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91.
人口迁移引起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对人口迁移模型的研究大多是以行政区划作为计算单元,难以反映小尺度下行政区内部的人口迁移态势。在GIS的支持下,提出构建县域人口迁移引力模型,选择县域内独立的居民区片为计算单元来评价乡镇的人口吸引潜力和人口最大可能迁移目的地分布。以浙江省临安市为实验区,实现模型的运算,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乡镇对人口的实际吸引力,为研究区制定人口、经济等政策和辅助规划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2.
为探究不同省级区域雾霾、经济增长和环境规制之间的空间关联效应,本文提出针对雾霾的引力模型空间权重矩阵,并利用该矩阵建立了空间杜宾模型,分别对全国、西部、中部和东部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空间计量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全国雾霾的莫兰指数值显著,且取值介于0.367—0.460之间;雾霾"重心"呈现先向东南再向西北移动的趋势,移动距离为76 557 m;雾霾的莫兰指数值为东部省区最大,西部省区最小,中部省区介于二者之间。全国的雾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的"U"型曲线,而西部、中部和东部省区则呈倒"U"型曲线,其中中部省区的曲线最为陡峭,西部省区次之,东部省区最为平缓。环境规制每增加1%,只有西部和东部的雾霾相应减少,且各自相应下降0.009和0.010个百分点。西部和东部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均显著,而环境规制的溢出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1)雾霾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的特点,全国和三个区域的雾霾都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种空间依赖性在时间维度上大致呈加强的趋势;雾霾的空间相关性表现为东部省区最强,西部省区紧随其后,中部省区最低。(2)西部和东部省区部分省市还未过拐点,全国意义上的环境库茨涅兹假说是不存在的,或者是至少还未出现。(3)西部和东部环境规制效果较为理想,而中部省区的环境规制效果不佳;从全国总体来看,当前的环境规制整体上对雾霾并未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4)东西部省区和中部省区经济增长对雾霾溢出效应分别表现为正向和反向;环境规制对雾霾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建议加强对雾霾的区域协同治理,重点推进西部和东部省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调整和完善西部、中部和东部省区的环境规制政策。  相似文献   
93.
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圈是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对区域内各地区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以资源主导型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根据该区域旅游经济现状,以该研究区5个地级市所属的国家3A级及以上67个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景区景观质量引力指数、旅游规模和交通可达性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3~2015年各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其演变情况,揭示环鄱阳湖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呈现出快速增长且联系紧密、区域差异较明显、交通作用逐渐增强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及圈内各地旅游经济联系的思路,形成多极核的网络化结构旅游圈层格局,并演进为区域旅游圈的一般结构模式,为推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
文章介绍了红浅稠油污水处理站采用的"离子调整旋流反应+216t/h软化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创新性的采用了分置式反应罐,将混凝、反应、加药、沉降、颗粒吸附有机结合,优选出高效的污水处理药剂,首次在新疆油田公司污水处理工艺中应用改性纤维束过滤器和216t/h软化水处理装置,优化了各节点的配套工艺,使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达到回用锅炉水质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对加药浓度、隔油、反冲洗周期等参数优化,保证了红浅稠油污水回用锅炉处理系统的平稳运行,累计处理回用污水约730万m3,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5.
北江流域水文特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8,他引:1  
水文特征变异研究是水文学研究中的重点之一。水文特征变异不仅包括时间、空间上的概念,还包括属性上的概念。研究水文序列在属性、时间及空间上的变异,才能够全面地反映水文序列的变异情况。论文探讨了水文特征变异的内涵,提出水文特征变异是研究对象或现象在属性、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量度。以北江流域径流量及降雨量资料为基础,全面分析了属性范畴下及时空范畴下北江流域水文序列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1992-2006年的径流量序列和1973-2006年的径流量序列相对于1956-1972年的径流量序列都发生了变异;从重心移动方向来看,北江流域在1959、1967、1975和1983年移动方向发生了转折,从重心移动的距离来看,降雨重心离多年平均较远的年份分别是1967、1975、1983和2000年。  相似文献   
96.
