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8篇 |
免费 | 178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8篇 |
废物处理 | 12篇 |
环保管理 | 109篇 |
综合类 | 288篇 |
基础理论 | 40篇 |
污染及防治 | 98篇 |
评价与监测 | 4篇 |
社会与环境 | 16篇 |
灾害及防治 | 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水力梯度及其湿地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力梯度是制约洞庭湖湿地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洞庭湖水力梯度的变化来研究其对洞庭湖湿地植物的影响,能为该区植物多样性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三峡工程的运行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洞庭湖的水力梯度,且枯水期的影响大于丰水期.其中东洞庭湖受其影响最为明显,特别是在4月和10月,洞庭湖其他地段水力梯度变化较为平稳.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湿地植物的影响是枯水期大于丰水期,除了4月和5月对洞庭湖湿地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外,其他月份有着有利的影响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52.
原生态环境下广西涠洲岛近50年气候变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涠洲岛气象站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得该站成为广西为数不多、大气观测环境50年来持续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气象台站之一。应用该岛屿气象站及与之相邻的广西北海市合浦气象站1956~2005年的气温、雨量等气象资料,分析、比较近50年来北部湾海域气候自然变化和在城镇大规模发展影响下气候变化的差异及发展趋势:用Yamamoto法和Mann-Kendall法对5年滑动平均气温、雨量等要素季和年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验,对定量地论述在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区域性气候自然变化的响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3.
254.
采用ABR-MBR耦合工艺对MBR反应器中实现短程硝化的运行控制条件进行了研究,并为后续研究系统的反硝化除磷性能打下基础.ABR-MBR耦合工艺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研究结果表明,在ABR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6 h,污泥回流比100%,硝化液回流比300%,温度30℃±2℃的条件下,通过控制好氧区溶解氧浓度(DO从0.5~1.0 mg·L~(-1)降为0.3~0.7 mg·L~(-1))以及改变MBR反应器有效容积以控制其HRT,最终在MBR反应器HRT从3 h逐步延长至5 h时短程硝化遭到破坏,亚硝酸盐积累率(nitrite accumulation rate,NAR)从60%急剧下降至15%.短程硝化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pH值、游离氨(free ammonia,FA)和游离亚硝酸(free nitrous acid,FNA)对本试验实现短程硝化无显著影响,维持低DO浓度(0.3~0.7 mg·L~(-1))并逐步缩短HRT是本试验实现短程硝化的关键控制因素,温度和污泥停留时间(sludge retention time,SRT)可作为辅助因素与之共同调控.短程硝化期间,系统获得了高效且稳定的COD和NH_4~+-N去除效果,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低于50 mg·L~(-1)和2 mg·L~(-1),去除率均在90%以上,TN平均去除率高达72%. 相似文献
255.
排水沟渠炉渣与底泥对水中氮、磷截留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等温热力学吸附实验,将炉渣、炉渣+30%底泥、排水沟渠底泥对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并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对3种基质吸附氨氮、磷酸盐的量进行拟合;通过动力学实验,比较3种基质吸附速率.结果表明,炉渣、炉渣+30%底泥、排水沟渠底泥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49,1.03,1.75mg/g,对磷酸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99,2.33,1.88mg/g;4h内基质吸附氨氮速率分别为:0.10,0.11,0.54mg/(g·h),2h内基质吸附磷酸盐速率分别为:0.048,0.051,0.096mg/(g·h).由于沟渠底泥较为松散、遇水冲刷易流失,故选择炉渣作为沟渠基质坝的填充物.基质坝能够减缓渠水流速,延长渠水的水力停留时间(HRT). 相似文献
256.
在缺氧-好氧(A/O)脱氮系统中调节混合液回流比和外加碳源,研究了混合液回流比和不同碳源对低碳氮比城市污水中NDMA总前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混合液回流比可以提高A/O系统对NDMA总前体物的去除效果,其作用主要通过影响缺氧池来实现;混合液回流比为400%时,可同时较大幅度提高常规指标和NDMA总前体物的去除率.外加碳源有利于A/O系统中NDMA总前体物的去除,当葡萄糖和蛋白胨作外加碳源时,A/O系统中缺氧池对NDMA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当乙酸钠作外加碳源时,缺氧池所起的作用下降;蛋白胨的加入会使进水中NDMA总前体物浓度大幅度增加;综合常规指标和NDMA总前体物的去除效果,选择葡萄糖作外加碳源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57.
258.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的污染分析与控制污染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液压系统工作介质污染的严重性,说明了进行污染分析的重要性和污染带来的危害,并列出控制污染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259.
为解决含水基岩段井壁结构设计安全性问题,基于相似模型理论,将混凝土强度等级、厚径比、配筋率作为井壁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设计并完成9组模型试验。采用轴压水压逐级加载方式,研究相应条件下井壁混凝土应力应变特性、破坏特征与机制,建立井壁混凝土强度准则及其结构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井壁大致呈压剪破坏状态,井壁混凝土应力内侧大外侧小;获得的强度准则与现行矿井设计准则相比验算精度更高,偏差范围为-6.00%~6.94%;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井壁承载力呈线性增加趋势,平均每提高10 MPa,承载力增加11.04%,而提高配筋率对井壁承载力影响极其微弱,且不利于控制造价。 相似文献
260.
以SRB颗粒污泥为载体的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研究先驯化硫酸盐还原菌(SRB)颗粒污泥、再以之为载体进行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的启动,通过NH_4~+-N、SO_4~(2-)、COD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启动的效能。在7pH8.5、温度为(32±1)℃的条件下,采用低负荷启动方式,以CH_3COONa为有机碳源,通过逐步缩短HRT提高进水负荷来驯化培养硫酸盐还原菌颗粒污泥。结果表明,SO_4~(2-)与COD去除效果逐步达到稳定,最高去除率分别为86.2%和68.8%,S0全程积累并趋于稳定,经过60 d的驯化,SRB颗粒污泥平均粒径达到3 mm,硫酸盐还原反应启动成功。之后以驯化成熟的SRB颗粒污泥为载体,保持COD为50 mg/L,通过提高进水中NH+4-N和SO2-4负荷的方式启动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结果表明,NH_4~+-N和SO_4~(2-)去除效果逐步上升并稳定在50%以上,最高分别达到52.5%与53.7%。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成功启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