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是世界森林保护领域的新兴议题,有其独特的理论机理,是政府环境管理职能在公共财政支出上的体现,旨在通过控制终端市场需求市场达到引导供应商经营取向的目的。发达国家实施的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已对社会经济实体产生了影响,但客观上也成为新型的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342.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与政府监管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企业与消费者、投资者、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真实的企业环境信息是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的必要前提,所以具有良好环境行为的企业愿意公开真实的环境信息,但同时也会使不具有良好环境行为的企业有动机公开虚假的环境信息以谋取额外收益,进而导致企业环境信息的信号传递失效。针对此问题,本文考虑了相关主体的有限理性特征,构建了企业是否真实公开环境信息与政府监管行为交互的演化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的变化对系统演化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数值实验模拟了不同初始状态和参数设置下的系统演化过程,得出了一定的结论。研究表明:初始状态时的政府监管概率、政府的监管成本、对企业公开虚假环境信息的惩罚、政府选择监管策略的收益、企业真实公开环境信息的收益和企业的伪装效果系数对系统的演化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政策手段对这些参数进行调控可以引导系统向良好模式演化,使企业公开真实的环境信息,达到环境信息的信号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343.
近年来,省级政府制定的环境政策逐渐增多。在数量繁多的各类问题中,省级政府的决策者如何能够充分认识到某个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进而出台一项环境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相比,省级政府制定环境政策的过程有何特征?本文通过研究两个案例来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一个案例是陕西省制定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政策,另一个案例是云南省正在制定的类似政策。研究表明,在省级政府制定环境政策的过程中,政策倡导者往往不是省级政府决策者,而是省级政府中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政策倡导者建立政策的途径是说服作为决策者的省级政府相关领导,进而使之批准政策出台。其说服方法是建立由相关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支持联盟,通过科学研究阐明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和政府职能的相关性,并提出具有科学基础和立法基础的政策方案。这一过程既区别于中央政府制定环境政策的过程,又与省级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过程不同。  相似文献   
344.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crease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large-scale environmental projects causing local conflict. In particular, the paper analyses the discourse coalitions that formed around an artificial groundwater recharge project for the Turku Region in Finland. The material for this study consists of over 400 articles and opinion pieces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local and regional newspapers between 1999 and 2010. The articles were analysed by using Hajer's [1995. The politics of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Ecological modernisation and the policy process. Oxford, UK: Clarendon] discursive framework, and the analysis was complemented with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coalition by Van Buuren and Edelenbos [2004. Conflicting knowledge. Why is joint knowledge production such a problem?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31 (4), 289–299].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knowledge coalitions were formed among the researchers, lay residents, and policy-makers, and they all utilised similar expertise-based factual arguments to support their cause. Thus, the paper participates in the academic discussion on the use and interpretation of expert knowledge in environmental policy-making by reshaping the division between experts and lay residents.  相似文献   
345.
随着全球化推进,各国开始不断消减贸易壁垒,环境规制程度跟着提升,各级地方政府作为环境规制相关政策执行者,国家的环境治理直接受到其环境规制策略影响。论文围绕地方政府恶性竞争导致的环境规制失灵问题,采用变截距GLS方法和Hansen提出的"门槛回归"模型,并利用我国29个省级单位2000-2013年面板数据,将地方政府竞争作为门槛变量,分析在不同门槛值下地方政府竞争、区域开放对工业环境规制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财政收支分权和贸易政策对这种影响是否存在积极或恶化作用,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恶性竞争,实现环境有效规制。研究表明:在样本期间内,财政收入分权度较低、财政支出分权度较高、贸易开放度高、金融开放度高和制度环境不完善的地区,地方政府竞争对工业环境规制的促进作用更加凸显。全国和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对工业环境规制呈边际递减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表现出地方政府竞争对工业环境规制非单调性,西部地区存在对工业环境规制呈边际递减的抑制作用。总之,样本期间内地方政府竞争程度有助于全国和东部地区环境进行有效规制,中部地区跨越门槛值后环境规制失灵,西部地区则存在较严重环境规制失灵问题。为了规避环境规制失灵,我们应提高外商投资的进入环境门槛,地方政府在治理环境时,应削减对自己地区的行政垄断,推动各级地方政府跨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并由较高层级的政府来承担环境规制的财政支出责任,不断降低地方政府恶性竞争导致的环境规制失灵。  相似文献   
346.
