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6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31.
How do disasters shape local government legitimacy in relation to managing climate‐ and disaster‐related risks? This paper looks at how local authorities in Central Vietnam perceive their social contract for risk reduction, including the partial merging of responsibilities for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with new plans for and investments in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broade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extreme floods and storms constitute critical junctures that stimulate genuine institutional change. Local officials are proud of their strengthened role in disaster response and they are eager to boost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They have struggled to reinforce their legitimacy among their constituents, but given the shifting roles of the state, private sector, and civil society, and the undiminished emphasis on high‐risk development models, their responsibilities for responding to emerging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are increasingly nebulous. The past basis for legitimacy is no longer valid, but tomorrow's social contract is not yet defined.  相似文献   
132.
In 2004 New Zealand's (NZ) Labour-led government launched the Communities for Climate Protection – NZ (CCP-NZ) programme. Following a shift in Government leadership in 2008, from Clark's Labour-led to Key's National-led government, the CCP-NZ programme was discontinued. Through the narratives of managers charg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livery of the CCP-NZ programm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ructural challenge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initiative's decline in NZ local government.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the academic literature by shedding light on the outworking of a local government carbon management strategy. Additionally, this study provides policy makers and managers seeking to embark on organisational carbon mitigation the opportunity to glean insight from the experience of public sector managers responsible for the CCP-NZ programme.  相似文献   
133.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实现农村环境的有效治理,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无论学者如何强调PPP模式的意义、如何强调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组织的作用,研究最后基本都会指向政府责任。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重新强调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责任,特别是将其置于元治理视域下进行论析。元治理即治理的治理,元治理并不排斥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但更加重视和强调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根据元治理理论,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责任可以界定为:农村环境治理成本的承担者和多元治理体系的构建者,PPP模式的设计和监督者,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支持者和农民参与治理的引导者。当前,农村环境治理中政府责任担当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农村环境治理投入不足和治理体系不完善、PPP模式中政府监督责任弱化、对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支持不足以及对农民参与治理的引导不够。元治理视域下农村环境治理中政府责任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承担起最主要治理主体责任,而且需要政府积极引领其他主体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中来,形成治理合力。具体而言,应以财政投入增加和多元治理体系构建实现政府最主要主体责任,同时,政府应以监督责任强化为重点保障PPP模式实施,以发展能力提升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以环境意识和制度信任水平提高等引导农民参与。  相似文献   
134.
刘南  孔军  王梓宁 《中国环境管理》2023,15(4):72-81,52
随着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国家公园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进行明确划分、界定,对于建立健全国家公园领域资金保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建立政府间权责明晰、协同有序的国家公园治理体系。本文在梳理我国国家公园领域财政事权清单、分析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中央有关国家公园事权的文件以及部门机构职责、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制度特点,提出我国国家公园领域政府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总体思路与政策建议,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5.
论新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新疆“三水”资源的形成背景与时空分布特征,提出合理开发利用“三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的积极举措,促使水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遵循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总原则。实施开源节流,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6.
政府部门工作绩效测量是对政府部门工作开展的效率、效益、公平、秩序等方面进行评估,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应当开展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基于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能划分,分析其在履行职责、责任落实等方面的典型特征,进行绩效评估对象的分类,针对各类部门确定评估指标设计思路,建立评估结果测算模型,设计绩效测量流程,并在华东某省进行实证应用。基于职能特征分类的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绩效测量评估机制的建立,能够科学、客观分析政府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促进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责任、员工责任的层层压实。  相似文献   
137.
近年来,有关环境规制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大量涌现,但基于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尤其是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企业创新质量影响的研究仍有待丰富和深化。有鉴于此,采用2008—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专利申请总量表示创新数量,以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分别表示高质量创新和低质量创新,进而采用DID模型构建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企业创新质量影响的准自然实验框架。同时,为增强实证结果的解释力,采用PSM-DID方法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异质性检验以及政府补贴方式的创新激励机制检验。结果表明:①碳排放交易制度在提高"处理组"企业创新数量的同时,也能促使企业兼顾创新质量,但从影响程度来看,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低质量创新促进作用更为强劲。②从企业所有权和规模异质性来看,碳排放交易制度主要对国有股份企业和大规模企业创新质量有促进作用,而对民营企业和小规模企业进行高质量创新的诱导力度较小或不显著。③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补贴政策能够有效弥补碳排放交易制度对高质量创新诱导乏力的不足,但创新激励效果因政府补贴方式而异,其中政府事前补贴优于政府事后补偿;此外,碳排放交易制度通过促使政府为被规制企业提供更多的政府事前补贴,从而有效缓解企业"遵循成本"压力,推动企业转向高质量创新。由此认为,加大对小规模民营企业高质量创新补贴、采取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的创新补贴方式,应是进一步助力碳排放交易制度诱导企业转向高质量创新的政策制定方向。  相似文献   
138.
试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正愈演愈烈,迫切需要由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与消费结构仍处于高碳状态,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政府作为经济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履行好其对外交流、对内调控的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39.
脱贫人口返贫率偏高是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应该仔细考察农村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对政府干预行为的跨期响应,从而动态地而不是静态地评价政府减贫行为绩效.本文将普惠式的农村农业发展政策与扶贫政策一起纳入减贫分析框架,构建一个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模型,以弥补现有文献用多变量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方程模型回归分析的局限,从SVAR模型中获得结构冲击响应函数,动态地评价政府行为的减贫效应.实证分析表明,目前的政府行为,无论是普惠式的农村农业发展政策,还是瞄准贫困人口的扶贫政策,对农村贫困的政策干预都没有形成持久的影响,冲击响应衰减很快.为了降低脱贫人口返贫率,政府减贫政策的目标应定位于提升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扩展贫困人口参与经济增长的机会,使经济增长成为他们获取稳定收益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0.
从数量扩张的增长模式转向质量提升的发展模式,是中国未来30年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在3个关键课题上的研究进展.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富祉的关系上,指出经济增长对于社会富祉的贡献存在着门槛,跨过这个门槛经济增长对福利贡献的边际效用开始递减;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上,指出经济增长没有导致资源环境消耗的倒U型曲线,在自然资本存在限制的情况下无限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在政府支出与民生发展的关系上,指出公共支出增大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福利的提高,而公共支出的结构与方式对民生发展却是极其重要的.在对每个问题分析事实依据、原因解释、政策意义的基础上,针对中国转型发展提出了一些具有长期意义的理论思考与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