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29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02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21.
九华山旅游竞争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九华山是我国以佛教为主要特色兼有自然山岳风光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近几年来,九华山旅游业发展迅速,在资源、生态、区位和宗教旅游方面具有一定的旅游竞争优势,但在市场营销、旅游形象、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景区景点开发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要提升九华山旅游竞争力,就必须打造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改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创新旅游项目和整合旅游资源等。  相似文献   
222.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of education as it might assist in achieving a sustainable world. It examines the percep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present at the seventh session of the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SD). A survey was conducted of 146 delegates and UN staff over the two weeks of the Commission's session in April 1999. The survey identified the primary importance placed on education as a cross-cutting theme of sustainability and the need for efforts to be co-ordinated to achieve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all levels. To make further progress for implementing Agenda 21, the task management by UNESCO must improve through instigation of a supportive reporting system at the CSD. The education community must receive appropriate support and funding to make effective progress at local and national levels to implement the work programme for education, public awareness and training.  相似文献   
223.
伍江  孙洁  王信 《中国环境管理》2016,8(2):67-72,46
本文在综述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总结国内外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提出了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在组织管理、学科壁垒、课程设置、资源平台、经费支持等五个方面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同济大学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模式创新,浅谈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对这五大挑战的对策。文中指出在我国处于跨越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攻坚阶段,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加强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新形势下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改革的新动力。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系统,特别是承担培育国家未来人才的高校应抓住这一机遇,将可持续发展纳入高校的议事日程,充分利用高校学科专业齐全的优势,积极开展跨学科教育,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教育经验,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科研、对外合作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参与、促进并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24.
文章介绍了阿布扎比原油管线项目的基本概况,阐述了高端市场HSE管理的特点和要求,通过阿布扎比原油管线项目HSE管理过程的实践,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HSE管理问题,分析国内项目HSE管理与项目业主要求的区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满足高端市场HSE管理要求。通过管理实践,总结出"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的框架内,以人才为战略,开展国际标准培训,实施HSE专业化管理模式"的高端市场EPC项目HSE管理经验,为企业国际EPC项目的HSE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5.
针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校内实训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不能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等问题,提出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中的应用,包括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构建思路、实训体系的建立、实训内容和效果的评估、基于仿真外贸业务流程的实训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226.
随着海洋资源经济潜力及战略价值的不断提升,国际海域尤其是公海保护区的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逐渐成为海洋国家关注的焦点。从地缘经济视角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国际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在对国际海域经济活动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首先,依据国际海洋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形态,将国际海域经济活动划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类。各类经济活动的开展除受海洋生态环境、海域自然条件和国际规则、国家战略与地缘关系等因素外,还受到具体的技术瓶颈、装备保障和交通成本等多方面的制约。其次,从商品的价值属性出发,提出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所具有的三个属性,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地缘属性,进而从自然价值、需求程度和可获得性三方面构建了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评估的三维空间概念模型,并运用海域承载力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边界与阈值。再次,以油气开采、海上航行及渔业捕捞为典型代表,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指标体系,集成生产函数、需求函数等计量模型,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评估技术方法。最后,结合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战略需求,提出我国加快国际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27.
TSG 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装卸软管的性能做出要求,但未明确给出相关检测采用的协调标准与引用标准.国内装卸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软管主要采用橡胶软管,本文通过收集国内现行检测输送石油基、天然气橡胶软管的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分析国内标准的采标情况,包括采标率、采标一致性程度、采标时效性,为检测...  相似文献   
228.
我国的国际河流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国际河流的利用主要分为国际河流的航行利用和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利用2个方面。我国对国际河流的利用主要表现为对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完善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立法非常重要。它可以确保我国既充分、合理,又合法、有据地利用国际河流水资源,消除国际舆论中“中国水威胁论”的不良影响;缓解国内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发展流域经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运用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立法情况和对外谈判进行探讨。检视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立法存在诸多问题。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立法理念不协调;国际河流水资源污染防治立法视野狭隘;双边或多边区域性专项水协定缺失等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应采取调整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立法理念;坚持“公平利用”原则,维护我国权益;健全双边或多边的区域性专项水协定体系;拓宽立法视野,兼顾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和保育;保护国际河流水环境等措施,规制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229.
国际碳税方案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税作为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手段受到许多学者的青睐,国外一些学者主张通过在国际层面实行碳税来实现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目标,并提出了不同的设计构想。但至今仍没有研究者对国际上的国际碳税提议进行系统的归纳。对已有国际碳税提议进行归纳和分析即成为本文的目的。本文将已有典型的国际碳税提议归纳成四种方案,即统一的国际税方案、有差异的国际税方案、统一的国内税方案和国内税+边境调节税方案,分别阐述了每种方案的内容和特征,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成本效益、公平性、参与广泛性及可操作性四个方面对所归纳的四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如果仅基于成本效益、公平性、参与广泛性及可操作性四个指标,前三种方案差别不大,但都明显优于第四种方案,因此第四种方案是最劣的。但如果考虑到方案实行的现实条件和推动力,最劣的第四种方案是短期内最可能实现的,并且,最优的国际碳税方案可能需由最劣的方案逐次演化而成,而难以直接实现。  相似文献   
230.
The high demand for conservation work is creating a need for conservation‐focused training of scientists. Although many people with postsecondary degrees in biology are finding careers outside academia, many programs and mentors continue to prepare students to follow‐in‐the‐footsteps of their professors. Unfortunately, information regarding how to prepare for today's conservation‐based job market is limited in detail and scope. This problem is complicated by the differing needs of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 in both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regions worldwide. To help scientists identify the tools needed for conservation positions worldwide, we reviewed the current global conservation job market and identified skills required for success in careers in academia, government, nonprofit, and for‐profit organizations. We also interviewed conservation professionals across all conservation sectors. Positions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ere the most abundant, whereas academic jobs were only 10% of the current job market. The most common skills required across sectors were a strong disciplinary background, followed by analytical and technical skills. Academic positions differed the most from other types of positions in that they emphasized teaching as a top skill. Nonacademic jobs emphasized the need for excellent written and oral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project‐management experience. Furthermore, we found distinct differences across job locations. Posi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mphasized language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whereas positions in countries with advanced economies focused on publication history and technical skills. Our results were corroborated by the conservation professionals we interviewed. Based on our results, we compiled a nondefinitive list of conservation‐based training programs that are likely to provide training for the current job market. Using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cientists may be better able to tailor their training to maximize success in the conservation job market. Similarly, institutions can apply this information to create educational programs that produce graduates primed for long‐term suc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