"增长极限说"认为可以通过降低经济增速来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本文基于特征化事实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伴随环境污染压力,而在经济阶段性加速增长期间并不必然对环境污染施加更大的压力,相反可以引致环境质量的提高。本文从地方政府机制转变的角度,考察了经济加速增长下的环境污染压力弱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阶段性加速增长期间,地方制度质量显著提高,地方政府为政治晋升而对经济增长绩效考核压力显著减轻,同时地方税收收入也会显著提高。因此,经济阶段性加速增长期间的这三种作用机制可以使得地方政府把引致经济增长的重点向改善环境方面偏移,从而在短期内显著地缓解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压力。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众多学者质疑"增长极限说"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随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47.
Voluntary environmental programs (VEPs) are commonly construed as contracts between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that encourage businesses to voluntarily mitigate their environmental impacts beyond legal requirements. This research explores conditions under which polluting firms are likely to participate in VEPs. We analyze 34 comparable VEPs whose shared goal i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with focus on the alleged influences of three factors drawn from existing scholarship: government supervision; economic instruments; and public disclosure of participants' environmental record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a greater effect from government supervision than complete voluntarism and the positive effect of financial subsidies on firms' participation in VEPs. Although recent debates over regulatory reform have been oriented towards vesting greater discretion in regulatees to better address environmental harms, the findings imply that even in a highly privatized form of regulation, government oversight and assistance are necessary for promoting this new mod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348.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rustrating reality of sustainability implementation in the USA and New Zealand (NZ), an early adopter of sustainability mandates. Local government has a key role in implementation, but has been slow to uptake sustainable practices. We surveyed senior planners in small to medium-sized local government agencies in both countries to identify which features of local government support (or hinder) sustainability in practice.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practices are not well entrenched in either country. In the USA, the framing of sustainability and public support a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implementation. However, sustainability is rarely a priority. In NZ, local government capacity is the main driver of implementation. We recommend that planners promote sustainability values, reconcile economic development goals with sustainability (e.g., green economy model), and translate public support for sustainability into institutional priorities. NZ localities also need increased capacity and US localities need continued Federal and State support.  相似文献   

349.
土地流转进行与否和方案的制定首先要考虑的是农户意愿,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行为和角色也要建立在农户流转意愿的基础上.了解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对于指导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比"双溪农户"和"一般农户"土地流转现状和农民对政府土地流转工作的了解情况,分析了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角色问题.结果表明: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十分强烈.外出务工人员比例是农户转出土地的首要直接因素;收入总数和结构与土地流转意愿互为因果关系;农户愿意转出耕地,而不愿意转出园地;受教育水平高的农户愿意转入土地,可能发展为农业经营大户.无论是已经大规模发生土地流转的村庄还是尚未大规模发生流转的村庄,农民对于土地流转的目的、意义以及方式等基本信息都不是很了解.因此,政府在土地流转中要适度引导和监督,不能过度干预农民的意愿和行为.  相似文献   
350.
节能减排不仅是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要义,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在我国,要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目标,需要进行艰难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阶段跨越,并应采取体制、政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推进措施.包括政府投资、税收、政府采购和财政贴息在内的财税政策措施对于推进我国节能减排至关重要.本文认为,政府投资政策应重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应用,经由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应立足于综合采取增设环境污染税、低技术污染税以及税收优惠和减免等激励和惩罚并重措施;政府采购应通过扩大高效节能减排产品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生产行为;财政贴息则应侧重于解决企业节能减排投资以及技术改造过程中的资金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