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37篇
综合类   384篇
基础理论   214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城市内河沉积物对水体污染修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城市内河污染沉积物在污染源控制和河道水质修复达到一定程度后对河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水质在净化后,保持一定的溶解氧,可有效抑制沉积物中有机物、氨氮和磷的释放,疏浚底泥并不是消除内河污染的必要条件,否则由于底泥缺氧释放,氨氮明显回升,而有机物不会很快上升,反应因反硝化消耗碳源继续有所下降;由于反硝化过程产生碱度使水体pH略有升高,更接近中性,从而可阻碍磷的进一步释放。  相似文献   
992.
随着国家能源开发西移战略实施,内蒙古构筑我国重要能源重化工基地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得天独厚的煤炭储量以及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使得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匮乏的水资源和煤化工污水排放的最终去向亦成为严重制约大型煤化工项目建设的瓶颈。 通过这几年做煤化工项目环评我有以下体会,即一般煤化工项目特别是大型煤化工项目的工艺路线和设备的选择均为国际或国内成熟技术,而制约煤化工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外部依托条件,如:原料来源及产品贮运路线、水源供给、废渣填埋场、污水最终去向等。 本文拟通过已完成并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审的一个大型煤化工项目的污水去向的设计为例,针对大型煤化工项目在西部缺水地区的污水最终去向如何处理以及其需特别关注的方面和老师及同行进行交流并探讨。 该项目的污水在深度处理后排入净化库后经氧和沉淀后对项目区域周边的荒地进行冬储夏灌,用于生态建设用水,不向外环境排放。荒地种植景观生态林。灌木以及植被等。  相似文献   
993.
Lake Maryout is an important fishing lake lining Alexandria City, Egypt at its southern side. It has no direct connection with the Mediterranean Sea. Most of the landed fish come from its Main Basin (one of the lakes four sub-basins). This basin, area 6000 acres, since the six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is suffering from pollution as it receives untreated sewage and industrial effluents from Alexandria City at four hot spots, distributed along the coasts of its eastern half. This has led to a noticeable decline with time i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fish catch and to subsequent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to the fishermen. In a solution for these problems the government has erected two treatment plants in 1993 to primary treat these waste effluents before discharging into this Main Basin at only two sites. One at a (an old) site lies at its southeast side where one of the plants discharges is indirectly reaching the lake via an agricultural drain while the other plant discharge is directly flowing at a new site lies at the lake northwest side. Obviously the other three old hot spots are completely blocked. Water (on monthly basis) and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ain Basin as well as from the other basins of the lake to study the state of the water quality and level of some priority metal pollutants in addition to organic carbon (org-C)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lake after the erection of the two treatment plant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water at the (north) eastern side of the Main Basin gets improvement while that in front of the new site at its northwest side becomes polluted and its sediments become enriched with the studied metals (Ag, As, Sb, Cr, Hg, Ni, (Pb), Cd, Zn and Cu). The enrichment was more noticeable for the (spoiled) sediments in front of all the old hot spots in addition to those off the new source. Also, this basin as a whole still shows remarkable high levels of sewage indicating elements including nutrients, organic carbon, fecal coliform,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hydrogen sulfide (H2S) simultaneously with noticeable low levels of total dissolved solids and dissolved oxygen relative to the other lake basins. The last basins are in healthy conditions as they only fed with agricultural drainage waters free from the treatment plants effluents. The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particularly for the last six studied metals in the sediments are found to be at levels comparable to their corresponding of the median effect-range of Long and Morgan recommended by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that may have possible effect on bottom fauna and other organisms (including edible fish) live in this polluted basin. This situation makes this important lake basin as a dangerous source for health-hazard fish. Suggested solutions are presented here for rehabilitation of the lake and its sediments. The most accepted ones by the government include diversion of the sources simultaneously with dredging of the spoiled sediments and advanced treatments of the effluents to reuse them for irrigation of reclaimed neighboring desert lands.  相似文献   
994.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研究缺乏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结构连通性角度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进行诊断和识别。烟台市作为我国典型滨海城市,湿地退化,生境类型单一造成景观稳定性差,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刻不容缓。为全面识别烟台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利用生境质量模型、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粒度反推法、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通过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诊断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生态断裂点等,识别和确定研究区域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研究发现:(1)烟台市生态源地共计668.85 km2,主要为林地、水域,源间廊道共计1548.36 km,呈现“两横两纵”的空间特征;(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烟台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包括13处生态“夹点”区域、8处生态障碍点区域、39处生态断裂点区域、破碎生态空间1308.66 km2;(3)结合各类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分别提出修复提升方向。研究可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生态系统整体修复提升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95.
