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0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92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472篇
综合类   932篇
基础理论   745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118篇
社会与环境   223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311.
宁南山区人工林草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南山区天然草地(长芒草(Stipa bungeana Trin))为参照,选取2种典型人工恢复植被:人工草地(苜蓿(Medicago sativa))和人工林地(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的表层土壤(0-20cm)为研究对象,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的多样性、物种组成及其相对丰度变化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RDA)的方法研究环境因子对不同植被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被样地土壤样品共测得真菌27个门,44个纲,70个目,91个科.其中,优势菌门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丰度分别为71.8%和15.2%;优势菌纲主要有: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伞菌纲(Agaricomycetes)和盘菌纲(Pezizomycetes);优势菌属有:赤霉菌属(Gibberella)、肾形虫属(Colpoda)、水球壳属(Hydropisphaera)、叶生壳属(Floricola)、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和Marcelleina.土壤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在苜蓿地最大,柠条地最小.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在天然草地的丰度最高,为4.8%;子囊菌门丰度在苜蓿地里最大,达82.6%,在柠条地最低,为56.8%;担子菌门和分类不明确门(Unclassified)在柠条土壤中丰度最大,分别为:25.3%和7.9%,在苜蓿地中最低,分别为:7.1%和0.8%.盘菌纲在天然草地中的丰度最高,为17.8%,且显著高于柠条地.伞菌纲在(Agaricomycetes)柠条地中的丰度明显高于苜蓿地.Heatmap热图分析表明,尽管苜蓿地中土壤真菌群落与天然草地的相似度更高,但是天然草地中AM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的相对丰度最大,种植苜蓿使土壤致病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柠条地的肾形虫属相对丰度最高.人工林草对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有较明显的影响.土壤水分(SW)、有机碳(TOC)和全氮(TN)是影响宁南山区林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理化因子.  相似文献   
312.
Over 14 million hectares of erosion prone cropl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converted into grasslands through the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 (CRP) administer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owever,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CRP enrollment on plant communities and subsequent plant succession are largely lacking. In Delta Junction, Alaska plant communities in CRP fields are transitioning from grasslands to shrub dominated plant communities, which are resulting in compliance problems with program regulations that state “fields must be maintained in a condition that permits easy conversion to cropland”. To determine plant succession and how previous land management and soils might influence the transition, we measured plant populations in 20 CRP fields throughout Delta Junction using modified-Whittaker plots. These data were combined with data on curr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previous farming history, soils, soil properties, diversity indices, and time since land was cleared and analyzed with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ordination to determin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lant succession. Time in the CRP was the only factor consistently influencing plant succession. As time in the CRP increased, the planted introduced grasses brome grass (Bromus inermis) and red fescue (Festuca rubra) and the native pteridophyte (Equisetum arvense) decreased, whereas a native grass (Calamigrostis canadensis), five native forb, two native shrub, and three native tree species increased. Plant diversity increased at a rate of more than 2 species per 1000 m2 per year. Regression analyses of plant species and plant groups using time in the CRP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result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outlier CRP fields with significantly more or less than expected covers of vegetation. All fields with these outliers had reasonable explanati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cover that were unrelated to the overall rate of plant succession. Curr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will result in incompliant fields and differ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that result in woody vegetation control is key to maintaining CRP fields in compliance.  相似文献   
313.
本文选取二连油田蒙古林作业区生态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覆盖状况、植被状况、景观类型及其破碎度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2008年,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有林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工矿交通建设用地和盐碱地等;工交建设占地明显。(2)该区2008年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克氏针茅+羊草+杂类草、克氏针茅+锦鸡儿+杂类草、羊草+针茅+杂类草等;受到气候变暖等原因影响,小针茅已经在本区广泛分布。(3)该区2008年主要景观类型为针茅+锦鸡儿草原景观、针茅草原景观、羊草草原景观、林地景观、人工建设区景观和道路景观;景观破碎度较高,人为干扰较为严重。建议相关单位足够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本区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314.
随着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生态经济评价预测层次上的环评,对其评价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内外所用生态价值评价方法缺乏环境与经济相联系起来和在决策中体现生态环评结果的方法,缺乏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考虑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的环境影响因素。在系统分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经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天然林生态系统中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等生态价值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经济分析、预测、评价,首先建立该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野外调查测量及实地数据分析,初步对天然林生态系统价值进行测算;其次利用灰色系统预测分析,对2009年-2028年三岔子林业局天然林生态系统价值进行预测,最后计算出天然林生态系统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15.
