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9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5篇 |
环保管理 | 251篇 |
综合类 | 112篇 |
基础理论 | 17篇 |
污染及防治 | 1篇 |
评价与监测 | 7篇 |
社会与环境 | 105篇 |
灾害及防治 | 39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3篇 |
1972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城市应急能力建设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城市应急能力建设重“硬件”轻“软件”,导致在城市灾害应对过程中效果不佳。选取受2016年南方洪涝影响严重的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内涝灾害治理过程中应急“软能力”的现状及功能进行剖析,提出在制度适应、风险管理以及理念协调等方面的重构思想,并论述城市应急“软能力”的提升路径:建立健全防灾导向的城市规划制度,推进协同导向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加强完善教育导向的城市灾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颗粒态金属污染物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口金属污染物的输移转化受到多种因素作用的制约,其时空分布比较复杂.2006年洪、枯季长江口南槽和北槽调查研究表明:(1)悬沙中各种金属含量在长江口的沿程分布略有差异,除Cu、Cd沿程出现降低趋势外,其它金属均有低-高-低分布趋势,即在南槽、北槽最大浑浊带出现高值;而沉积物中颗粒态金属含量沿程分布较为复杂,沿程呈降低趋势,部分金属在南槽、北槽出现高值区;(2)颗粒态金属含量垂向分布十分明显,由表层悬沙至底泥逐渐减少;(3)悬沙中枯季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洪季,在一个潮周期内急流时颗粒态金属含量小于憩流时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柳州市洪灾特点的分析,探讨了洪灾对柳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提出洪灾的治理必须走可发展的道路,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1961~2015年西南地区降水及洪涝指数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南地区98个气象站连续完整的日降水序列数据,整合降水强度、持续性指数及等级指数形成降水指数体系并研究该区域降水及洪涝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 1961~2015年,西南地区年降水量(PRCPTOT)与极端降水量(R95PTOT)都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形态;持续降水日数(CWD)则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区域多年平 均PRCPTOT、R95PTOT、CWD分别以-13.12 mm/10 a、1.34 mm/10 a、-0.29 d/10 a的速率变化。(2)西南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形态。(3)西南地区洪涝强度指数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分布特征;降水总量越多的地区,洪涝强度反而越低,主要由于单站洪涝强度表征的是降水的波动情况,降水量越多波动越不明显。21世纪以来,该 地区洪涝等级以重级为主,2010年以来连续多年出现特重级洪涝。此外,洪涝强度越大,区域性年度灾害等级越高。该研究对于掌握西南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规律,从而服务于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Fielding JL 《Disasters》2012,36(3):477-494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nvironmental inequalities of living in the floodplains of England and Wal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flood awareness of those 'at risk'. An are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an etic, objective flood risk exposure, and an emic, subjective perception of that risk by social class. In all areas except the Midlands, the working classes were more likely to reside in the floodplains; the greatest exposure inequality is seen in the North East and Anglian regions. Flood awareness in the Anglian regions was much lower than average,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lass differences. In the Thames region, despite equal flood risk exposure between classes, the most deprived displayed the least awareness of flood risk. In the North East, inequaliti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flood risk exposure accompanied inequalities in perception, resulting in the least aware and most deprived experiencing the greatest flood risk. 相似文献
16.
Jy S. Wu Ellis L. King Michael Wa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1985,21(3):417-421
Traditionally, identification of the Muskingum routing coefficients has been based on observations of the linearity of a loop formed by graphically plotting a forward and a reverse path. This graphical procedure is time-consuming and may not minimize the error of estimation. A procedure was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drawbacks of the graphical method. This procedure calls for (a) the use of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on the forward and reverse paths to determine their respective slopes, and (b) the use of statistical t-test to evaluate the hypothesis that these two slopes are equal. The computational procedure is repeated, using incremental values of the flow weighting coefficient, x. A graph of the computed t-value versus x can be constructed. The optimal value of x, as read from the graph, occurs at the minimum computed t-value. The procedure has been demonstrated superior to the graphical method for three illustrative examples, resulting in a reduction of the error squares by factors ranging from 5 to 6. 相似文献
17.
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测距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该系统是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3种技术于一体的测量系统,能够快速、精确的获取物体三维数据。文章简要说明了LIDAR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国外LIDAR技术在内陆河流监测中的应用,如河网测绘、河漫滩的监测管理、河岸侵蚀监测、洪水监测管理等内陆水系监测管理实例。通过对流域范围的LIDAR点云数据进行滤波与分类,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或结合使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全球定位系统采集的数据,来实现上述实例。简要评述了LIDAR技术在内陆水域监测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及当前我国内陆水系监测管理的技术现状。通过国外典型案例说明LIDAR技术在我国内陆水系监测管理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尾矿库使用后期进行防洪安全分析时,涉及的一个重要的计算参数--主沟槽长度的不同取值方法,对尾矿库防洪安全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推荐了一种相对准确的主沟槽长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夏季暴雨洪水是太湖山区氮磷营养盐流失的主要载体,对强降雨事件中的不同水体农业养分负荷的观测和分析,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农业非点源污染。在台风“麦莎”期间,选择典型山区流域对台风降雨径流过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太湖山地短时强降水事件中,地下径流约占总径流的51%,而对无机氮径流负荷的贡献在80%以上;可溶性总磷在河道径流中的浓度低于在地下水和地表径流中的浓度,显示可溶性磷在汇流过程中被截留,说明可溶性磷的迁移具有流域尺度的迟滞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