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湖滨带的基本概念入手,简述了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内涵、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原则及对健康生态系统的判定方法。介绍了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理论。文中还对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过程进行了论述,对主要应用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文章最后对未来技术研究的方向和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中国湖泊水生植被退化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秋瑾  金相灿  颜昌宙 《生态环境》2006,15(5):1126-1130
以中国东部湖区与云贵湖区的若干湖泊为例,论述了中国湖泊水生植被退化的现状与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水生植被分布面积缩小,水生植物分布深度下降,总生物量下降,物种多样性下降,耐污性较强的植物发展迅速。区别于国内外其它研究主要是从水生植物自身的生理学角度阐述水生植被退化的原因,本文是从人口密度、人口压力、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社会因素方面深层次分析了中国水生植被退化的因素,并且提出了可能的恢复对策与恢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认为水生植被恢复,在截污的基础上,营造水生植被适宜生长的小生境至关重要。由于水生植被恢复与自然演替是一个同时存在的动态过程,以及水生植被恢复指标的不可确定等,所以水生植被生态恢复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生态工程实施技术上都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997.
乡土植物在广梧高速公路生态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化关系到高速公路的长期效益,是生态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梧高速公路的生态绿化,以利用乡土植物为原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实现公路景观与周边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对广梧高速公路双凤至平台段的自然条件、植被类型及植物种类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域共有维管束植物342种,隶属于95科244属,然后结合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生态学及生理学特征,从中筛选出适于本段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边坡绿化的乡土植物53种;并根据沿线具体的生境条件,按照群落学的原则对其组合应用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998.
在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征程中,实施尺度、要素、途径复合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解决区域系统性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针对江苏省长江沿线地区这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区域,基于“要素-景观-系统”框架构建生态修复潜力评价体系,采用K-means聚类分析、Getis-Ord Gi*热点分析等方法识别生态修复分区与热点,构建由点、线(带)、面组成的生态修复格局,提出生态管控与修复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修复具有多尺度性、对象复合性及途径多样性,在宏观、中观、微观尺度下具有不同的对象、目标与途径,并可以通过不同级别与类型规划进行衔接;(2)研究区要素层生态修复潜力平均值为0.460,空间分布呈“大分散、小集聚”的特征,景观层生态修复潜力热点区分布于环长江入海口区域,冷点区分布于扬泰平原区,根据系统层评价指标可将研究区划为5个聚类分区;(3)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构建“五区、三带、两核心”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并在发展导向、空间管控策略、工程措施等方面提出生态修复对策。本文可为江苏省沿江区域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生态修复内涵与实施范式探索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99.
煤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土壤水和溶质运移过程.土壤水是溶质运移的主要载体,溶质运移受土壤水文性质与植被状况影响.以我国北方典型半干旱区山西古交矿区草本、灌草和乔灌草3种不同生态修复区和撂荒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土壤水文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对溶质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持水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乔灌草地灌草地草地撂荒地,草本、灌草和乔灌草3种植被修复区的土壤持水量相对于撂荒地分别增加了33.79%、59.19%和62.71%,植被修复有助于增加土壤层蓄水能力.土壤饱和导水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地(1.736 mm·min~(-1))灌草地(1.678 mm·min~(-1))乔灌草地(1.564 mm·min~(-1))撂荒地(1.012 mm·min~(-1)),非饱和导水率随吸力增大而呈指数下降,植被修复过程中降低容重的同时提高了土壤持水性,改善土壤持水性能.不同生态修复区土壤中溶质穿透时间呈草地灌草地乔灌草地撂荒地的趋势.CDE、SC和TRM模型均可对矿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土壤的溶质运移过程进行较好的表达,其中CDE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结果表明研究区溶质运移方式以对流为主,而且土壤容重和砂粒含量是影响溶质运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北运河是北京市重要的绿色生态走廊,贯穿联络京津冀协同发展多个关键节点.北运河主要由来自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等非常规水源补给,其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不仅是支撑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而且是支撑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水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环节.本专刊是国家水专项"北运河项目"团队近年来科研成果的总结,从"源-流-汇"全过程污染防控的角度出发,在"源削减"-多源污染防控、"流改善"-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汇景观"-库区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三个方面对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梳理总结,以期为北运河流域绿色生态廊道构建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