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6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为应对当前环境保护工作所处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在分析美国联邦财政环保支出特征的基础上,从加大环保专项资金投入、提高环境科技支出占比、强化重点领域环保支出、注重建立环保基金等方面,提出优化我国中央财政环保支出可供借鉴的四点经验。  相似文献   
262.
ABSTRACT Methods of institutional coordination derived from the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s have been useful in determining the policy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responsibilities that must be shared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watershed districts, and a regional planning body in the Minneapolis-St. Paul Metropolitan Area. The confines of the traditional behavioral science models of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processes, and the realities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s imbedded in political processes at both the local and state levels, have created conflicts between regional planners, watershed district staff and consultants, and municipal administrator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based on work by Selznick on institutions was applied to two watershed districts, and the results evaluated for other research purposes as well as policy development for the 1973 Minnesota legislative session.  相似文献   
263.
近年来史学界对晚清赈灾思想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研究内容侧重于两个方面:官赈思想和义赈思想。官赈思想研究表现在某一人物的个体赈灾思想研究和群体赈灾思想研究;义赈思想研究主要表现在经元善的义赈思想和由官赈到义赈思想转型两个方面。总体来看,史学界对于晚清赈灾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诸如理论方法、研究内容、史料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264.
地震灾害是给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破坏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宋史》等书记载,对宋代320年间的地震灾害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以认识两宋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地震发生后,宋朝政府积极展开救灾与论政,以帮助灾区度过困难并总结治国方略得失,以增强政府抵御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65.
1931年,江淮流域发生特大水灾。南京国民政府积极应对,在制度上建立起协调和组织全国性救灾机构——国民政府救济会,颁布了多项救灾规章制度,制定和丰富赈款募集办法和途径;在实践上以急赈为先,继之开展卫生防疫、以工代赈和农赈等救灾措施。国民政府在救灾中起着主导作用,凸显了政府强力介入公共领域力量,也显示了政府企图通过民族灾难来进行国家整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66.
重庆岩溶区土壤-植被生态系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地区土壤和植被是生态环境中最为敏感的自然环境要素,不同土壤类型塑造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景观。文章分析了重庆岩溶形成的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分布特征及其不同土地利用下石漠化程度,论述了植被演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生植物树种及其重庆岩溶地区土壤一植被生态系统恢复与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267.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体系与其环保行为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为借鉴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在财政上对当地环境保护的投入方式,阐述了美国地方政府及其财政收入体系概况.分析了这种收入体系对地方政府环保积极性激励作用的原因:收入体系与GDP脱钩;财产税作为主体税种,因其课税对象为居民.并属于存量税,从而较大地激励了地方政府的环保积极性;相对完善且强有力的转移支付则通过对地方政府作用,有利于站在州,甚至联邦政府的角度对各地区统筹兼顾,对产业发展合理布局,以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指出了这种收入体系模式对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68.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新趋向,即①从行政区经济到都市圈经济。行政区经济与都市圈经济在运行环境、运行机制、运行目标、运行方式、调控手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都市圈经济发展模式更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②从隔江单侧发展到跨江双侧协同发展。如上海、苏南和杭州,都在大力推进跨江发展战略;③从外向型经济或民营经济到两者融合的区域特色经济。经济国际化和民营化相互结合、外地资本和本地资本相互渗透已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④从权力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如上海的“服务高地”、苏南的理性执政、浙江的“无为而治”等。  相似文献   
269.
制约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生态环境成本难以通过市场来兑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以生态补偿为突破口,首先从理论上明确绿色食品生产具有正外部性,政府对其生产企业或农户进行补偿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然后进一步探讨其制度构建与政策设计。(1)构建一个包括政府、生产者、消费者三方的博弈模型,着重分析绿色食品供需过程中、政府影响下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动机和博弈行为。模型结果显示,存在能够满足绿色食品供需平衡的1个纯战略纳什均衡解和1个混合战略纳什均衡解,这两个纳什均衡解的实现条件均要求政府对绿色食品生产者提供补偿和对消费者实施优惠政策。(2)利用C-D生产函数建构的利润函数和恢复费用法探讨绿色食品生产补偿标准范围,结果表明最低补偿标准应满足生产者生产绿色食品和生产普通食品利润相等,而最高补偿标准则应对绿色食品生产中创造的环境效益进行支付。(3)文章最后从“建立经济政策支持体系,构筑科技进步支撑体系,完善品牌质量保障体系,培育产业化生产体系”等4方面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绿色食品生产补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70.
《Environmental Hazards》2013,12(4):369-378
In much of the developed world, private sector insurance plays an important but often underappreciated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natural disasters. Insurance works by spreading individual and independent risks across all policyholders. This notion succeeds for uncorrelated risks such as theft and motor accidents, but is problematic where risks are highly correlated in space and time, as in the case of natural hazards. Insurers transfer much of this risk to international reinsurers who are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that natural catastrophe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are uncorrelated. Global diversification allows reinsurers to confer to direct insurers the same assurance that insurers offer their policyholders. This paper outlines these principles and poses questions as to how a government might respond when insurers assess some risks as uninsurable. It considers a range of policy options including some that seek to avoid situations where interference by governments in the marketplace has proved unhelpful. A key paradigm is that insurance premiums should reflect actual risk in order to encourage homeowners, planners and government decision makers to reduce risks. While our focus is riverine flood risk, the principles can be generalized to a wide range of natural haza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