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4篇 |
免费 | 411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篇 |
废物处理 | 70篇 |
环保管理 | 36篇 |
综合类 | 455篇 |
基础理论 | 156篇 |
污染及防治 | 248篇 |
评价与监测 | 21篇 |
社会与环境 | 4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107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通过对24个飞灰样品的重金属全量消解和高精度X射线荧光光谱法(HDXRF)快速检测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HDXRF法可较准确测定飞灰中Cu、Pb、Zn、Ni和Cd含量(线性回归决定系数R2≥0.90).采用HDXRF法对某焚烧厂飞灰重金属含量6个月快速检测及浸出毒性测定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飞灰重金属月均含量较稳定(变异系数CV<0.14)但日均含量波动较大(CV>2.54);飞灰中Pb、Cu和Zn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8);金属浸出浓度受浸出液终点pH值影响显著,超标频率依次为Pb(68.9%)、Cd(66.1%)、Ni(24.0%)、Cu(14.2%)和Zn(1.6%).短期飞灰金属含量和浸出毒性数据受焚烧工况,烟气处理工况和垃圾组分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不具有代表性.为评估垃圾分类源头削减重金属效果,建议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焚烧飞灰重金属含量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82.
粉煤灰用于土地复垦,可以改良土质,并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已成为粉煤灰主要利用途径之一。但是在自然降水的条件下,一些元素如锌、硒、锑等会从复垦土壤中被淋滤出,进而对环境造成危害。通过对粉煤灰复垦的土壤连续淋滤2,8,14 h,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淋出液中的锌、硒、锑进行分析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取样深度为10 cm时,随着离复垦土壤的距离增加,下游土壤中锌浓度一直减少,硒浓度先减少后增加,而锑浓度先增加后减少,与背景值相比,淋滤液中的锌和硒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 相似文献
83.
煤矸石中元素Ba、Ni、Sr的淋溶析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安徽淮南煤矸石进行了成分分析和淋溶析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量元素Ba、Ni、Sr在矸石山底部的含量高于新鲜样品,由此得出这三种元素对周围土壤及水环境的影响可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4.
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城市群食物生产与消费系统活性氮的释放对区域氮素循环格局有着重要影响。采用物质流分析模型,定量分析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农田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人类消费子系统的氮素流动格局,评估各子系统氮素损失的结构,阐明氮素损失的空间分布,并探究氮素损失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系统总体氮输入为3 472.56 Gg/a,最大氮素输入项为化肥输入;系统总体氮输出为3 061.29 Gg/a,主要表现为氮素损失,占90.9%。农田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子系统的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42.6%、30.8%和40.1%。农田种植子系统对系统氮素损失的贡献最大,为1 325.53 Gg/a,占比为47.6%;其后依次为人类消费子系统、畜禽养殖子系统和水产养殖子系统。长三角各城市氮素损失强度空间异质性较大,上海、扬州、盐城较高,分别为26.43、23.20和22.26 kg/hm2;杭州、宣城、池州较低,分别为6.14、5.83和4.55 kg/hm2。氮素损失强度空间异质性与经济、人口、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85.
Leaching of granular solids can be described in terms of specific mass transfer functions of a simple mathematical form. The parameters can be determined by column leaching experiments under well known flow conditions. Initially available concentrations are obtained from batch experiments at high dilution. Total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lids are determined independently to calculate the available fraction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low pattern is done by radiotracer measurements. Leachates are analyzed by various analytical methods including AAS and INAA. Total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lids are determined by INAA preferably. 相似文献
86.
Yan SHAO Haobo HOU Guangxing WANG Sha WAN Min ZHOU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16,10(1):192-200
Fly ash is a hazardous byproduc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s incineration (MSWI). An alkali activated blast furnace slag-based cementitious material was used to stabilize/solidify the fly ash at experimental leve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bilized/solidified fly ash, including metal leachability,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metals in matrices, were tested by toxic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 (TCLP),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SEM-EDS) respectively. Continuous acid extraction was utilized to extract metal ions and characterize their leaching behavior. The stabilization/solidification procedure for MSWI fly ash demonstrates a strong fixing capacity for the metals by the formation of C-S-H phase, hydrated calcium aluminosilicate and ettringite. The stabilized/solidified fly ash shows a dense and homogeneous microstructure. Cr is mainly solidified in hydrated calcium aluminosilicate, C-S-H and ettringite phase through physical encapsulation, precipitation, adsorption or substitution mechanisms, and Pb is mainly solidified in C-S-H phase and absorbed in the Si-O structure. 相似文献
87.
土壤碳淋溶流失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碳的淋溶流失是指在水的作用下土壤中的碳沿着水文路径转移到水环境的过程。尽管这些流失量有限,却对陆地碳平衡核算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总结了土壤碳淋溶流失研究的重要性、近年来相关领域取得的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有:对土壤无机碳(SIC)的淋溶流失研究薄弱、缺乏野外实地观测、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土壤碳淋溶流失的过程与机制认识不足等。今后除了加强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外,还要综合利用同位素示踪和在线仪器观测等各种手段,开展\"陆地-水生系统连续体\"内多界面碳交换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88.
89.
采用振荡淋洗法研究衣康酸(IA)、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AA/AMPS)和衣康酸-丙烯酸共聚物(IA-AA)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对污染土壤Cd、Pb和Zn的淋洗效率。结果表明:3种淋洗剂对土壤Cd、Pb和Zn的去除率随其浓度增加而快速上升,随pH增加呈迅速下降和先升高后降低2种趋势,随淋洗时间总体呈上升趋势;3种淋洗剂在浓度为0.15 mol·L-1且pH为3时,对Cd和Zn去除率最高(39.34%~65.65%);在相同浓度和pH为5条件下对Pb的去除率最高(22.05%~50.62%)。其中IA-AA对Cd、Pb和Z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5.65%、50.62%和44.92%。它们去除的主要重金属组分为酸溶态、可还原态和部分可氧化态,且经IA和IA-AA淋洗的土壤养分损失相对较小。因此,IA-AA是修复Cd、Pb和Zn复合污染土壤有工程应用前景的淋洗剂。 相似文献
90.
选取山东省分布较广的3种类型土壤(潮土、褐土和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土柱淋滤实验,模拟多环芳烃(PAHs)在土壤中纵向迁移的过程.选用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分别对3种土壤进行淋滤实验,分析淋滤后较清洁土层PAHs的含量和组成.结果表明,3种类型土壤中,潮土最有利于土壤中PAHs的纵向迁移,褐土和棕壤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淋滤处理下,PAHs均主要富集在土柱表层,占39.00%—60.00%;有无表面活性剂的添加,低环PAHs均较易向下迁移,在污染土壤中的残留率为14.33%—38.52%;不添加表面活性剂条件下高环PAHs在污染土中残留率较高,为79.67%—92.47%,在鼠李糖脂3倍(3 CMC)和TX-100 2倍(2 CMC)临界胶束浓度条件下淋滤效果有明显提高,污染土中高环PAHs残留率与去离子水淋滤时相比降低28.95%—35.31%;相同临界胶束浓度下,TX-100处理后PAHs淋滤率高于鼠李糖脂,淋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