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51篇
综合类   179篇
基础理论   80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95篇
灾害及防治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长江山区航道剖面能见度分析及局地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三峡航道不同区域能见度基本特征,比较不同垂直剖面、沿江距离对局地能见度的影响,基于中国气象局沿江、剖面布设的12个能见度监测点近3 a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三峡航道涪陵、万州、宜昌3组区域12个监测点的能见度时空分布特征,并对能见度的局地差异做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涪陵区雾情对航运安全影响最大,万州和宜昌区其次。涪陵区和万州区雾日的月际变化趋势一致,5、6月和11、12月为大雾高发时期。不同剖面能见度的日变化分析表明早晨至上午时间为大雾高发时段,午后至傍晚前为大雾低发时段。通过能见度与局地因子的关系模型验证,三峡航道能见度局地差异大部分源于监测点的海拔高度及可能的水体影响等,同组区域内,高海拔点、临近水域点平均能见度明显偏低,雾情频次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22.
京津冀区域PM2.5污染相互输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燕丽  薛文博  雷宇  王金南  武卫玲 《环境科学》2017,38(12):4897-4904
基于CAMx-PSAT空气质量模型,对2015年京津冀区域PM_(2.5)污染及相互输送特征进行定量模拟,建立了京津冀13个城市的PM_(2.5)传输矩阵.结果表明,在年均尺度上京津冀区域PM_(2.5)以本地污染源贡献为主(21.49%~68.74%),传输贡献为辅,其中区域内传输贡献约为13.31%~54.62%,区外贡献约为13.32%~45.02%.PM_(2.5)传输特征呈现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区域中部城市唐山、北京、天津、保定和石家庄PM_(2.5)受本地贡献主导,在冬季尤其明显,而受传输影响较大的城市多分布在区域边界且在南部集中.区内作为汇的城市有廊坊、衡水、承德、秦皇岛和邢台,作为源的城市有天津、沧州、唐山、北京、石家庄和邯郸,张家口和保定对区内城市输出和受区内输入基本持平.典型城市分析证明城市间PM_(2.5)污染交互影响,北京与廊坊、保定、承德、天津和沧州等城市之间,天津与廊坊、唐山、北京、沧州和保定等城市之间,石家庄与邢台、衡水、保定、邯郸和廊坊之间均存在显著的PM_(2.5)相互输送.  相似文献   
223.
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职能定位,以及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职能失效的原因分析,依据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立法和实践,重新梳理和配置地方政府的农村环境管理职能,从而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224.
针对湖南省臭氧(O3)污染加剧但是相关的研究较为缺乏的现状,以长沙市为研究区域,基于观测数据,结合气象校正、基于经验的模型(EOF)和绝对得分受体模型(APCs),识别量化了2018~2020年气象、本地光化学生成和外围传输对O3污染相对贡献的影响,分析了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O3趋势变化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短期范围内,气象条件是O3污染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对长沙市整体来说,在时间上,2018~2019年期间,气象和本地前体物排放影响作用的增强是O3浓度升高的关键驱动因子.2019~2020年期间,气象、本地前体物排放和外围传输影响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是导致O3浓度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空间上,2018~2020年时间段,气象、本地前体物排放和外围传输主要影响区域分别为长沙市偏东、偏北和偏南部区域.其中,外围传输的作用持续减弱,2018~2019年期间,长沙市北部天然源排放水平的升高使得O3浓度上升,南部区域NO...  相似文献   
225.
用地指标是我国空间规划实施和国土空间管制的关键政策工具。研究收集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用地指标分配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省级和市级因素对指标分配的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1)用地指标分配策略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绝对量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而相对量呈现西部和东南高、中部和东北低的空间特征;(2)用地指标分配模式主要受经济发展需求驱动,缺乏对水土等资源环境限制性因素的考虑;(3)快速发展期的省倾向于集中分配策略,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则更为均衡。因此,需坚守资源环境底线,配合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实施差别化的用地指标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26.
我国水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水务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本土水务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本文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梳理,结合我国特殊国情和发达国家水务企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水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在现阶段,水务企业的运营与服务能力、各类资源的整合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政策与市场的应变能力是决定水务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27.
从新疆电磁辐射环境现状出发,针对目前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及难点,结合我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地方立法情况,论述了及时出台新疆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地方性法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28.
网站是目前政府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最具时效性和覆盖面最广的平台,各地纷纷在政府网站上设置应急管理专栏或开设专门的政府应急管理网站,逐渐把政府网站发展成为进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应急服务的常态工具.构建了应急管理栏目(网站)评价指标体系,从10个方面对全国32个省市区的应急管理栏目(网站)进行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省级政府应急管理网站功能建设现状、已取得的成效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应急管理网站的建设经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29.
Abstract

Local Agenda 21 (LA21), which has its roots in the UN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held in 1992 in Rio de Janeiro, aims at fostering process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a local level. In this article, we compare the LA21 processes of two cities, Helsingborg in Sweden and Vienna in Austria, to seek insight into the varying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of commo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commitments. Our focus of analysis is on the social organisation of the two processes, the way local residents are integrated into LA21 work, and especially the political images of citizens—which we call ‘imagined citizens’—that different actor groups hol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llustrate two almost diametrically opposed organisational forms of local sustainability governance, the Swedish process relying on a more expert-led, technocratic model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Austrian process strongly building on deliberative form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230.
This article contends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more fully asses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 between local environmental narratives in studie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evaluations of sustainability. While much work has established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attentive to local knowledges, the possibility of evaluating points of overlap and dissonance between diverse narratives of change offers a particularly fruitful path for future work. Drawing on survey data and interviews related to irrigation-related changes in southeastern Turkey, narrative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offered by different actors are analysed to highlight key points of overlap and tension. Specifically, there is general agreement that degradation is occurring, even as actors disagree on the causal explanations for these changes. More revealing, narratives also share a tendency to validate techno-scientific approaches and continued state intervention, thus revealing crucial insights related to future agro-ecological possibilities in this region. Apart from offering empirical insights from a context in the Middle East where social science evaluation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sustainability remain relatively thin, the analysis also speaks to broader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concern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debates related to local knowledges, narrative and discursive approaches to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