阐述了广州市白云区南溪化工厂开发出的一套国内首创的对线路板蚀刻废液进行大规模集中资源化处理的零排放处理新工艺,这套新工艺采用重力分选的方法将在固相条件下生成的氧化铜分离出来,克服了原有工艺的缺陷,达到了理想的分离效果,使废液中所有的成分能够在较低的处理成本下全部分离回收,完全无三废排出,达到了清洁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
结合宿迁市枣林医院岩土工程勘查项目,重点阐述了静力触探的成果指标ps 、fs、qc在该地区的地层分层、地基承载力估计、压缩模量估计和天然重度估计方面的应用,与土工试验相对照,结果表明利用静力触探方法得到的工程地质重要参数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8.
为开发脱硫率高、成本低、可回收SO2的脱硫技术,以旋转填料床为吸收设备,磷酸钠溶液为吸收剂,系统开展了液气比L/G、转速N、气体中SO2浓度CSO2,in吸收剂磷酸浓度CL和初始pH等工艺参数和溶液再生循环次数对脱硫率叼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叩随L/G、N、CL和初始pH的增加而增大,且它们的值越低时,叩增加越明显;受G和CSO2,in影响较小。在适宜操作条件下,脱硫率达99%以上,出口SO2浓度低于100mg/m^3。磷酸钠溶液可再生循环使用,脱硫率稳定在99%以上。表明超重力-磷酸钠法脱硫技术在小的液气比下即可达到高的脱硫率,吸收剂循环使用,可实现低成本并达标治理SO2废气,且适用范围宽,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
为开发脱硫率高、成本低、可回收SO2的脱硫技术,以旋转填料床为吸收设备,磷酸钠溶液为吸收剂,系统开展了液气比L/G、转速N、气体中SO2浓度CSO2,in、吸收剂磷酸浓度CL和初始pH等工艺参数和溶液再生循环次数对脱硫率η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ηL/GNCL和初始pH的增加而增大,且它们的值越低时,η增加越明显;受GCSO2,in影响较小。在适宜操作条件下,脱硫率达99%以上,出口SO2浓度低于100 mg/m3。磷酸钠溶液可再生循环使用,脱硫率稳定在99%以上。表明超重力-磷酸钠法脱硫技术在小的液气比下即可达到高的脱硫率,吸收剂循环使用,可实现低成本并达标治理SO2废气,且适用范围宽,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
Exposure to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such as bisphenol A (BPA) and phthalates is prevalent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but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important sources of exposure at these sensitive life stages. In this study, we measured urinary concentrations of BPA and nine phthalate metabolites in 108 Mexican children aged 8–13 years. Associations of age, time of day, and questionnaire items on external environment, water use, and food container use with specific gravity-corrected urinary concentrations were assessed, as were questionnaire items concerning the use of 17 personal care products in the past 48-h. As a secondary aim, third trimester urinary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99 mothers of these childre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fic gravity-corrected urinary concentrations at these two time points was explored. After adjusting for potential confounding by other personal care product use in the past 48-h,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0.05) positive associations in boys for cologne/perfume use and monoethyl phthalate (MEP), mono(3-carboxypropyl) phthalate (MCPP), mono(2-ethyl-5-hydroxyhexyl) phthalate (MEHHP), and mono(2-ethyl-5-oxohexyl) phthalate (MEOHP), and in girls for colored cosmetics use and mono-n-butyl phthalate (MBP), mono(2-ethylhexyl) phthalate (MEHP), MEHHP, MEOHP, and mono(2-ethyl-5-carboxypentyl) phthalate (MECPP), conditioner use and MEP, deodorant use and MEP, and other hair products use and MB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trend for the number of personal care products used in the past 48-h and log-MEP in girls. However,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analytes and the other questionnaire items and there were no strong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nalytes measured during the third trimester and at 8–13 years of age. We demonstrated that personal care product use is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multiple phthalates in children. Due to rapid development, children may be susceptible to impacts from exposure to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thus, reduced or delayed use of certain personal care products among children may be warra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