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电极铺设方式对填埋场渗漏检测定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压直流电法,对单HDPE膜衬层模拟垃圾填埋场检测电极采用蜂窝状和栅格状2种铺设方式对漏洞定位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2种算法进行了定位误差的比较.结果表明,在电极间距为1m时,蜂窝状电极铺设方式漏洞定位误差是栅格状误差的53%,但电极数量增加了13%.第1种算法的误差小且波动较小.检测电极采用蜂窝状铺设方式,电极间距为1m,回路电流为100mA时,漏洞定位误差不超过15cm.  相似文献   
72.
高速铁路对中国资源型城市区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区位偏远被认为是制约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资源型城市的区位条件是否得到改善?以国务院确定的126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以资源型城市所在省的省会城市和与资源型城市联系紧密的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区域中心城市为参照对象,利用时间距离的计算方法,对高速铁路(D车、G车)对资源型城市区位的影响进行分类型和分地区的评价。研究表明:(1)总体上看,高速铁路恶化了资源型城市的区位。相对于D车,G车的影响更显著;(2)D车和G车对资源型城市区位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D车和G车在空间布局上具有重叠性;(3)分资源类型看,成熟型资源型城市既是区位改善最明显的城市,也是区位恶化最明显的城市;(4)分地区看,中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区位改善最明显,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区位恶化最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3.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市作为国家“两型社会”改革试点城市圈之一,又是武汉城市圈的龙头城市,在面临东部产业转移和国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背景下,一方面必须积极承接东部转移产业,另一方面又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前人的研究,对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三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区位熵分析,并结合武汉城市圈整体产业结构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得出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在各个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相似性的情况,在武汉城市圈面临迎接产业转移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双重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武汉城市圈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4.
盐城市沿海的适宜开发空间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发空间选择通过辨识适宜开发空间,使得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活动尽可能地配置在弱自然生态阻力、强经济引力的空间,实现区域生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借鉴以往研究,结合案例区特点,建立指标体系,基于乡镇单元,运用GIS工具综合分析盐城市域自然生态阻力和经济引力的空间分异特征,运用矩阵列联分类方法划分空间开发适宜类型,并根据适宜开发空间的地域特点将其分为城市区域和临港区域。研究认为,盐城沿海的适宜开发空间主要分布于204国道沿线的县市城区、部分临近乡镇及沿海陈家港、滨海港、海通镇等地区;临海部分乡镇凭借其资源潜力宜作为临港区域,是未来的主要产业空间载体;其它地区应定位于城市化空间,未来建设用地指标应优先向这些区域投放,引导人口、产业向这些地区的集聚。  相似文献   
75.
本文对和达曲线法鉴别近震直达P波和直达S波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得出确定和达曲线参数的基本公式及用来表示S-P到时差与P到时线性相关程度的相关系数r的计算方法.讨论了利用和达曲线在台网定位中的应用方法.最后研制了利用和达曲线提高震相识别精度的应用程序,并以实例说明该程序的用法.  相似文献   
76.
基于覆盖水量的监测点优化选址法的缺陷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给水管网水质监测点选址的方法,分析了覆盖水量法存在的缺陷,针对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覆盖水量指数的改进方法,在评价节点的代表性时,该方法同时考虑了总覆盖水量和覆盖水量时间分布对节点代表性的影响,提高了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选择的准确度和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为了提高优化问题求解的速度,采用了遗传算法求解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问题,并将此两类方法应用于2个案例管网.对于案例中的管网,采用布设7个监测点,可有效监控所有95个节点中85%以上的管网水量.同时,实际案例管网的应用表明,与覆盖水量法相比,覆盖水量指数法的计算结果具有更好的代表性,基于此建立的给水管网在线监测网络能够更好地代表管网的水质情况.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介绍金山店铁矿微震实时监测系统的构成;并通过运用一种全新的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编程分析处理现场所采集的监测数据,确定井下地震事件的时间与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78.
研究农村生活用能的区域分异,对于优化用能结构、制定合理的能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关中临渭区为例,采用实地问卷调查、能源利用区位商、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平原地区、黄土台塬与丘陵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的分异特征及成因,得到以下结论:①平原地区具有区位优势的生活能源为煤炭、玉米棒芯、液化气、蜂窝煤、电能和太阳能,煤炭的区位商达2.671;黄土台塬为沼气、太阳能、作物秸秆、蜂窝煤、液化气和玉米棒芯,沼气的区位商达3.465;丘陵山区为薪柴,区位商为1.142。前两者用能多元化,商品能源较多;丘陵山区用能结构单一,木柴为主的非商品能源居多。②区域用能分异特征突出。平原地区市场化导向明显,多种能源互补利用;黄土台塬地区政策导向明显,沼气利用较多,用能组合多样;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影响,薪柴为主,其他燃料为辅。农村生活用能的区域分异取决于自然环境、生产结构、经济环境以及外界环境,是收入水平、温度、发展条件、政策影响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③平原地区人均收入高(7 056元),人均商品用能多(204.15 kgce);条件恶劣的丘陵山区人均收入低(5 750元),人均商品用能少(45.38 kgce)。人均非商品用能受人均收入影响小,相对稳定。人均有效耕地和人均耕地越多,人均商品用能越多,人均非商品用能越少,且人均有效耕地变化引起的用能类别的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79.
The concentration of some heavy metals (lead, zinc and copper) were determined in the scalp hair of children (1–15 year) and active adults (16–40 year) in two Nigerian cities. The levels of zinc were found to be higher in children than in the adult popula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etween the two age groups. The levels of copper were all within the same range for the two age groups and independent of location. The levels of lead were generally higher in adults than in children.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in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lead between the children and adult populations of the two cities.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a strong correlation (r?=?0.86) between zinc and copper.  相似文献   
80.
陈晨  程林  修春亮 《灾害学》2019,(4):165-171
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对避难场所相关概念进行归纳总结,梳理避难场所相关研究的脉络,分析避难场所相关研究的演变与发展。重点对评价和选址两大研究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归纳总结。已有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仍存在不足之处。目前,避难场所相关概念较多,尚无共识。已有研究对象多局限于绿地,而对城市中其他能够保障居民灾时安全的开敞空间挖掘不够。空间布局研究较为零散,方法有待更新,评价结果难以深入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且忽略了居民避难行为的影响力。未来应①着力探索高效、规范的识别方法,明确城市中能真正保障居民灾时安全的避难空间;②强化灾害行为学研究,基于居民灾时行为特征进行避难空间评价与选址;③探讨避难空间在大城市蔓延与土地利用系统变化过程中的空间布局、演变特征与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