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18篇
环保管理   211篇
综合类   549篇
基础理论   293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11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5年   1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论文以石羊河流域武威、民勤绿洲为研究区域,在ArcGIS 10.0、ArcView 3.2 软件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的技术支持下,采用干扰度指数、景观脆弱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等指数,并通过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度之间的关系,将各景观指数进行栅格叠置运算,从而构建生态风险度,在此基础上,利用GIS局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分析了绿洲区景观结构格局和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聚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 城乡用地快速扩展的同时,耕地和草地景观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优势景观类型由耕地、草地向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变;② 武威绿洲生态风险经历了从较高到中度的转变,生态风险整体趋于好转,而民勤绿洲生态风险从中/较高到较高/高变化,生态风险有所恶化;③ 武威绿洲主要为高于平均值的要素趋于聚集,表现为低生态风险小区高度聚集,且聚集度有上升的趋势,而民勤绿洲则主要为低于平均值的要素趋于聚集,高生态风险小区高度聚集,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面积增大、空间扩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2.
文章提取了3期遥感数据的湿地类型,通过对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分析,说明了人为干扰和气候因素对岱海湿地的影响,为湿地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3.
黄土高原土壤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选择多种景观格局指数,从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和多样性的角度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景观进行了格局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景观斑块数、面积和周长分布均极不均衡,土壤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反映出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4.
以北京南部城市发展新区典型代表———房山、大兴、通州3处作为研究区,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分析。通过对2001—2006年、2006—2011年两个时段的对比分析,发现2001—2006年研究区存在草地、林地、耕地等非建设用地类型面积下降,建设用地面积上升的趋势,且2006—2011年该趋势更加明显。结果表明研究区自然景观向人文景观变革迅速,并面临着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等问题,亟需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并优化景观系统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55.
为了探讨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特征,以及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区为研究区,选取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定量分析了几种常用景观格局指数随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寺堡区土地景观要素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草地,其次为耕地;各类土地景观变化较为复杂,总体而言,红寺堡区土地景观正朝着破碎度、异质性程度增加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56.
明确生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和组成结构,了解多种生态系统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演变规律,对吐哈地区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修复至关重要.研究旨在探索各生态系统服务簇的权衡协同关系,并根据生态特征制定差异化的生态管理策略.基于InVEST模型和价值当量法估算吐哈地区2000~2020年6种生态系统服务,即固碳量、产水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粮食生产和美学景观.通过计算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景观指数(MESLI)量化不同区域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能力.使用SOFM算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确定区域主导服务功能并划分生态功能区.最后,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探究全域以及不同服务簇内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效应.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吐哈地区建设用地、耕地、水域和林地面积增长,其中建设用地增幅最大,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持续减少.②产水量、生境质量、土壤保持、美学景观、固碳量和粮食生产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粮食生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绿洲内耕地区域.2000~2020年,固碳量和粮食生产年均值先增后减,美学景观先减后增,产水量逐年上升,土壤保持逐渐下降,2020年生境质量出现轻微下降.③MESLI值多年平均值为0.49,表明地区整体提供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较弱,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较低.MESLI整体呈“中、西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地区以低MESLI值为主,占总面积的79.46%.④识别出4种生态系统服务簇,分别为生态涵养簇、生态保护簇、粮食生产簇以及生态脆弱簇.生态脆弱簇面积占比最大,生态保护簇最小,具体顺序为:生态脆弱簇>生态涵养簇>粮食生产簇>生态保护簇;生态涵养簇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最强,生态脆弱簇最弱.⑤吐哈地区全域尺度下,各生态系统服务间关系以协同为主;由于受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服务簇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关系与全域尺度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服务簇中相同服务组合的权衡/协同关系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成果可为吐哈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7.
阜康市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规划是生态示范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天池风景区规划为例阐述生态旅游规划应突破以风景区为主单一的旅游景观格局,应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旅游地理学和旅游经济学理论,按照景观格局的梯度性变化为依据,以增长旅游线路、丰富景区类型、提高旅游收入为内容,以保护景区资源、开发景区资源为目标,开展基于发展“大旅游”思想的以沈域为单元的全面战略性规划,为实现阜康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8.
针对牛栏江流域云南段,基于遥感监测所获得的植被覆盖斑块信息,就该地区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景观类型丰富,不同景观类型斑块大小的平均水平,以及斑块密度差异明显;流域内景观受人为干扰较大,说明了流域内生态环境较脆弱。  相似文献   
159.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基于1988,1995和2000年3期Landsat TM数据,采用遥感,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①减少的耕地主要转为草地,增加的耕地也主要源于开垦草地;②耕地转为草地的空间分布较均匀,草地转为耕地的区域差异明显;③1988—1995年和1995—2000年2个时段参加变化的土地数量差异显著;④增加的沙地主要源于草地退化;⑤景观异质性上升,结构趋向均衡化,稳定性增强,受人类干扰程度在加大.   相似文献   
160.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concepts to the industrial setting has been touched upon by literature across several disciplines. Two emerging ecological planning approaches, landscape ecology and industrial ecology, are applied here to look at alternative ways of planning industrial parks. As an emerging field, landscape ecology provides different viewpoints from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natural conservation, whi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protection of nature. The approach of landscape ecology regards the environment as a land mosaic, a mixture of natural and urban environment, which concerns a manageable human-scale environment across one or two human generations. Industrial ecology, on the other hand, goes beyond the traditional “end of pipe” idea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learns from the ecosystem concept. The current paper is an attempt to reconcile these two fields a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he planning of industrial areas. Using a case study of Singapore’s Jurong Island industrial park, two fundamental issues behind the idea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industrial ecology are raised. If raw materials, energy and by-products are more easily replaced or reused b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hen research on industrial ecology and related knowledge will be crucial for developing natural resource substitution by innovative technology and new way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here it is difficult to substitute natural resources, the skills of planning and managing natural resources will take priority over other strategies. In this situation, the knowledge of landscape ecology needs to be applied to the prediction,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ly optimum resource uses, patterns and processes in the mixture of natural, urban and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 new concept, “nurtured landscape”, is proposed for mediating between the natural ecosystem and the urban/industrial environment. The nurtured landscape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cological technology using landscape to ameliorate the polluting effects of the urban/industrial neighbourhood. The planning of Singapore’s Jurong Island industrial park provides a test of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industrial ecology to the possible transformation of an industrial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