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61.
中国安全生产阶段划分及安全生产法制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中国安全生产阶段划分以及安全生产法制化的问题,针对"五阶段论"和"事故高峰论"两种观点的质疑,重新考虑我国安全生产阶段划分的依据,提出将安全生产的发展阶段划分为计划经济阶段和市场经济阶段的"两阶段论"观点,还从历史唯物的角度对安全生产阶段划分的其他值得探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实现安全生产法制化是解决目前我国事故多发问题的基本途径,并提倡完善以法制为基础的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生产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162.
流域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流域生态补偿是指实现流域内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公正性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我国这项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上中下游跨区域调水的生态补偿、上中下游生态环境效益补偿以及下游滞洪区退田还湖的生态补偿等三项主要内容。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中,上述三项生态补偿内容暴露出较多的问题;这些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实践,阻滞着流域内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进一步加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是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有效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3.
METHOD: This study examined states' performance on Patient Safety Indicators (PSIs), statistics on malpractice lawsuits, and analogous data on automobile accidents to identify state-level patterns in safety and claiming. RESULTS: Hospital safety varied in a pattern similar to highway safety on the state level, suggesting that cultural traits may play a greater role than differences in legal or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States performing well or poorly in hospital and driver safety tended to correspond with states grouped together in regional culture typologies developed by Elazar and Lieske. Traits of regional culture also are associated with variations in tort claiming. CONCLUSIONS: The paper offers a theory of social capital a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safety and tort claiming. Where the regional culture is one of high cohesion and trust, people may exercise a higher degree of caution and vigilance in their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and feel less inclination to file lawsuits subsequent to accidents.  相似文献   
164.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但目前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还不足以实现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的法律制度体系,围绕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资源区生态补偿制度,落实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制度,制定石油行业的HSE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5.
试论环境犯罪危险犯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罚环境犯罪危险犯是世界环境刑事立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刑法学上危险犯类型的分析,探讨了环境犯罪危险犯的三种类型,即环境犯罪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环境犯罪故障危险犯的过去危险犯,环境犯罪自然人危险犯和法人危险犯。  相似文献   
166.
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具有丰富的制度内涵,在当前强化排污单位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的政策目标下,对有效形成企业持证排污、政府依证监管格局,提升固定污染源污染防治的法治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当前应以《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制定为契机,以排污许可证整合企业污染防治义务,厘清政府和企业的权力义务边界,明确排污单位污染排放控制的责任范围,具体化监管要求,增强企业污染物排放管理的预期,激励和推动企业强化对自身排放行为的管理,主动承担环境治理主体责任,提升污染源监管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167.
《海域使用管理法》对中国海洋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法施行以来,我国海域使用管理配套法规体系日趋完善,海洋功能区划、海域有偿使用等制度日臻成熟。《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已逾15年,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该法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增多,亟待修订:首先,立法理念应由"重发展,轻保护"向"海域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优先"变革。其次,应完善海域使用权制度,突出海域使用权的物权性,强化该法的私权色彩,将海域使用权的成立时间修改为"完成登记之日"。在围填海管理方面,应理顺围填海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填海造地指标管理制度。最后,在法律责任方面,应明确"恢复原状"的适用条件;修改罚款的计算方法,对于具有持续性的严重海域违法行为可以引入"按日处罚"制度;增加刑事责任条款;赋予海洋行政执法机构必要的行政强制手段。  相似文献   
168.
谢虹 《中国环境管理》2020,12(6):130-136
可再生能源的法制保障和法治水平关系其持续健康发展。风力发电(以下简称风电)虽然提供了可再生能源,但在建设时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生态环境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宣示了保护环境的立法目的,但缺乏配套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侧重能源开发利用,但缺乏环境规制治理保障能源安全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的时间较早,防治水土流失的相关法律制度已不适应风能的开发利用。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发现风电场环境治理存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治理低效化、水土保持设施“三同时”制度法律监管不足、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并联审批”设计缺陷等法律制度失灵症状,大量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尚未得到法律救济,为此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法律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169.
现行安全生产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对建立我国新型安全生产秩序、扭转长期落后的被动局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安全生产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有些地方还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完善。笔者重点提出并论述六大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方案即包括:安全设备检测检验制度、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条件评价制度、生产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安全事故调查程序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核心观点是实行分类分级许可发证;安全教育培训要与生产培训相结合;实行矿长、特种作业人员职业技能资格证制度;安全评价工作改为政府部门评审制;安全设备测验工作应充分调动、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应建立安全事故调查组的强制调查手段等。  相似文献   
170.
论我国滨海湿地综合性法律调整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湿地是我国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态功能。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各种开发利用行为造成滨海湿地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滨海湿地的保护管理和法制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法律调整机制是应对滨海湿地问题的各类调整机制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我国现行法律调整机制无法有效解决滨海湿地利用中的“公地悲剧”和利益平衡问题,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行政调整、市场调整和社会调整相结合的综合性法律调整机制。环境治理理论的兴起和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为滨海湿地综合性法律调整机制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社会基础,应该通过发展滨海湿地区域的环保产业、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途径、构建滨海湿地的社区共管模式,综合运用行政指导、经济激励、公众参与等各种法律手段完善我国滨海湿地的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