昆明市政污泥中植物养分含量与林地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昆明市5个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实地采样,以常规方法对污泥进行了化学分析,同时在昆明周边林地进行土壤调查。结果显示,昆明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含水率在80%以上,pH7~7.5,属中性反应;有机质含量、全氮(TN)、磷(TP)含量分别为567、51.4、57.2g·kg^-1,TN、TP养分大大高于传统农家厩肥中的含量。而昆明周边林地土壤中养分缺乏,需要适当的林地施肥。最后提出,林地利用是污泥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污泥的林地长期施用仍存在潜在风险,对环境及生产的实际影响仍需要长期、定位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16.
植被恢复对矸石山生态环境效应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兴隆庄煤矿绿化矸石山和裸露矸石山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恢复对矸石山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的恢复重建了矸石山生态系统,改善了矸石山生态环境:气温平均降低3.7℃、空气相对湿度提高了7.1%,矸石山近地层SO2、NOx和TSP粉尘日均浓度分别降低了0.1471 mg/m3,0.0004 mg/m3 0.0389 Mg/m3矸石山植被的恢复增加了矸石山土壤比重,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317.
基于树种蓄积量的中国森林VOC排放估算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张钢锋  谢绍东 《环境科学》2009,30(10):2816-2822
以中国森林优势树种为对象,应用《全国森林资源统计》提供的林分优势树种蓄积量资料和Guenther提出的光温影响模型,估算各优势树种的VOC排放量,建立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VOC排放清单,并探讨了森林源VOC在不同时空和不同龄级林分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中国森林VOC总排放量为8 565.76 Gg,其中异戊二烯5 689.38 Gg(66.42%),单萜烯1 343.95 Gg(15.69%),其他VOC 1 532.43 Gg(17.89%);不同树种的VOC排放量差异较大,栎类、云杉、马尾松等为主要贡献树种,贡献率分别为45.22%、6.34%和5.22%;西南和东北地区为中国森林VOC主要排放区域,云南、四川、黑龙江、吉林、陕西5省排放最多,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5.09%、12.58%、10.35%、7.49%和7.37%;森林VOC排放存在非常强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排放量最大,占全年的56.66%;不同龄级林分对VOC排放的贡献有所不同,中龄林贡献最多,占森林排放总量的38.84%.  相似文献   
318.
为降低飞机冲出跑道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长着陆事件为研究对象,探讨1种有效的长着陆事件预警方法。提出应用随机森林模型对长着陆事件进行预警,给出模型的特征筛选、构建及评价方法,并使用实际飞行数据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的飞机长着陆预警模型精确率为88.41%,召回率为87.14%,模型可以有效对长着陆事件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319.
本研究尝试采用我国已有的季风气候区底栖动物观测值(O)/期望值(E)比值模型,在无足够数量参照样点的情况下,建立淮河流域O/E指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淮河流域典型水体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完整性现状.于2014年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分别调查了淮河流域20和25个典型水体的底栖动物和水质指标.O/E模型评价结果表明,监测点位在PC(Probabilities of Capture)0和PC≥0.5条件下,夏季和秋季的物种期望丰富度分别约为25和9.所有25个点位中,仅1个点位为健康,其余为一般或较差;模型控制自然梯度后O/E0和O/E50值均没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p=0.565和0.229).环境胁迫因子(TN、EC、CODCr和p H)和土地覆盖数据(水体比例、湿地比例、裸地比例、森林比例和草地比例)对秋季O/E50和O/E50-null的解释量高于夏季,TN是能够解释淮河流域典型水体夏季O/E指数变异最多的环境因子,p H和CODCr是能够解释秋季O/E指数变异最多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在缺少有效参照点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情况下,在淮河流域应用已经构建的季风气候区底栖动物O/E指数模型进行健康评价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0.
张寒  刘璨  姚顺波  赵青  刘浩  朱文清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1):1793-1805
论文利用9省1 504个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新一轮集体林改后林地面积增加对农户营林积极性的因果效应。考虑到农户对林地经营面积决策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对选择性偏差进行控制。匹配后,处理组和控制组在多个标准上均通过了平衡性检验。结果显示,林地面积增加确实促进了农户营林积极性的提高,但这是一个缓慢的动态调整过程。其中,资本投入强度在2010年以后才逐步表现为显著增加,增长率约为25%~27%,2013年进一步强化为28%~34%。资本投入强度的增加主要是由化肥和农药投入增加引起的,对种苗的投入强度并没有显著改善。这种差异说明,新一轮林改提高了农户的森林经营和管护积极性,但对造林行为的影响有限。同时农户并没有因为林地面积增加而显著提高劳动力的投入强度。这种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与农户的非农就业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