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2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97篇
安全科学   102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18篇
综合类   669篇
基础理论   167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213篇
社会与环境   105篇
灾害及防治   1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在Arcview 3.3软件的支持下,以厦门市1989年、1997年和2007年三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图为数据源,研究厦门的海岸变迁;通过搜集整理文献资料,总结围填海面积增长情况,研究表明:1980年以前,厦门的围填海以西海域和同安湾居多,西海域围填海面积达5 605 hm2,同安湾围填海面积2 796 hm2;1980年-1999年,整个厦门海域的围填海面积为982.05 hm2;2000年-2006年,整个厦门海域的围填海面积为762.44 hm2。长期多项海岸工程建设提升了厦门海洋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但也使得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海岸地形地貌改变、纳潮量大量减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质恶化等。  相似文献   
952.
人类正面临着水污染的严峻挑战,其中生活污水是水污染的一大来源。研究城市生活污水的液面偏振反射特性,对于水资源的监测与利用、环境生态保护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选取不同浓度的三个生活污水样本,应用二向反射光度计测了不同样本在2π空间的多角度偏振反射光谱数据,建立探测方位角、光线入射角、探测天顶角、偏振角、波段等方面对所测水体的偏振反射数据的关系,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这为偏振遥感在水资源环境上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并对生活污水的偏振光遥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3.
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和工作程序,分析了无人机遥感系统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优势,提出将该系统应用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和生态保护等环境保护领域多个方面的具体方式,同时对该系统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4.
SEM照片孔隙参数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电镜技术对岩土体微观结构的分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SEM照片中获得定量化的信息参数是众多岩土工程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湖南省郴州市王仙岭的黏性土SEM照片的二维和三维分析方法为例来说明SEM照片孔隙参数的提取,并对这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通常采用的二维及三维分析方法所求得的孔隙率参数值往往偏大;在二维方法中合理选择分割阈值是孔隙率提取的关键,过大过小的阈值都会导致较大的误差;三维方法中需要考虑实际的颗粒形态而不能简单地按照像素值进行三维高程建模。  相似文献   
955.
Impervious surfaces are the result of urbanization that can be explicitly quantified, managed and controlled at each stage of land development. It is a very useful environmental indicator that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on surface runoff, water quality, air quality, biodiversity and microclimate. Therefor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impervious surfaces is critical for urb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and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and urban planning. Many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estimate surface imperviousness, using remotely sensed data with various spatial resolution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patial resolution on estimating surface imperviousness. We compare medium-resolution Landsat data with high-resolution SPOT images to quantify the imperviousness in Beijing,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verall 91% accuracy of estimates of imperviousness based on TM data was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e 81% accuracy of the SPOT data. The higher resolution SPOT data did not always predict the imperviousness of the land better than the TM data. At the whole city level, the TM data better predicts the percentage cover of impervious surfaces. At the sub-city level, however, the ring belts from the central core to the urban-rural peripheral, the SPOT data may better predict the imperviousness. These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need to combine multiple resolution data to quantify the percentage of imperviousness, as higher resolution data do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more accurate estimates. The methodology and results in this study can be utilized to identify the most suitable remote sensing data to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extract the pattern of the impervious land, which could provide the base for further study on many related urb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956.
淀山湖叶绿素a的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实现淀山湖水体叶绿素a的快速监测, 于2006年春季对淀山湖进行了现场光谱测量和同步的采样、实验室分析,通过分析叶绿素a和光谱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多个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叶绿素a浓度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归一化反射率建立的模型中精度最高的是采用708 nm反射率的一元二次模型,R2为0.608;利用R710nm/R667nm反射比建立模型精度得到提高,R2接近0.68;利用695.5 nm一阶微分建立的指数模型精度进一步提高,其R2达到了0.76;分别利用708 nm和667 nm的归一化反射率对数作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得到的模型精度最高,R2接近0.8,可以用来实现对叶绿素a的定量估算,实现叶绿素a的快速监测。  相似文献   
957.
近40a来中国喜马拉雅山不同流域冰湖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0年代、1990、2000、2010年4个时相的冰湖编目数据,分析近40 a来中国喜马拉雅山区不同时段、不同流域和不同海拔冰湖的变化特征。近40 a来中国喜马拉雅山区冰湖变化总体呈现"数量弱减少、面积持续显著增大"的趋势,平均数量减少0.3%,面积增加53.1%±11.5%,但冰湖变化年代际差异明显。西部流域冰湖面积增速明显快于东部流域,由西至东,平均以线性递减率为2.4%/(°)的趋势减少。不同海拔高度的冰湖面积呈扩张态势,76.7%的流域冰湖面积年净增率在不同高度带上呈现出"单峰型"增长模式,其他流域呈"双峰型"甚至"多峰型"扩张模式,体现不同高程上冰湖扩张的复杂性与气候变化的垂直差异性。  相似文献   
958.
海冰厚度是海冰参数中最为重要和最难获取的参数之一,对海洋灾害预警、气候变化等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8年1月到3月的10景多源(Sentinel-2、Landsat-8、Landsat-7)中高分辨率影像对渤海辽东湾的海冰进行了监测。基于归一化水体指数进行海陆分割,通过分析海水与海冰光谱特征差异,利用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提取海冰区域,运用反照率与海冰厚度之间的经验指数模型反演海冰厚度,将反演结果与Zubov模型计算的冰厚结果进行比较,相关系数为0.884,证明了中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数据在海冰厚度反演中的可行性。同时发挥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优势,利用冰厚信息提取海冰类型、估算海冰资源量,为渤海海冰的防灾减灾以及海冰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9.
基于遥感的千烟洲人工林蒸散及其组分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通过改进遥感蒸散模型的关键参数,结合遥感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对2003—2008年江西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蒸散及其组分进行模拟,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获取的蒸散实测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①年均蒸散总量模拟值比实测值偏低2.4%,决定系数与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3和0.61 mm·d-1。②土壤蒸发、林冠截留蒸发和植被蒸腾分别占总蒸散量的12%、23%和65%。其中,土壤蒸发季节及年际变化相对稳定;林冠截留蒸发季节变化明显且在不同年份差异较大;植被蒸腾季节变化明显,但年际变异较小。③1—3月植被光合作用较弱,植被蒸腾与蒸散比小于30%。随着植被蒸腾的增强,从4月开始植被蒸腾与蒸散比迅速增加,在生长旺季(7月底)可达到约90%。由于该模型所需数据在区域尺度较易获取,从而为开展区域尺度中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蒸散及其组分模拟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960.
基于MODIS的湖南省农业干旱监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波  马苏  王彬武  李京  廖玉芳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0):1788-1796
诸多遥感干旱监测指数已被成功应用于中国北方地区,但在南方湿润地区的应用则相对较少。以湖南省为研究区,结合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利用MODIS增强植被状态指数(EVCI)和温度状态指数(TCI)的复合信息,并根据EVCI和TCI对干旱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建立干旱状态指数(DCI)遥感监测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湖南省农作物的旱情监测,得到了湖南省耕地旱情等级的空间分布图。通过与该省97个气象台站同期获取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的相关分析与验证,表明DCI与CI指数的线性相关显著,EVCI和TCI的权重分别取值0.4和0.6时为最佳组合,并论证了该模型适宜南方地区的干旱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