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6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26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9篇 |
废物处理 | 18篇 |
环保管理 | 203篇 |
综合类 | 453篇 |
基础理论 | 162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209篇 |
评价与监测 | 17篇 |
社会与环境 | 77篇 |
灾害及防治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诺氟沙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但其对轮虫的毒性作用尚不清楚。为调查诺氟沙星对轮虫的毒性及其与藻密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试验终点对诺氟沙星污染的相对敏感性,本文以萼花臂尾轮虫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不同斜生栅藻密度(1.0×10~6、2.0×10~6和4.0×10~6cells·m L~(-1))下不同浓度(0、5、20、35、50、65和80 mg·L~(-1))的诺氟沙星对其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与3个藻密度下的对照组相比,暴露于5~80 mg·L~(-1)诺氟沙星溶液中的轮虫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显著延长,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提高。5 mg·L~(-1)的诺氟沙星使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的延长幅度随着藻密度的升高而增大,但6个处理组的平均提高幅度却随着藻密度的升高而减小; 5 mg·L~(-1)的诺氟沙星对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的提高幅度随着藻密度的升高而增大,但6个处理组的平均提高幅度却在2.0×10~6cells·m L~(-1)的藻密度下最小,4.0×10~6cells·m L~(-1)的藻密度下最大。1.0×10~6cells·m L~(-1)的藻密度下,诺氟沙星浓度对轮虫后代混交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 2.0×10~6cells·m L~(-1)的藻密度下,暴露于5~35和80 mg·L~(-1)诺氟沙星溶液中的轮虫后代混交率显著降低; 4.0×10~6cells·m L~(-1)的藻密度下,暴露于5、35和80 mg·L~(-1)诺氟沙星溶液中的轮虫后代混交率显著降低。当藻密度为1.0×10~6和2.0×10~6cells·m L~(-1)时,诺氟沙星浓度与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之间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当藻密度为4.0×10~6cells·m L~(-1)时,诺氟沙星浓度与轮虫的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之间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本研究表明,亚致死浓度的诺氟沙星促进轮虫的存活、发育、孤雌生殖和种群增长,促进作用的幅度受藻密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2.
Food and food-related waste is a high priority in terms of waste minimisation in New Zealand. Over the summer of 2012–2013, a survey of 147 participants was conducted on a range of views and practice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and understandings. The survey, undertaken in Palmerston North, New Zealand, captured a wide socio-demographic.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respondents’ food practices from purchase, to plate, to disposal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practices. The survey data have allowed an enriched understanding of both individual and structural level challenges as well as incentives towards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in relation to household food waste minimis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keeping with other research in this area, food waste increase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in a household, and in particular the number of younger people. Also, while the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were at least “somewhat concerned” about their households’ environmental impact, over three quarters of participant households put food waste into their rubbish bin. Some solutions and directions to further progress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in this area are offered, and include the need for more direct and personalised communication regarding waste minimisation, along with the provision of kerbside food waste collections. It is clear that individual- or household-level changes are important and must be supported systemically by both local body and state level legislation and initiatives, if there is to be any substantial decline in food waste going to landfill. 相似文献
73.
74.
75.
76.
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被誉为"生态型工程师"的蚯蚓在污水/污泥资源化处理与处置,以及土壤的生态修复中备受关注。蚯蚓通过掘洞、摄食、分泌黏液和排泄蚓粪等方式调控系统中微生物的数量、活性及群落结构,与微生物协同互作强化了生物系统中物质转化与能量流动关系。蚯蚓-微生物协同共生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此类技术展现低耗高效和生态友好特点的关键。通过综述经人工强化的蚯蚓-微生物互作生态系统中,蚯蚓对微生物的量、活性、群落结构以及食物网的影响,探讨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展望了蚯蚓-微生物互作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7.
太湖梅梁湾水体中可见光的衰减、吸收及散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湖梅梁湾沿岸带和敞水区的水体进行了光学特性研究。结果发现,沿岸带的水下光辐射衰减系数(Kd)值较敞水区小;400nm与500nm向上辐照度比值(Eu440/Eu550),沿岸带在1m左右最小,敞水区在0.5m左右最小;沿岸带的水面下向上辐照度与向下辐照度的比值(R)低于敞水区:440、550、670nm的后向散射与吸收的比值(b/a),在沿岸带的1m处最大,敞水区在0.5m处最大。这些结果说明,相对于敞水区而言,沿岸带的光衰减较弱,无机悬浮颗粒的含量较少,最大叶绿素a分布较深。 相似文献
78.
79.
制备Fe-Ni-TiO2/AC粒子电极,应用于可见光助三维电极/电Fenton(Vis-3D/EF)光电催化体系中,以RhB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可见光光电催化对RhB的协同降解.实验优化了Fe-Ni-TiO2/AC粒子电极的制备条件,并与活性炭粒子电极、活性炭负载TiO2粒子电极在Vis-3D/EF体系中的光电催化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TiO2浸渍液浓度为2g/L,Fe-Ni掺杂比为5:5,Fe:Ni:TiO2物质的量比为0.5:0.5:100的条件下制备的粒子电极在Vis-3D/EF体系中表现出最优的光电催化性能,60min对RhB的去除率达92.58%,优于活性炭粒子电极和活性炭负载TiO2粒子电极.自制粒子电极在Vis-3D/EF体系比在3D/EF体系对RhB的去除率提高29.46%,表现出明显的光催化和三维电极/电Fenton协同处理效果,协同指数为1.18,说明了自制粒子电极应用在Vis-3D/EF组合技术中,实现对RhB的可见光光电协同降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0.
为了研究餐厨垃圾固态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与产气的变化关系,采用中温(37.0±0.2)℃连续式发酵,在完全混合CSTR反应器中连续运行100 d,分析餐厨垃圾固态发酵过程的启动、运行、失衡、失衡后恢复及实现固态发酵全过程各参数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VFAs各成分与产气、pH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固态发酵实验过程可划分为4个时期:适应期(0~13 d)、启动期(14~30 d)、抑制期(31~50d)、恢复及稳定期(51~100 d).不同时期的容积产气率、VFAs及各参数均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变化.在餐厨垃圾固态发酵全过程中,pH保持在5~7之间,正丁酸比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VFAs与pH和容积产气率在初期基本保持反比关系,最终在稳定期达到平衡,均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恢复及稳定阶段以NaOH稀碱液调节当日回流渗滤液的pH值,在第63 d时pH值上升至6.76,VFAs含量稳定在20~22 g·L~(-1)之间,产气量明显提高;在81 d时TS达到20%以上,系统容积产气量和生物降解率均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