‐term (2060–2099). 100‐year 24‐h precipitation events at near‐ and far‐term are compared to GCM‐driven historical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during a base period (1960–1999) and results for RCP 8.5 scenario show average increases between 25%–50% during the near‐term compared to the base period and increases of over 50% during the far‐term. Streamflow conditions are generated with a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where downscaled climate projections are used as inputs. For the near‐term, the medians of the GCMs using the RCP 4.5 and RCP 8.5 suggest 2.9%–8.1% increases in the 100‐year, 24‐h flow event in the Connecticut and an increase of 9.9%–13.7% in the Merrimack River. For the far‐term, the medians of the GCMs using the RCP 4.5 and RCP 8.5 suggest a 9.0%–14.1% increase in the Connecticut and 15.8%–20.6% for the Merrimack River. Ultimately,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can be used as a guidance for the long‐term management of infrastructures on the Connecticut and Merrimack River floodplains.  相似文献   
367.
368.
生活污水灌溉对麦秸还田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养分回用为目的,在原状土柱模拟试验条件下,采用间歇密闭式抽气法研究了生活污水灌溉对麦秸还田稻田田面水铵态氮浓度、田面水pH以及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麦秸还田显著增加了田面水NH_4~+-N浓度,生活污水灌溉则显著降低了田面水NH_4~+-N浓度.2正常灌溉施肥秸秆不还田稻田处理的总氨挥发量为58.29 kg·hm-2,占总施氮量的24.29%;麦秸还田显著增加了稻田的氨挥发损失,氨挥发损失量增加了近一倍,达总施氮量的45.66%;而生活污水灌溉显著降低了稻田氨挥发损失量,氨挥发损失量降至总施肥量的17.26%(秸秆不还田)和32.72%(秸秆还田).秸秆还田与生活污水处理具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在3个肥期中,分蘖肥期氨挥发损失率最高,占总氮肥用量的7.38%~24.44%.3无论秸秆还田与否,氨挥发通量与田面水NH_4~+-N浓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田面水pH值则相关性不显著.麦秸还田增加了稻田氨挥发损失,而麦秸还田与生活污水灌溉耦合能降低稻田氨挥发损失,同时污水中的氮可替代44.41%的化肥氮,减少稻季化肥用量,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69.
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靖边—临汾段)建设过程中,在河道及河岸荒地弃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弃渣将对河道的防洪产生不良影响,极易造成地质灾害。不仅对上、下游居民、厂矿、企业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对管线本身的安全也构成威胁。为此提出在施工设计时有必要在附近河岸荒地集中设立弃渣处理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运渣距离,方便施工,利于管理,可以实现施工、水保、管道安全、经济等因素的良好组合。  相似文献   
370.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洪涝灾害响应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根据1986年和1996年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详查资料,分析了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揭示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根据1991年汛期(5~9月)降雨,分别计算了1986、1996年下垫面状况下的产水量,比较了二期产水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差异,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域水位连续偏高的原因,进而分析洪涝是如何对土地利用的变化作出响应的。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是耕地面积快速减少和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是政策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太湖流域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使流域产水量增加,洪涝过程缩短,增加的产水分布在流域的上游,加重了流域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