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79篇 |
免费 | 396篇 |
国内免费 | 68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55篇 |
废物处理 | 72篇 |
环保管理 | 1126篇 |
综合类 | 2798篇 |
基础理论 | 458篇 |
环境理论 | 5篇 |
污染及防治 | 177篇 |
评价与监测 | 243篇 |
社会与环境 | 270篇 |
灾害及防治 | 1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142篇 |
2021年 | 190篇 |
2020年 | 222篇 |
2019年 | 178篇 |
2018年 | 143篇 |
2017年 | 195篇 |
2016年 | 217篇 |
2015年 | 212篇 |
2014年 | 264篇 |
2013年 | 354篇 |
2012年 | 319篇 |
2011年 | 376篇 |
2010年 | 289篇 |
2009年 | 259篇 |
2008年 | 201篇 |
2007年 | 304篇 |
2006年 | 306篇 |
2005年 | 243篇 |
2004年 | 233篇 |
2003年 | 224篇 |
2002年 | 187篇 |
2001年 | 190篇 |
2000年 | 193篇 |
1999年 | 122篇 |
1998年 | 90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5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While the potential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for health care is fully recognis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by many health professionals, the practices of so many indigenous peoples go unrecorded and untested. Indigenous knowledge remains essentially untapped, an unwritten resource involving information, language and skills in many groups, languages, cultures and environments. An attempt is made in this paper to identify selected indigenous health technologies in a tribal area of Bihar State, India; to describe the treatments, their application and preparation; and to link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with the relevant scientific information to test or determine the validity of the practices. These practices were found to b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 variety of health problems, and most were also scientifically confirmed. The paper argues, however, that other plant uses practised by tribal people still need to be explored: in order to popularise more widely the authenticated practices; to preserve indigenous knowledge; to integrate or blend it with scientific knowledge so that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healthcare users may benefit from a wider range of healthcare strategies which are environmentally unthreatening. 相似文献
102.
食品作为人体砷暴露的主要途径,其砷的含量和形态备受关注。由于食品原料通常要经过烹饪加工后才会被人食用,因此,食品的烹调处理过程及方式对砷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在砷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中,需要作为重要因素进行研究。通过综述不同食品烹调处理前后砷浓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变化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砷变化的特征,探讨了相关机理,并得出如下结论:烹调处理能使食品中砷的浓度发生升高或降低;高温烹调能使食品中砷形态发生变化,目前研究结果确定的变化主要是砷甜菜碱的分解,烹调中食品砷形态变化的机理尚不明确。不同烹调方式下,食品中砷的生物可给性差异较大,砷的形态变化可能是其生物可给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烹调特别是高温烹调下食品砷浓度升高及形态变化导致的健康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03.
随着铂族金属铂(Pt)、钯(Pd)、铑(Rh)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中,这三种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含量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几种曾被认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金属的确会带来潜在的生态健康风险。本文概括了国内外城市各种环境介质的含量分布,重点分析了铂族金属的源解析方法、粒径分布特性、影响其排放的因素和其潜在的生态健康风险。就全世界的城市来看,灰尘、空气、土壤、沉积物等各种环境介质中铂族金属的含量均有显著提高,主要来源于汽车三元催化净化器。这三种金属倾向于富集在细颗粒中,行车模式是影响其排放量的重要因素,自然界的共存物质可增强它们的溶解性和迁移性,从而使它们的生物可利用性大大提高。生物体吸收这类金属后,可与体内的物质发生反应,形态发生变化,毒性增强。在以后的研究中,除了持续跟踪调查这三种金属在环境中的含量水平以外,还应加强研究这三种金属在环境中的颗粒分布、迁移转化、形态变换、生物可利用性以及生物毒性等,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评估其生态健康风险,并为与之相关的应用研发、防范措施、政策制订提供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4.
废荧光灯管中的有害物质如果处置不当,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目前国内大部分废荧光灯管未得到无害化处置,主要在指定的法规、有效的政策以及完善的运营机制方面存在很多弊端,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政府部门的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废荧光灯管回收处置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源头控制、分类收集、多渠道回收、建立资金及资金补贴机制以及技术手段措施,为从根本上解决废旧灯管回收难的问题,并探索社会源危险废物的管理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5.
106.
河南某市驾校地表灰尘多环芳烃组成、来源与健康风险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集河南省某市29所驾校的地表灰尘样品,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样品中16种优控PAHs含量,用终生致癌风险增量模型(ILCR)评价灰尘PAHs不同暴露情景下(情景1、2、3分别为驾校工作5 a、10 a和20 a)的健康风险,用比值法、成分谱法和主成分因子载荷法揭示PAHs来源.结果表明,驾校灰尘ΣPAHs含量在198.21~3 400.89μg·kg-1之间,平均908.72μg·kg-1.单体PAHs含量较高的是萘、菲、蒽、荧蒽,含量最低的是二苯并[a,h]蒽,低环PAHs占ΣPAHs的55.79%,高环占44.21%.3种情景下的平均健康风险为情景3(3.71×10-7)情景2(1.85×10-7)情景1(9.27×10-8),只有一个驾校(J11)在情景3存在潜在健康风险,其他情景下均无风险.皮肤接触灰尘是最主要的PAHs暴露途径,其占总风险的64.21%;其次是误食途径,占总风险的33.04%;吸入途径可忽略不计.驾校灰尘PAHs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源和混合源,农田区驾校灰尘PAHs的柴油/天然气动力车排放源、燃煤源和汽油车排放源贡献率分别为56.44%、26.55%和17.01%,工业区驾校混合源、汽油车和炼焦/燃煤排放源贡献率分别为76.26%、22.85%和0.89%,混合区驾校燃煤源、天然气/柴油动力车排放源和汽油车排放源的贡献率分别为45.57%、45.41%和9.02%.灰尘PAHs含量及健康风险与其周边环境、前期土地利用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7.
