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4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1.
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北美大盆地地区科迪勒拉造山带、科罗拉多地台和我国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板内古生代 -中生代沉降带和西北缘古生代 -中生代冒地槽。具有分布局限、成矿集中的特点 ,形成许多超大型矿床。金矿床成矿域发育一套大面积分布的巨厚的古 -中生代冒地槽建造 ,同成矿期的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强烈 ,有利于形成各种地热体系和流体活动。金矿床往往形成成矿带 ,单个金矿床的规模大小不一 ,矿化受构造、围岩和深部流体控制 ,围岩一般具有还原性质。围岩蚀变为去碳酸盐化、硅化、泥化、硫化物化和重晶石化等。金与砷黄铁矿、黄铁矿及毒砂紧密相关 ,以次显微金的形式存在。其他矿物为雄黄、雌黄、重晶石、辉锑矿、石英、方解石、含铊矿物以及表生矿物明矾石和黄钾铁矾等。成矿流体中水为大气降水 ,碳、硫主要来源于矿床围岩和以下岩石 ,少量可能来源于深部。矿床形成于浅 -中等深度。提出了大气降水热液、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卤水成矿等卡林型金矿床形成模式 ,大气降水成因模式能较好解释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412.
西藏南部地区旅游资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复杂地质作用、强烈新构造运动以及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西藏这块广袤无垠的高原环境中孕育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地质遗迹景观和人文景观等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其中西藏南部地区居多而集中,为今天充分开发该地区的旅游资源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但西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很容易受到破坏,且难以恢复。本文在介绍西藏南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开发该地区旅游资源的措施性建议。  相似文献   
413.
天津市地面沉降灾害及其防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天津市1966年到1992年共计26a的精密水准资料,划分为7期,作出相应年代的地面沉降速率图,深入研究地面沉降灾害的特征,揭示了天津外环线以内市区地面沉降从60年代开始出现至80年代末,已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1985年以后天津市开展了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以后,沉降灾害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显示了防治城市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14.
兰州地区滑坡风险因素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滑坡作为一种典型的环境地质灾害,其危害日趋严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兰州地区滑坡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滑坡风险分布规律及其与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为:兰州地区滑坡受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影响较大;滑坡风险分布的集中程度为南部基岩山区和黄土梁区坡度较陡峭区域的滑坡分布较为密集,属于滑坡高风险区,而北部黄土丘陵区坡度平缓区域的滑坡分布比较分散,属于滑坡低风险区;研究区域内滑坡风险相对集中的区域面积较小,而相对分散的区域面积较大;滑坡风险沿市区两山成带状分布,且分布趋势与黄河北岸的北西西向断层、西固北岸的北北西向断层以及黄河以南的北北西向断层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415.
根据在营房地区开展的土壤氡浓度的调查工作,以实测结果与地质背景及现场特征分析相结合,推断该地区总体土壤氡浓度及其分布状况。简要叙述了RaA法测氡的基本原理,野外工作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对不同地质单元、不同测量对象、不同人居环境分类的土壤氡浓度进行统计。分析了土壤氡浓度的干扰因素和氡高背景区的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给出了氡高背景区危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16.
威远县地质灾害活动频繁,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泛。通过对威远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研究区地质灾害点多,但其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主要分布在低山区。针对这一特性,以威远构造特征为背景,结合区域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得出背斜构造不仅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构造条件,而且控制着研究区内的地貌格局,地层岩性是决定地质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通过本次研究将进一步了解该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形成原因,对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17.
通过对北川地震灾区损毁建筑物的实地调查,指出震区建筑物毁损是由地质背景条件、建设场区地基土特性及建筑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耦合效应造成的.地震诱发滑坡、崩塌、砂七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建筑物场区失稳、失效,是震区建筑物毁损的重要原因.震区房屋毁损的特点是砖混结构和复杂建筑破坏严重,框架结构房屋和建筑幕墙等其他建筑破坏各有特点.在综合分析使建筑物毁损的耦合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震区设防烈度、科学选址及吸收国内外先进抗震经验的思路,为灾后重建工作积累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418.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及地市级危险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指由地震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其次为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增强了地震的破坏效应,加剧了地震灾害的损失程度,给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造成很大困难。一般震级大于5级、烈度超过6度的地震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震级和烈度越高,次生地质灾害越严重。本文根据中国历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及发生条件,以地(市、区、盟)为单元,进行了危险性评价:高度和中度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陕甘宁川渝滇藏地区,形成一个大致北北东向的高危险带,其余大部分地区为轻度危险区。  相似文献   
419.
中国CO_2地质封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趋势下,推行CO2地质封存项目对减缓气候变暖进程和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CO2在地质储层-盖层系统中的两种捕获机制:一是通过地层构造压力、地下水动力、流体密度差、盖层岩石毛细管压力及矿物(煤层)吸附等共同作用的物理捕获机制,另一种是通过水岩化学反应进行固碳的化学捕获机制。归纳了有利于长期安全封存CO2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特征,结合文献资料指出我国CO2有效地质封存总容量可供中国CO2地质埋存使用1 000年以上。并从科学技术能力、人才储备、经济成本及效益预算、管理和运营体制等方面进行论证,认为我国实施CO2地质封存项目是切实可行的。结合我国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及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可能产生的后果,阐述了CO2地质封存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远意义。建议我国尽快组织开展CO2地质封存相关科学理论、封存技术及基本框架和配套政策、法规研究,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足够的技术和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420.
基于区域地质、地震地质及地质灾害方面的资料,并结合详细的野外调查,采用定性、半定量的评估方法,对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S2线)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工程项目可能引发或加剧及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面沉降、砂土液化、活动断裂、基坑边坡失稳、底板突水和桥梁地基失稳等,针对评估结果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以期为该项目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及类似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