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0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92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472篇
综合类   932篇
基础理论   745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118篇
社会与环境   223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密云水库流域2000-2005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前提和必要的基础。文章利用2000和2005年2个时相的Landsat 7 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BP神经网络法为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计算了密云水库流域内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生成了该流域2个时相内的植被覆盖度图,以此分析密云水库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从2000-2005年,密云水库流域内除无植被覆盖类型外(即水域部分),其余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都呈增加趋势,其中以沙质地和耕地最为明显,分别增长了29.5%和27.3%,并且密云水库流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不高,尤其西部地区植被覆盖度较差,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92.
文章通过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配置土壤水分垂直动态研究,阐述了不同植被配置类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显示:9种植被配置类型的土壤台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变化幅度有差异;原生植被处的土壤水分利用层厚度大于人工植被。  相似文献   
93.
本文采用NaOH熔融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NH4OAc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试验区不同植被治理措施下土壤的全K和速效K含量,对测定结果的分析表明:①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中全K含量的大小次序是:人工草地〉农田〉人工灌木〉退化草地〉次生草地〉人工林地〉百里香草原,土壤中速效K含量的大小次序是:人工林地〉百里香草原〉人工灌木〉退化草地〉农田〉次生草地〉人工草地。②不同治理方式对土壤钾含量提高的差异明显,灌草类植被对土壤钾的提高效果较好,杨树林对土壤钾的恢复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94.
王艳慧  肖瑶 《环境科学》2014,35(2):428-435
分析城市可吸入颗粒物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更为有效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控制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实际采样和遥感数据处理基础上,构造差值植被指数(DVI),通过建立TM影像与对应PM5.0颗粒物实测值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对北京市2008~2010年3 a的PM5.0的分布进行了反演计算和精度分析;研究了NDBI和NDMI对PM5.0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北京五环区域范围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用DVI反演PM5.0分布的方法可行,反演精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整体上研究区2008年PM5.0颗粒物污染最轻,西南三环和四环以及东南三四环之间为颗粒物污染的高值区,西北五环附近颗粒物污染较轻;NDBI(归一化建筑指数)、NDMI(归一化水汽指数)与PM5.0可吸入颗粒物的分布分别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且二者对PM5.0的影响相近.  相似文献   
95.
缙云山3种典型森林降雨过程及其氮素输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重庆缙云山的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5~10月对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等降水过程及其氮素输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总降雨量564.88 mm,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穿透雨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分别为74.0%、85.0%和71.6%,且树干径流量所占比例分别为1.9%、10.3%和1.6%;3种林分的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与林外降雨量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且穿透雨率、树干径流率与林外降雨量之间都呈对数关系(P<0.05).②与大气降水相比,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的NO-3和NH+4浓度要高,且3种林分的大小关系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的总无机氮输入量(以N计)分别为针阔混交林(18.93 kg·hm-2)、常绿阔叶林(14.93 kg·hm-2)和毛竹林(15.31 kg·hm-2).③3种林分的无机氮输入量与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  相似文献   
96.
模拟氮沉降对太岳山油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持续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太岳山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地分别作3种凋落物处理:对照(C)、去凋(B)、去凋+切根(A),并设计了4个氮水平:对照(CK,0 kg·hm-2·a-1,以N计,下同)、低氮(LN,50 kg·hm-2·a-1)、中氮(MN,100 kg·hm-2·a-1)和高氮(HN,150 kg·hm-2·a-1),研究了土壤呼吸速率在施氮后的连续变化,以及与温度、湿度、微生物生物量C、N、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去凋+切根、去凋、对照样方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呼吸速率基本都在施N后的第1 d处在最高峰,随即下降,切根+去凋、去凋处理样方的土壤呼吸速率在施氮后第3 d趋于稳定,而对照处理样方的土壤呼吸速率一直处于下降状态.施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切根+去凋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而促进了去凋处理、对照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并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的变化与土壤呼吸速率变化一致,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酶活性、土壤湿度的拟合关系不显著(p0.05),而与土壤温度的拟合关系显著(p0.05).以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构建的复合模型R s=aebTWc预测土壤呼吸的准确性高于单因子模型,施氮降低了每种凋落物处理指数关系模型(R s=aebT)的决定系数R2,并且施氮降低了切根+去凋、去凋处理的温度敏感性指数Q10,而对对照处理的Q10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7.
利用1994年5月12日与2009年6月6日的Landsat TM和2001年5月23日的Landsat ETM+卫星影像,选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结合流域的植被覆盖度状况,定量评价了15年间敖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与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敖江流域生态等级为优所占的面积比例从13.48%上升到24.90%,增加了304.29 km2;植被覆盖度等级为极高的面积增加比例为29.31%.总体看来,敖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和植被覆盖状况均有明显的提高,两者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8.
林火定位是林火智能监测设备的核心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红外热像仪及组合惯导多数据融合的火点定位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通用的无人机吊舱系统,并基于ROS框架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等功能;其次提出了一个基于无人机吊舱系统的火点全局定位方案,根据红外热像仪成像特性识别火点,同时将密集点云与红外图像进行数据融合,估计出火点的三维空间位置;然后根据无人机位姿提出了一种基于墨卡托投影的火点全局定位方案,得到了火点的GPS位置。最后通过试验得到了该方案的全局定位精度:在实验中经度最大误差为2.36×10-5°,纬度最大误差为1.84×10-5°,高程最大误差为0.926 1 m,为其他林火定位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
Effect of vegetation type on throughfall deposition and seepage flu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compares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coniferous and deciduous forest, grassed and pure heathland) in terms of input (throughfall deposition) and output (seepage flux) in a region with intermediate nitrogen load (+/-20kg Nha(-1)y(-1) via bulk precipitation) in comparable conditions in north Belgium. Coniferous forest (two plots Pinus sylvestris and two plots Pinus nigra) received significantly higher nitrogen and sulphur throughfall deposition than deciduous forest and heathland. Grassed and pure heathland had significantly highest throughfall quantities of Ca(2+) and Mg(2+), respectively.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throughfall deposi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were not univocally reflected in the ion seepage flux. Considerable seepage fluxes of NO(3)(-), SO(4)(2-), Ca(2+) and Al(III) were only found under the P. nigra plots. We discuss our hypothesis that the P. nigra forests already evolved to a situation of N saturation, while the other vegetation types did not.  相似文献   
100.
The effect of nitrogen on biomass production, shoot elongation and relative density of the mosses Pleurozium schreberi, Hylocomium splendens and Dicranum polysetum was studied in a chamber experiment. Monocultures were exposed to 10 N levels ranging from 0.02 to 7.35 g N m−2 during a 90-day period. All the growth responses were unimodal, but the species showed differences in the shape parameters of the curves. Hylocomium and Pleurozium achieved optimum biomass production at a lower N level than Dicranum. Pleurozium had the highest biomass production per tissue N concentration. Tolerance to N was the widest in Dicranum, whereas Hylocomium had the narrowest tolerance. Dicranum retained N less efficiently from precipitation than the other two species, which explained its deviating response. All species translocated some N from parent to new shoots. The results emphasize that the individual responses of bryophytes to N should be known when species are used as bioindica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