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荣懿  邵劲博  于优城  石烜  金鹏康 《环境科学》2020,41(11):5089-5096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污水量波动和断流的排放特性,提出了一种在断流时段补给污水处理系统自身产出的尾水与污泥发酵液混合液的运行模式,以中试A2/O为对象,研究了系统在该运行模式下的污染物去除特性,以期为今后我国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装置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新的思路.结果表明,尾水与发酵液以12:1的比例混合后作为碳源与原水相比具有更好的反硝化和释/吸磷特性,具有强化脱氮除磷的功能;以尾水与发酵液混合液在断流时段作为补给碳源可改善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率,其平均去除率分别由69.27%和86.94%提升到73.34%和89.94%,相应地平均出水浓度分别由15.77 mg ·L-1和0.80 mg ·L-1降低到13.76 mg ·L-1和0.64 mg ·L-1.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随着实验的进行,系统中5种常见的水解酸化菌属、6种聚磷菌属和4种反硝化菌属的相对丰度得到提升;通过对系统活性污泥性状的长期监测可以看出,以尾水与发酵液混合液在断流时段作为补给碳源会恶化系统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系统活性污泥的平均SVI由阶段Ⅰ的106 mL ·g-1上升至阶段Ⅱ的131 mL ·g-1,然而这种恶化程度并不会对系统的污泥活性和污染物去除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系统均未出现污泥膨胀的现象.  相似文献   
22.
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颗粒污泥的同步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琪  李冬  高鑫  刘博  张杰 《环境科学》2021,42(6):2946-2956
本实验对3组同规格SBR反应器分别采用分阶段法(A/O-A/O/A)异步驯化、连续曝气A/OA同步驯化和间歇曝气A/O/A同步驯化的方式运行.以人工配水为进水基质,接种絮状污泥,通过水力选择压颗粒化,探讨了不同运行方式下短程硝化反硝化颗粒污泥的驯化及脱氮除磷特性.结果表明,在较短曝气时长(140 min)联合较低曝气强度[3.5 L·(h·L)-1]下,间歇曝气A/O/A同步驯化最具优势,后期稳定运行期间碳、氮、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74%、91.15%和95.66%,可实现同步去除.粒径为895μm,颗粒虽小但均匀致密,f值(MLVSS/MLSS)平稳保持在0.8~0.85,有较高的生物量,这是由于间歇曝气下好/缺氧的交替运行,使得缺氧异养菌作为颗粒的核心,有利于颗粒污泥结构的稳定.批次实验结果表明,间歇曝气A/O/A同步驯化下比氨氧化速率为3.38 mg·(g·h)-1,能利用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DPAOs)占比达65.46%,更有利于氨氧化菌(AOB)和NO2-型DPAOs的同步驯化及富集,保证稳定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3.
张杰  王玉颖  李冬  曹思雨  李帅 《环境科学》2020,41(2):856-866
为启动生活污水AGS工艺,实验以间歇进水-间歇曝气方式运行,降低硝氮浓度,减轻对PAO的抑制,利用除磷中产生的磷酸盐沉淀和正电微粒促进颗粒化实现.接种污水厂污泥于SBR反应器R1、R2、R3和R4中,在总厌氧时间为30、60、90和120 min时,研究厌氧时间对生活污水AGS系统的影响.实验表明,R1、R2、R3和R4历时56、48、39和35 d启动成功;运行105 d,平均粒径达750、764、791和650μm.运行期间,R1和R2在43 d和47 d除磷恶化,延长厌氧时间至90 min后恢复;R3处理效果良好; R4在63~77 d颗粒解体,处理效果下降,DPAO富集程度降低.运行后期,R1、R2、R3和R4出水水质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结果表明,长厌氧时间运行能实现快速颗粒化,但长期运行时颗粒易解体.较长的厌氧时间能减轻硝氮对PAO释磷的抑制,有助于富集DPAO,能获得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不同负荷情况下运行的燃煤锅炉烟尘排放浓度测试,探讨了低负荷间歇运行燃煤锅炉的烟尘排放规律。随着锅炉负荷的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变大,烟尘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也变大。在相近低负荷条件下运行的不同出力的锅炉,额定出力大的锅炉烟尘排放量大。在燃煤量相近而在不同负荷状态下运行的两台锅炉,额定出力大的锅炉烟尘排放量大。对于常年低负荷运行时的锅炉,环境管理部门在对其烟尘排放进行监督管理时宜以低负荷运行时的烟尘测试数据为依据。  相似文献   
25.
