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1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602篇
安全科学   273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417篇
综合类   1919篇
基础理论   455篇
污染及防治   147篇
评价与监测   176篇
社会与环境   316篇
灾害及防治   18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灾害风险定量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将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引入区域灾害风险的定量估算,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灾害风险的定量估算方法。计算实例表明,文中给出的方法可便捷地用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灾害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32.
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利用1978,1989,1998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及20世纪50年代航测的地形图,研究了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为水体,湿地,农田,林地和建成区五类,各时期遥感影像的总体分类精度都在80%以上,运用ArcInfo和ArcView GIS软件,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在空间上清晰地显示出来,通过叠加4个不同时期的影像分类图,计算出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比例,洞庭湖区50年来水体面积不断减少,减少量为1460km^2,其中1955年到1978年水面面积缩小了970。57km^2,分别为1978年到1989年和1989年到1998年缩小面积的2.23倍和1805倍,湿地面积逐渐增加,1998年湿地面积分别为1955,1978和1989年的1.46,1.41和1.09倍,农田的面积百分比从1955年的54.70%增加到1978年62.15%,又逐渐降低到1989年的51.88%和1998年的48.17%,林地的面积1978年比1955年减少了17%,,1989年比1978年增加了57%,1998年比1989年增加了11%,建成区的变化表明近50年来湖区城市化的进程,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3.
长江安徽江段及巢湖水患区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因洪涝诱发引起的地质灾害十分频繁 ,特别是在每年汛期持续的高水位影响下 ,形成堤基管涌、边岸崩塌、软土变形、散浸等 ,造成溃口成灾或渍水成涝 ,形成大面积的洪涝灾害。这一地区的水患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受地质环境影响和控制。通过收集有关资料 ,对长江安徽江段及巢湖水患区环境地质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提出水患区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地质作用 ,泥沙淤积与地貌演化作用 ,人类活动及岸带变化和堤基变形作用。为有效地进行防洪治水规划 ,应开展与洪涝灾害发生与发展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研究 ,特别是对江湖关系、第四纪地质和新构造运动与洪涝灾害的关系需要进行重点调查研究 ,为防洪治水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生态工业建设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一项涉及到地区经济发展、人地关系协调的重大举措。从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生态工业的基本定义出发 ,对生态工业建设层次进行详尽分析 ;并结合代表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三个地区——吴县市、邗江县和邳州市的具体案例 ,通过对其产业构成、主导产业、消费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总量与人均水平的对比分析 ,指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 ,实施末端治理并逐步推广清洁生产这种较低层次的生态工业建设模式 ;而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其生态工业的建设则要采用生态企业以及生态工业园区这种较高层次的建设模式。为确保生态工业建设的顺利实施 ,最后从政府、企业、市场和公众四方面提出了生态工业建设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35.
The area of leaves on birch (Betula pubescens ssp. tortuosa) auxiblasts and brachyblasts and the degree of their damage by the complex of leaf-gnawing and leaf-mining insects were studied in a light birch for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yllophagous insects, primarily snout beetles, prefer young leaves on the apexes of auxiblasts. Thus, selective damage is inflicted on smaller leaves, both on the auxiblasts and in the entire sample. This phenomenon is widespread and may manifest itself in different ways, depending on the pattern of leaf area distribution along the extended shoot and the feeding preferences of the insects.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ider research methods and approache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insects damage leaves nonselectively, irrespective of their size.  相似文献   
36.
平原地区洪灾风险评价的GIS方法研究 --以荆州6县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平原地区因地势低平。水网发达而常遭到洪水的威胁。这种威胁既有来自过境洪水的洪灾.也有来自本地因暴雨引起的涝灾。如何考虑它们两者的相互影响以及洪水灾害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属性,进行洪水风险评价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8.1支持下,既考虑过境洪水与本地涝灾,也考虑承灾体的易损性(包括人口、交通线与经济),还考虑抗灾能力,以GRID模块的地图代数作为运算手段,用AHP法确定因子的权重,建立了评估平原地区的洪灾风险的计算模型和评价方法,该模型运用于长江中游洪灾风险比较严重的地区——荆州地区的6县市.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研究新进展与方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土地资源的短缺、质量退化与低效利用.已成为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决策所面临的现实难题。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人地矛盾激化和经济快速转型背景下特殊的人文生态脆弱区,受到了包括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密切关注,尤其是近10多年来在沿海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以土地科学研究新方向和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为基本背景.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转换格局、驱动力因素辨识与驱动机制、土地利用转换的效应、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以及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与调控等方面,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和评述,并指出今后应重视深化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研究的9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38.
区域环境容量评价与分析是区域合理开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在ARCGIS技术的支持下,首先对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大气、水和土壤环境容量分别进行评价与分析,形成等级图,然后,进行各因素空间叠加,经综合分析与评价,将核心区划分为5个区域:优良区、合理区、饱和区、超饱和区、过度饱和区,并且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其主旨是为促进该区域空间科学开发与布局、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对规范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理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三峡库区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忠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忠县近55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着重对三峡二期施工以来1996~2003年忠县耕地资源数量增减状况及构成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揭示了忠县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耕地保护开发的对策。分析表明,忠县耕地数量变化有一定增减波动,但整体呈明显减少之势。农业结构调整占地占耕地总减少量的82.25 %,是忠县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非农建设占地和水域淹没,分别占总减少量的4.32 %和\{13.22\} %;新增加的耕地构成中,开荒仍是目前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农业结构调整,二者分别占耕地总增加量的71.92 %和21.88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提高耕地的比较经济效益,加强耕地的整理、复垦和开发工作,加强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是耕地保护开发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0.
三峡库区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利用长江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38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日雷暴资料,统计、分析了三峡库区雷暴日数及其初、终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1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多,一般为34~45 d,其中库区西北部和中南部为多雷区;年际变化大,最多年比最少年一般偏多27~61 d;整个库区年雷暴日数的变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 1~7 d/10 a;雷暴出现的季节变化很明显,4~8月为多发时段;雷暴初日库区东部早于西部,终日东西段差别不大;雷暴持续期普遍在195~239 d之间,其中西部持续时间短,东部长;大部地区雷暴初日有推后的变化趋势,推迟速率约2~6 d/10 a;终日有提前的变化趋势,且提前速率为2~4 d/10 a;库区大部雷暴期呈缩短的变化趋势,缩短速率为2~8 d/10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