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0篇
  免费   796篇
  国内免费   960篇
安全科学   2524篇
废物处理   165篇
环保管理   1581篇
综合类   4283篇
基础理论   735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83篇
评价与监测   477篇
社会与环境   758篇
灾害及防治   49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377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770篇
  2010年   583篇
  2009年   633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679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538篇
  2004年   498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业务流程为例,从技术路线、系统结构设计、系统功能分析和技术实现等方面分析并介绍了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开发时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探讨了建立基于B/S结构、J2EE技术架构、创新的组件装配方式、Oracle9i数据库、中间件和多层体系结构等多项先进技术进行系统实现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2.
用灰色聚类法对荔湾湖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灰色聚类法把湖泊系统当作一个灰色系统来研究,将灰色聚类理论应用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中,以广州市荔湾湖为例,建立不同的聚类指标所拥有的隶属函数,确定聚类权重值,求得最大聚类系数及聚类结果,得出用灰色聚类法进行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既能体现水质等级界线的模糊性,又能充分利用信息,避免了模糊数学法的不合理之处。因而,灰色聚类法是一种简便、客观、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灰色模糊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灰色聚类为基础,提出了灰色模糊聚类分析法,并将其应用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经实例分析表明,这是一种较为简便,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4.
省级环境监测站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控双达标"工作的重要一环.从锻炼队伍、保护队伍、巩固队伍、稳定队伍和纯洁队伍等方面综合分析,省级监测站在此项工作中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和培训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可将环境质量评价的无论是定量指标还是定性参数转化成"二进制"的"1"或"0",进而将这种二进制数引入B-P网络.通过实例探讨,这种新的B-P网络既适用于定量指标的水质参数又适用于定性指标的水质参数.  相似文献   
56.
构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0—2019年安徽省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评价指标与耦合协调度的关联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改善趋势,耦合协调度集中分布在0.393~0.765,基本处于良好协调或低水平协调阶段。全省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均大于经济发展指数。省会城市、沿江江南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江淮之间和淮河以北地区。工业"三废"排放量、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是影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改善这些方面进一步提升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水平。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国内外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总结了现行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在体制机制、技术体系、应用支撑和数据共享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十四五"期间农村环境质量监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指出"十四五"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根据环境管理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要求,构建了包括村庄、区域和流域3个层次及涵盖空气、地表水、饮用水、土壤、生态、污染点源和面源等监测内容的"十四五"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8.
李德忱 《干旱环境监测》1992,6(3):163-164,171
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地下水中总硬度的变化作了预测.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是一种较好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59.
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家夜间施工工地为例 ,通过对现有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测量方法及国家和深圳经济特区有关噪声污染定义的分析 ,阐述了夜间施工工地噪声扰民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60.
文章就此次"一控双达标"验收监测中所反映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为今后达标验收监测及环境管理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