间歇梯度曝气的生活污水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君  李冬  李帅  张杰 《环境科学》2020,41(8):3707-3714
本研究设置了3个SBR反应器R1、R2和R3,分别采用(A/O)_3-SBR梯度曝气、(A/O)_3-SBR恒定曝气和传统(A/O)-SBR方式运行,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进水基质,探讨了不同曝气方式下的营养物去除性能和好氧颗粒污泥特性,为低强度城市污水的碳源合理利用提供合理的方式.由实验结果可知,R1、R2和R3中颗粒在稳定时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68%、 89.05%和88.96%,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97%、 71.99%和64.92%,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28%、 85.05%和78.97%,且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的比例分别为25.52%、 19.60%和12.77%.结果表明,厌氧、好氧和缺氧交替的运行方式更有利于反硝化聚磷菌(DPAOs)的富集,且梯度曝气较恒定曝气方式富集更多,这对碳源不足的低强度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有重要意义;同时R1中曝气段溶解氧逐级降低,提高了颗粒同步硝化反硝化率和降低了能耗,有利于总氮(TN)的高效去除. 3组反应器在运行后期颗粒粒径分别为727.368、 815.072和895.041μm,且通过对颗粒进行显微观察可以看出, R2和R3中颗粒不如R1中密实.此外,R1、R2和R3运行后期PN/PS值分别为6.31、 5.63和4.83,颗粒稳定时期EPS含量(以VSS计)分别为103.97、 92.22和76.98 mg·g~(-1),表明间歇梯度曝气的方式有利于刺激EPS的分泌,尤其是PN的分泌,使PN/PS值较高,细胞疏水性增强,颗粒密实稳定.  相似文献   
26.
为了提高低C/N(3.0~3.5)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对设置选择池和厌氧池的氧化沟工艺采用了微孔曝气加搅拌的实验方式和连续流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通过对总循环周期(tc)、曝气率(fa)以及出水稳定性的分析讨论,得出TN负荷在0.02 kg N/kg MLSS·d下,控制氧化沟曝气时间与总停留时间比在40%左右时,能实现80%以上的除氮率和35%以上的除磷率.与连续曝气氧化沟相比,不仅出水水质更好,而且节省能量.  相似文献   
27.
间歇通风和渗滤液循环对城市固体废物稳定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间歇通风对固体废物的产酸和产甲烷阶段的分离及接种微生物加快固体废物稳定化速度的有效性,评价了污染物原位去除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间歇通风有利于固体废物的产酸和产甲烷阶段分离,对固体废物的稳定具有积极的影响;用活性污泥接种微生物,加速了废物的稳定,提高了渗滤液的水质,CODCr的去除率达88%,ρ(BOD5)/ρ(CODCr)由0.35降到0.12,总氮和NH4+的去除率分别达70% 和80%以上,对重金属也有很好的去除.因此,在填埋场进行污染物原位去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8.
李超然  苗令占  侯俊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245-5253
针对近年来关于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膜在干湿胁迫下的响应研究进展,综述了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变化,主要分析了生物膜中不同功能类群(自养和异养)以及群落结构(α多样性以及β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为随着干旱进行α多样性的降低以及β多样性的升高,另外系统总结了干湿胁迫下生物膜生产力和代谢功能的动态响应;重点分析了生物膜微生物群体对干湿胁迫的抗性机制,并展望了分子生态网络分析在生物膜动态响应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CSTR和MBR反应器的短程硝化快速启动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为实现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采用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和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短程硝化启动性能对比研究,考察两个反应器在启动时间、氮素转化和污泥性能3个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进水C/N=1,温度为30℃±1℃,pH为7.5~8.0,DO为0.6~1.0 mg·L~(-1),结合缺氧/好氧比为1∶3(15 min∶45 min)和缩短HRT,CSTR和MBR分别运行56 d和44 d成功启动短程硝化,MBR启动周期较短.运行至第14 d、第28 d和第56 d时,CSTR和MBR亚硝累积率平均为51%、66%、89%和50%、71%、93%,硝酸盐氮生成速率(以NO_3~--N/MLVSS计)依次为7.4、4.0、1.7和7.6、3.5、1.0 mg·(g·h)~(-1),MBR在第28 d和第56 d表现出较高的亚硝累积率和较低的NO_3~--N产率,有利于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整个运行过程中,两个反应器内的亚硝化污泥均呈黄色,SVI在55~110 mL·g~(-1),MLVSS/MLSS稳定在0.6~0.8左右,良好的污泥性能为CSTR和MBR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创造了有利条件.MBR在短程硝化快速启动中展现出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0.
Caruso, Brian S. and Joshua Haynes, 2011. Biophysical‐Regulatory Classification and Profiling of Streams Across Management Units and Ecoreg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JAWRA) 00(0):1‐22. DOI: 10.1111/j.1752‐1688.2010.00522.x Abstract: Aquatic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under Clean Water Act Section 404 has become more complex after recent Supreme Court decisions and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 guidance. Many intermittent/ephemeral and headwater streams may not be jurisdictional if they lack a significant nexus with navigable waters. Streams in semiarid USEPA Region 8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hydrologic permanence and stream order using National Hydrography Dataset (NHD) Plus and GI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cross broad spatial scales to aid with jurisdictional determinations (JDs). Four classes were developed for profiling across management units and ecoregions. Based on medium‐resolution NHDPlus data, intermittent streams comprise >¾, and first order streams constitute >½ of the total stream length in Region 8. Mountain states and ecoregions have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perennial first order streams, whereas the Dakotas, plains, and desert ecoregions have the greatest percentages of intermittent first order and intermittent higher order streams. In the Upper Colorado River Basin, >50% of reaches are intermittent first order, and 9% are perennial first order. NHDPlus data can significantly underestimate the length of headwater and intermittent streams, but can still be a valuable tool to help develop stream classes and for regional JD planning and analysis. Refinement of the stream classes using high resolution NHD data and other key catchment parameters can improve their utility for J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