基于着生硅藻指数的梧桐河水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梧桐河,调查了13个点位的着生硅藻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应用8种硅藻指数对该河流水生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冗余分析、箱型图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梧桐河着生藻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和8种硅藻指数在梧桐河的适用情况。结果显示:梧桐河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优势种以小型异极藻(Gomphonema parvulum)等耐污种为主。8个硅藻指数中,硅藻属指数(Generic Index of Diatom,GI)、澳大利亚河流硅藻生物评价指数(Diatom Index for Australian Rivers,DIAR;Diatom Species Index for Bioassessment of Australian Rivers,DSIAR)评价结果偏差较大,在梧桐河不适用;相似度指数(Jaccard Index,JI)与富营养化硅藻指数(Trophic Diatom Index,TDI)评价结果较为严格,评分明显偏低;硅藻污染耐受指数(Pollution Tolerance Index,PTI)、硅藻生物评价指数(Diatom Bioassessment Index,DBI)和生物硅藻指数(Biological Diatom Index,BDI)在梧桐河流域适用性最好。根据冗余分析(RDA),将梧桐河流域点位分为3组,第一组点位为中-重度污染,主要影响因子为流速和总磷;第二组点位为轻-中度污染,主要影响因子为磷酸盐、氨氮和溶解氧;第三组点位为轻污染-清洁,主要影响因子为p H和电导率。 相似文献
108.
应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荔浦河河流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完整性指数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主要方法之一。为评价荔浦河河流健康状况,选择鱼类作为指示生物,构建了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标体系。2017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荔浦河4次采样共采集到鱼类21 192尾,经鉴定共计94种,隶属于6目17科62属。以S1(修仁镇)、S10(马岭镇)、S11(双江镇)作为参考点,经过分布范围分析、箱体图判别能力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指标筛选过程从25个候选指标筛选出5个指标,即鱼类总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肉食性鱼类数量百分比、敏感性鱼类数量百分比、产漂浮型卵鱼类数量百分比。将荔浦河河流健康等级分为"健康"、"一般"、"较差"、"极差"和"无鱼"5个等级。结果表明,荔浦河青山镇、荔浦县及蒲芦乡河段健康状态为"一般"水平,东昌镇、龙怀乡、杜莫镇及新坪镇河段健康状态为"较差"水平,茶城乡河段健康状态为"极差"水平。筑坝工程、架桥工程和修路工程等人类活动导致荔浦河支流上的健康状况比干流更差。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荔浦河的河流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究室内地面灰尘中15种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时间变化规律,于2012年3—7月对北京市一座办公楼内的某办公室进行了每周一次的连续高密度灰尘样品采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15种PAHs含量。结果表明,该办公室内灰尘样品中∑PAHs浓度范围为1 180~24 300 ng·g~(-1),平均浓度为8 960 ng·g~(-1)。总体上,检出的PAHs以3环PAHs为主,其中菲占PAHs总量的59%以上,其次是4环和5环PAHs,4环PAHs中占的比重最高,约占4环PAHs总量的34%。该办公室内灰尘中∑PAHs的浓度存在显著的时间变化差异,总体表现为∑PAHs浓度随气温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排放源、石油源、木材与煤燃烧是北京市室内灰尘中PAHs的主要来源。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ILCR皮肤接触ILCR手口摄入,且CR均值大于10-6,说明该采样点的PAHs污染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10.
Empirical and simulated critical loads for nitrogen deposition in California mixed conifer fores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enn ME Jovan S Yuan F Geiser L Meixner T Gimeno B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arking, Essex : 1987)》2008,155(3):492-511
Empirical critical loads (CL) for N deposition were determined from changes in epiphytic lichen communities, elevated NO(3)(-) leaching in streamwater, and reduced fine root biomass in ponderosa pine (Pinus ponderosa Dougl. ex Laws.) at sites with varying N deposition. The CL for lichen community impacts of 3.1kg ha(-1) year(-1) is expected to protect all components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from the adverse effects of N deposition. Much of the western Sierra Nevada is above the lichen-based CL, showing significant changes in lichen indicator groups. The empirical N deposition threshold and that simulated by the DayCent model for enhanced NO(3)(-)leaching were 17kg N ha(-1) year(-1). DayCent estimated that elevated NO(3)(-) leaching in the San Bernardino Mountains began in the late 1950s. Critical values for litter C:N (34.1), ponderosa pine foliar N (1.1%), and N concentrations (1.0%) in the lichen Letharia vulpina ((L.) Hue) are indicative of CL exceedan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