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2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安全科学   254篇
废物处理   92篇
环保管理   1869篇
综合类   2014篇
基础理论   652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35篇
评价与监测   131篇
社会与环境   1367篇
灾害及防治   1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首都生态经济区的提出及其战略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具有强大的综合创新优势,有条件、有必要在实现经济体系高效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上做出表率,大力开展首都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论文介绍了我国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情况,深入分析了建设首都生态经济区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以北京的7个山区(县)作为建设范围,以"两山、五河、七组团"为空间结构,以"一区、三基地、一平台"为框架性目标,努力建设首都生态经济区。最后,文章提出了建设首都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即以准确的区域功能定位和科学的规划为前提,以维护首都生态安全为基础,在沟域经济等山区发展理论的指导和支撑下,构建涵盖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的生态经济体系,将首都山区打造成为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经济区。  相似文献   
972.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及潜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际发展低碳经济大趋势和世界各国低碳发展指标的强力约束,研究探讨了低碳城市建设的概念和关联性因素,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交通体系、消费方式、碳汇发展和制度创新等。尝试构建了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比较分析了我国一些主要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和潜能,以期加快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促使我国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973.
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开始寻求低碳发展方式。城市作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集中地,是低碳发展理念的实践主体。阐述了低碳城市的概念,分析了低碳城市发展的技术路径,介绍了国际上低碳城市的实践途径,提出了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和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74.
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系统因素出发,确定了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状态空间理论的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综合方法。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该方法进行了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结果表明:除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散布在各地级市外,属于省级重点开发或优化开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限制开发区则集中在西部地区。应用状况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主体功能区划,能较好地反映区域的整体承载状况,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与布局,统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决策依据,并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提供理论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75.
为初步探讨农药对海胆胚胎的急性毒性效应,以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yotus internediu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8种常见农药--草甘膦(Glyphosate)、百草枯(Paraquat)、异菌脲(Iprodione)、代森锰锌(Mancozeb)、三唑醇(Triadimenol)、霜霉威(Propamocarb)、百菌清(Chlorothalonil)和速克灵(Procymidone)对海胆胚胎各发育期(二细胞期、四细胞期、上浮囊胚期、原肠期、棱柱幼体期、四腕幼虫期)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并分析了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与EC50的关系.结果显示:1)8种农药对海胆胚胎各发育期均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以四腕幼虫期为例,8种农药的EC50值分别为草甘膦(3.99mg·L-1)>百草枯(10.38mg·L-1)>代森锰锌(20.77mg·L-1)>速克灵(55.42mg·L-1)>霜霉威(56.09mg·L-1)>异菌脲(86.29mg·L-1)>三唑醇(273.20mg·L-1)>百菌清(647.38mg·L-1).2)LogP与EC50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即随着LogP的增加,各农药对海胆胚胎的抑制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76.
高可视服装国际标准ISO 20471:2013正式生效,该标准规定了警示服的设计和材料的性能要求,以保证使用者在高风险环境中的日间夜间条件下的可视性。该标准相对于曾经执行的标准EN 471:2003+A1:2007进行了多处修改和调整,了解这些标准中的变化对于出口欧盟等国家的成衣制造商应对服装的设计和材料的要求将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7.
三峡工程竣工后库区面临着移民安稳致富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压力,文化旅游业是化解这一难题的优势产业.在分析屈原故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有利因素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将秭归县整体建设成为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生态富民型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78.
我国室内环境治理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室内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室内环境治理行业面临的机遇与问题;重点阐述了室内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及目标。  相似文献   
979.
While the redevelopment of brownfield sites has been the mainstay of public agencies and private developer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 order to promote just redevelopment that encourages participation and targets weak market sites, a community-based approach to 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should be encouraged. Furthermore, this paper maintains that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s (CDCs) could be the ideal agents to spur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address environmental justice concerns through their increased involvement in 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projec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se positions, we first describe this new approach, which focuses on building the capacity of CDCs to meaningfully participate in 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We then offer four proposals designed to increase this capacity. We conclude with a discussion of how community-based 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connects to larger issues of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urban revitalisation.  相似文献   
98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open space and how it compares to older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A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at the residential level because neighbourhoods have been a basic unit of city design throughout the recent history of urban settlements. Furthermore, the neighbourhood is a more humanly relevant scale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 method adopted for this research was a comparative urbanism by comparing old and new residential areas. This study found that incremental redevelopment of old residential areas through both re-subdivision and intensification of development on existing allotments has resulted in a progressive loss of open space. However, the study also confirmed that the current supplies of open space across all the study areas (old and new residential areas) are relatively similar.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pen space supply in older and newer residential areas comes down to the ownership of land (i.e. the proportion of public versus private open space).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older residential areas with large allotments have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loss of private open space – originally from 50%, to current levels of 23–30%.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a holistic approach to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and private open spac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t a residential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