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1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研判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美地缘政治竞争加剧,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气候等不确定性事件频发,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国家粮食安全策略面临新的挑战。结合统计数据与文献观点,分析了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了农业开放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效用,探索了扩大对外开放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思路。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安全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粮食供应的经济与资源环境代价巨大、粮食稳定供应与获取的风险加大等问题,需要在开放条件下创新粮食安全实现路径。(2)农业对外开放可影响粮食供应、获取、利用与稳定性,当前对外开放促进了国家粮食供应,但尚未实现稳定的食物安全、有竞争力的食物安全。农业对外开放仍有广泛的互惠共赢基础,同时也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考验我国粮食领域应对全球化“危”“机”的治理能力。(3)国家粮食安全治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建议采取凸显产能的粮食自给战略、全产业链的食物安全战略与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战略,确保粮食安全落实落地。  相似文献   
72.
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资源合作是澜湄合作的五大优先方向,是各国重点打造的旗舰领域。本文分析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现有水资源合作机制的现状,梳理了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的框架和合作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合作层次高、领域广、全流域参与等优势。结合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现阶段合作情况,提出加强水资源工作组与其他工作组沟通协调,设立专项水资源行动计划专项基金和加强澜湄水资源合作智库建设,完善和加强澜湄合作机制,发挥新型平台作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3.
在大气污染领域的监测、科研和环境管理工作中,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研究能力。中意环保部门在上海探索开展了空气污染排放合作监测,针对重点污染源建筑施工、燃煤锅炉和机动车的空气污染排放。通过总结双方在方法研究、方案设计和实施、仪器配置和应用、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以期为今后继续开展中外合作提供借鉴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中国和韩国的海洋环境行政管理的特征、海洋环境管理法律的特征以及海洋环境政策的特征的分析和比对,认为较之韩国的海洋综合管理而言中国的海洋环境管理过于分散,而与中国的海洋环境管理政策的协调性相比韩国的海洋环境政策过于独立.尽管中韩海洋环境管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两国都意识到世界发展趋势和新的秩序变革,并为建立先进的海洋环境管理体制积极地进行相关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75.
跨区域突发事件应急协调机制实现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日益呈现出跨区域的特点,研究省内跨区域突发事件应急合作机制已经势在必行。在合作机制中协调性是应对跨区域突发事件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在分析跨区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基础上,从组织机构、法律规章、跨区域应急文化、资源保障及技术支撑5个方面探讨跨区域应急协调机制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6.
Yung‐Nane Yang 《Disasters》2016,40(3):534-553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uclear disaster management system in Taiwan via a review of the third (Maanshan) nuclear power plant. In doing so, the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disaster in Japan on 11 March 2011 is review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situation in Taiwan. The latter's nuclear disaster management system is examined with respect to three key variables: information; mobilisation; and inter‐organisational cooperati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10 policy stakehold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serve as the research method. The results point up the need for improvement in all dimensions. In addition, they highlight three principal problems with the nuclear disaster management system: (i) it might not be possible to provide first‐hand nuclear disaster information immediately to the communities surrounding the Maanshan facility in Pingtung County, southern Taiwan; (ii) the availability of medical resources for treating radiation in Hengchun Township is limited; and (iii) the inter‐organisational relationships for addressing nuclear disaster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Hence, cooperation among related organisations i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7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最新修改增加了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规定。从此前试点情况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案件在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占比最大,加之"生态文明"入宪,此类案件在今后一段时间依然会是行政公益诉讼的重点。制度虽已建立但落实千头万绪,检察机关面临诸多困境。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构建"全民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框架下,基于此类诉讼的公益性,寻找公众与检察机关之间的合作空间,可以实现多赢。  相似文献   
78.
推进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称“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和战略突破口。鉴于现有研究对经济带内的石油资源储、产、消、贸情况少有系统分析,文章采用箱线图分析法,探讨经济带内主要产油国的相对供给位序及其在世界石油供给格局中的地位与演变,并结合各国石油供需平衡状况的变化,提出我国与带内主要国家开展石油合作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经济带无论是在石油储量、产量、储采比还是出口量上,均居世界前列,是世界石油供给增长的主源地;2)经济带内以大中型以上石油供给国居多,且呈高度集聚态势,形成波斯湾沿岸供给极核和环里海“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供给金三角,特别是环里海地区增长势头强劲,与波斯湾地区的供给差距有所缩小;3)经济带内的石油生产和出口波动非常明显,主要是受地区局势变化、OPEC产量调控以及供给国内部需求波动的影响;4)未来我国仍应以波斯湾沿岸国家作为带内石油合作的主要对象,并在该地区进一步推进来源地多元化战略;环里海地区是我国另一大战略合作地区,近期应以石油运输基础设施合作为基石,并逐步构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合作金三角,对冲合作风险;5)中印两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增强地区石油议价话语权,提高地区石油运输安全性。  相似文献   
79.
This paper reflects on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and responses to disaster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historical, spatial, and intersectional modes of analysis, and draws on the author's ongoing research on Southern‐led and local community responses to displacement in the Middle East. Acknowledging the plurality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of response’, it begins by critiquing the depiction of selected responses to disasters as ‘positive’ ‘paradigm shifts’, including in reference to the ‘localisation of aid, and the United Nations’ Regional Refugee and Resilience Plan for Syria. Next it turns to three key themes that are central to disasters studies: migration; forced displacement; and Southern‐led responses to disasters. Among other things, the paper argues that exploring the principles and modalities of South–South cooperation, rather than promoting the incorporation of Southern actors into the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system’ via the localisation agenda, presents a critical opportunity for studies of and responses to disasters.  相似文献   
80.
Global warming can be curbed by pricing carbon emissions and thus substituting fossil fuel with renewable energy consumption.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e.g., fusion energy) can reduce the cost of such policies. However, the chance of such a technology coming to market depends on investment. We model breakthroughs as an irreversible tipping point in a multi-country world,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e show that international spill-over effects of R&D in carbon-free technologies lead to double free-riding, strategic over-pollution and underinvestment in green R&D, thus making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more difficult. We also show how the demand structure determines whether carbon pricing and R&D policies are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