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138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畜禽粪便中4种磺胺药物(磺胺甲基嘧啶(SM1)、磺胺氯哒嗪(SCP)、磺胺邻二甲氧嘧啶(SDM’)、磺胺喹噁啉(SQ))的方法.样品用25 mL甲醇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用0.1 mol.L-1的HCL溶解残渣,经荧光胺衍生化后,用反相C18柱为分离柱,以乙腈∶0.5%乙酸=40∶60(V/V)为流动相进行洗脱,20 min内分离4种药物.在0.05—5.00μg.mL-1范围内,4种磺胺类药物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SM1、SCP、SDM’、SQ的定量限(LOQ)分别为2.3、6.3、4.3和9.6μg.kg-1;添加水平为50、100、1000μg.kg-1时,SM1、SCP、SDM’、SQ的回收率分别为74.91%—81.82%、78.45%—91.43%和86.10%—92.88%,RSD小于8.82%.  相似文献   
42.
论文利用2013—2014年的MOD13Q1数据、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多年降水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建立了祁连县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牧草鲜重的遥感监测模型以及不同季节放牧草场的理论载畜量模型,分析了天然草地草产量年内动态变化与载畜量平衡状况并对草畜调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指数函数可以较好地模拟祁连县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精度达到71%;年内牧草生长呈单峰曲线,7月草地可食产量达到峰值 2 322.61 kg/hm2,12月最低,为702.06 kg/hm2;祁连县冷暖季平均可食鲜草产量分别为1 728.14和1 604.70 kg/hm2,年可食鲜草总量分别达到7.74×108和7.82×108 kg;暖季、冷季和全年的理论载畜量分别为1.517 8、0.637 0和0.931 4羊单位/hm2,暖季、冷季和全年的超载率分别为101.70%、261.19%和149.22%;保持现有的家畜数量,需在暖季草场和冷季草场分别补饲牧草0.36×108 和7.17×108 kg;保持现有草场,则暖季草场和冷季草场分别需要减6.68×104和53.64×104羊单位;暖季不进行补饲,冷季草场家畜在减少40%的情况下,依旧需要补饲1.17×108 kg。  相似文献   
43.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49  
罗义  周启星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8):1499-1505
抗生素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毒性近年来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水产养殖和畜牧业抗生素长期滥用的直接后果,很可能诱导动物体内抗生素抗性基因,经排泄后将对养殖区域及其周边环境造成潜在基因污染.抗性基因还极有可能在环境中传播、扩散.对公共健康和食品、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为此,提出了将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一类新型环境污染物,对该类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来源、潜在的传播途径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了当前形势下我国开展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研究的必要性,建议尽快从国家层面上系统进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环境污染机理与控制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44.
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养分消纳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对养分消纳能力和作物养分需求角度出发,利用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进行了以地块为单元的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养分消纳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大兴区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养分消纳能力整体一般,81.65%的农用地处于中下水平.除了因为大兴区的土壤保肥吸收能力整体不强外,还与大兴区的种植结构与种植面积有关,特别是高肥力的耕地与设施农业用地占地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45.
闽江流域畜禽粪便的污染负荷及其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闽江流域畜禽养殖业现状分析入手,根据作物所需畜禽粪尿肥的最大量,估算流域各县市的畜禽污染物产生量和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对各县市畜禽养殖粪便污染进行潜在的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闽江流域大多数集约化养殖场集中分布于中上游,并有向下游扩散的趋势;流域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平均达22.95 t·hm-2·a-1;整个流域的畜禽污染已对环境产生风险,尤其是富屯溪、沙溪流域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6.
Carnivore predation on livestock is a complex management and policy challenge, yet it is also intrinsically an ecolog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predators and prey. Human–wildlife interactions occur in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in which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are closely linked. However, underlying human–wildlife conflict and key to unpacking its complexity are concrete and identifiable ec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lead to predation ev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ecological theory accords with interactions between wild predators and domestic prey, we developed a framework to describe ecological drivers of predation on livestock. We based this framework on foundational ecological theory and current research on interactions between predators and domestic prey. We used this framework to examine ecological mechanisms (e.g., density-mediated effects, behaviorally mediated effects, and optimal foraging theory) through which specific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operate, and we analyzed the ec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failure and success of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in 3 case studies: snow leopards (Panthera uncia), wolves (Canis lupus), and cougars (Puma concolor). The varied, context-dependent successes and failures of th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in these case studies demonstrated the utility of using an ecological framework to ground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of carnivore–livestock conflict. Mitigation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 appears to require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fundamental ecological theories work within domestic predator–prey systems.  相似文献   
47.
规模化牲畜养殖场的环境效应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江苏省2个典型地区的4个生猪养殖场的饲料、牲畜排泄物、土壤、地表水及水土水中养分状况的调查采样与分析,对牲畜规模养殖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牲畜养殖排泄物的养分管理与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建议,并通过对牲畜排泄物中养分状况及作物养分需求状况的分析统计,提出了种植-养殖区域养分平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8.
针对当前中国农村飞速发展的畜禽养殖业,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深入调研了近年来邳州市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现状,以点代面指出当前中国大多数农村畜禽养殖存在的对畜禽养殖认识不足、选址不当、规模化程度低、管理较为粗放、监管力度不够、环境污染严重等主要问题,对下一步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污染治理问题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加强监管、多渠道投入治理污染和废物综合利用、搞好养殖场规划等对策.  相似文献   
49.
提出了一种简便、快速、低成本进行畜禽粪便堆肥化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三面墙式水泥地,池底用竹笆架空,进料口用竹笆堵挡,以增加氧气供应,并用半熟腐堆肥进行水分调节。堆肥温度上升快、温度高、水分蒸发量大、发酵迅速,一次发酵时间可缩短至2~3周,适合于我国中小型养殖企业采用。  相似文献   
50.
在对北京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废水产生、排放情况进行调查监测的基础上 ,提出了针对性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