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20篇
综合类   251篇
基础理论   71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06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3 毫秒
571.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地方政府的治理策略面临着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向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并重的转型困境。在这一转型背景下,本文认为,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地方政府自身的环境治理行为、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治理行为、地方政府与民众的环境协作治理行为。每一种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都会受到不同因素的激励或制约。本文通过对官员晋升锦标赛、短任期制与官吏分途的分析,环境治理合作的群集型网络和松散型网络的探讨,以及对邻避抗争与公民参与的分析,提出地方政府自身环境治理行为的选择受到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短任期制与官吏分途的影响;地方政府间的环境协作治理行为受到彼此权衡合作风险与收益结果的制约;地方政府与民众的环境协作治理行为受到地方政府与民众环境风险信息沟通情况和协商缓解机制建立与否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需要在构建与地方官员治理动机相兼容的激励机制、地方政府间高度集群型协作契约的签订与执行,以及民众对地方环保政策的参与机制和邻避冲突的缓解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更有效地推进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572.
山东省探索开展了空气质量监测"转让-经营"模式改革,在体制上科学划分监测事权,实行"谁考核、谁监测",省级环保部门负责17个设区城市环境质量的监督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下放到市、县级环保部门;在机制上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对全省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实行"监测设备有偿转让,专业队伍运营维护,专业机构移动比对,环保部门质控考核,政府购买合格数据"的"转让-经营"模式。通过改革,监测数据质量和监测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避免了可能的行政干预,降低了监测成本,引导了环保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为其他省、市贯彻落实生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和地方监测事权上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73.
Tourism development may result in negative impacts on natural resources owing to overuse and mismanagement. However, tourism may also play positive roles in natur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which has rarely been verified in practice, although some researchers have demonstrated this in theory. In this article, taking the Jiuzhaigou Biosphere Reserve as a case study area, we conducted an analysis for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from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social survey and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as not degraded and some indicators are even improving because all the residents have participated in tourism and given up farming and hunt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use tourism as a way to balance natur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preconditions of making effective policies to encourage and help local people participate in tourism business and to benefit from it.  相似文献   
574.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提高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参与不但是环评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经验,针对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过程中存在的调查内容欠合理、公众环境意识淡薄、公众参与的效力和制度未确立等问题,从完善调查内容、加强公众参与意识、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正确识别利益相关方、推进环境非政府组织(环境NGO)和加强数据统计等方面分析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575.
污染控制的信息手段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对若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排污者行为所作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信息可以通过市场和社区对排污者行为起到独立的刺激作用;并在介绍对信息手段所做的研究和案例后,对该手段在中国污染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76.
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在落实"一案三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情况,梳理分析政府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工作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顶层设计、功能定位、编制方法、改进机制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健全环境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77.
替代方案的筛选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替代方案的涵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替代方案的确定、筛选和分析方法,以及公众参与在替代方案确定和筛选过程中的作用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78.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有了公众参与的内容,可以促使社会各方面人士关心环境问题,在环境评价工作中起到了弥补技术研究不足的重要作用,可使环评单位在环评中的预测和分析更加完善,提出的建议更趋合理。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中公众意见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参与对象的代表性、调查统计方法的有效性、调查统计内容的科学性、统计时间的有效性等的全面综合的反应。  相似文献   
579.
水资源配置大致存在完全政府配置、完全市场配置和准市场配置3种模式。中国正处于水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水资源配置制度有从完全政府配置转向依靠市场配置的趋势。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和租值消散理论可以为新的水权制度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依据。水资源的不同配置制度对应着相应的交易成本,相对较好的制度应该能在扣除交易成本之后获得较多的社会净租值。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当务之急是根据经济理性,科学地界定好水资源的公有和私有权利,并由完全政府管制向市场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580.
简述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定义、目的、意义,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环境管理及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现状,浅析了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