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白腐真菌F2的生长及产木质素降解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考察了从我国生物资源中筛分出的白腐真菌F2的生长特性,采用多因素试验法研究了F2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特性;用统计学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分析了多种影响因素对F2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2菌在PDA培养基平板上和Tien&Kirk培养基中都生长良好且生长速率较高;在自由悬浮振荡培养(不通氧气)条件下,F2菌产LiP的最高酶活可达60 5U·L-1,MnP的最高酶活可达263 4U·L-1,其产酶能力超过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在自由悬浮振荡培养(不另外通入氧气)条件下的产酶能力.本研究还发现向培养基中添加的Cu2+浓度超过1μmol·L-1时会抑制F2菌产LiP,以往的文献未报道过Cu2+的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2.
白腐真菌培养条件对其分泌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摇瓶试验研究了不同白腐真菌培养条件对其产酶的影响.通过控制不同转速、投加载体等方式考察了白腐真菌的产酶情况.结果表明,在悬浮培养方式下,转速为160r/min时获得的锰过氧化物酶最高(481.6U/L),其酶活是静置、120r/min条件下培养的65倍和43倍;投加载体后,载体固定化培养获得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是悬浮培养的71倍,载体投加量对其产酶影响很大,只有当载体处于非浸没状态时才有利于酶活产生,否则酶活极低.因此,选择载体固定化—非浸没—振荡培养方式培养白腐真菌可获得更高的产酶量和酶活.  相似文献   
43.
以碱木素为原料热解制备碱木素基活性炭(LAC),在此基础上添加硝酸镍、硝酸锌等,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出负载镍锌氧体的木质素基活性炭(NiZn-DO/LAC).通过SEM、BET、XRD等仪器对木质素基活性炭性能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在水溶液中对于磺胺噻唑(ST)的吸附.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木质素基活性炭具有明显的三维多孔结构与稳定的晶体结构,其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759.1m2/g).在吸附ST的过程中,NiZn-DO/LAC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容量可达328.2mg/g,优于其他报道的吸附剂.在NaOH溶液中,ST易从活性炭材料中脱附,在循环利用4次后,解吸率仍可达79.43%.NiZn-DO/LAC对ST的吸附主要通过静电作用、π-π堆积作用、络合作用、氢键作用及疏水性作用的协同,从而使吸附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4.
从造纸污泥中回收木质素,经磺化制得木质素磺酸盐,再与用三乙胺和环氧氯丙烷反应制得的季铵盐单体接枝共聚合成出两性木质素絮凝剂.探讨了催化剂、活化时间、反应物投料比、接枝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脱色性能的影响.将产品用于多种模拟染料溶液的脱色处理中,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两性木质索絮凝剂对多种染料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脱色率均达...  相似文献   
45.
Abstract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bio-based vehicle fuels and impending harsher regulations of CO2 emissions are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second generation of ethanol fuel processes. These processes will increase yields and make new feedstocks available, as they are designed to handle lignocellulosic materials such as wood. In order to achieve a sound financial economy of such a process, as well as an acceptable degree of energy efficiency, it is of the utmost importance that the lignin produced has a high dry content.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lignin slurry from a pilot plant in the north of Sweden, in which the lignin slurry was filtered, press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dewatering was evaluated with the classical filtration equation by determining the average specific filtration resistance of the filter cakes. Compared with previous work, relatively low values of the specific filtration resistance were obtained. It is probable that the low values were an effect of the high amount of cel...  相似文献   
46.
氢氧化钠固态预处理对稻草中木素结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这种NaOH固态预处理对稻草产气量影响的内在机理,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氢质子核磁共振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对NaOH固态处理前后稻草中木素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多方位研究.结果表明,NaOH固态预处理使稻草中木素内部结构、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得纤维素从木素的包裹中释放出来,木素成分也由难降解的三维网状大分子转变成了易降解的直链结构的小分子,从而使得厌氧微生物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纤维素并对其进行更有效的消化.这些木素形态结构的变化是导致稻草厌氧消化产气量提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7.
漆酶去除造纸废水中木素及多酚类化合物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漆酶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参与木素的降解或聚合,具有氧化木素的能力。制浆造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木素衍生物及多酚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有许多物质有较大毒性的,这给废水的生物处理带来了不利影响。木素和多酚类化合物又是废水COD、BOD及色度的主要来源。在漆酶的存在下曝气,可使此类化合物聚合或降解,进而通过絮凝沉淀或深度氧化除去。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漆酶在制浆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8.
木质素基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木质素磺酸盐为原料,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技术,成功制备木质素基吸附材料,并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分散剂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及体系酸度等对悬浮聚合反应及其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吸附材料对亚甲基蓝有较快的吸附速度和较高的吸附量,当木质素吸附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达到17.71mg/g后,吸附趋向饱和,温度保持在30℃左右有较高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49.
白腐菌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纤维素和木质素是潜在的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对它们进行降解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虽然纤维素较木质素易降解,但其被木质素包裹,故降解的关键问题就是木质素的降解。本文从木质纤维素的生物可降解性出发,重点讨论白腐菌降解木质素酶系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0.
草浆造纸黑液用于粘结剂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草浆造纸黑液的污染治理技术是国内水污染研究的热点,将木质素用于粘结剂的生产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从造纸黑液污染的危害出发,通过对黑液成分的分析探讨了用木质素生产粘结剂的可能性,并总结出造纸黑液提取木质素的三种工艺路线,对造纸黑液制取木质素类粘结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了其中还存在的不足,并对造纸黑液制取粘结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