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10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EDTA直接滴定测定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磷酸在345~356℃时有强腐蚀性的特点,采有硫磷混合酸消解矿样,能使样品消解完全。本方法经加标校核证明,检测结果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72.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   总被引:171,自引:14,他引:157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碳排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本文基于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MD),建立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2004年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拉动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而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抑制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都呈倒“U”。这说明能源效率对抑制中国碳排放的作用在减弱,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难以抵销由经济发展拉动的中国碳排放量增长。  相似文献   
73.
生命线工程网络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线工程网络抗震可靠性分析是进行生命线工程系统规划、设计、改造与优化的基础。因此 ,寻找一种高效的适应性强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两种高效的网络系统两终端连通可靠性分析方法———递推分解算法和有序二分决策图算法。首先 ,分别对两种算法的原理及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说明 ,并且用c语言编制了二分决策图算法的计算程序。然后 ,利用这两种方法及随机模拟算法对 2 0个以往研究中的经典算例和两个实际工程网络———河南省电力网和上海市浦西供水管网 ,进行了网络系统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通过对实例分析结果的比较研究 ,得到了一些经验性的结论 ,以期为优化设计工程网络时选择系统可靠性的分析工具提供参考。研究表明 ,由于递推分解算法具有适应性强和能够求得问题近似解的优点 ,因此有良好的实际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针对既有聚苯乙烯泡沫类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问题,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下对非阻燃和阻燃型膨胀聚苯乙烯泡沫进行了热重分析。样品由10℃/min、20℃/min、40℃/min和50℃/min四个升温速率从室温加热至800℃。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由Flynn-Wall-Ozawa(FWO)等转化率方法和多参数非线性回归方法(multivariate non-linear re-gression method)计算,结果表明六溴环十二烷(HBCD)阻燃剂可一定程度上提高EPS的热稳定性。EPS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下热解可认为是单步反应。非阻燃聚苯乙烯泡沫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下的热解过程可由自催化n阶反应机理描述。阻燃EPS在空气气氛下的热解机理为自催化n阶反应,在氮气气氛下则为n阶反应机理。基于动力学参数和反应机理,对聚苯乙烯泡沫在不同温度下的寿命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5.
4种硝酸酯热安定性的绝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对硝酸正丙酯(NPN)、硝酸异丙酯(IPN)、太根(TEGDN)、敌根(DEGDN)4种硝酸酯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绝热试验研究,得到绝热放热曲线和热分解特征参数。分析了4种物质分解过程的特点,对测试结果进行了修正。计算得到动力学参数和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以此作为评估热安定性的判据。结果表明,4种硝酸酯在外界热作用下容易发生分解,反应速度较快,伴随明显的热效应和压力效应。4种硝酸酯的热安定性由好到差排序为:IPN、NPN、TEGDN、DEGDN。  相似文献   
76.
77.
五爪金龙凋落叶腐解物的化感潜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莴苣种子为受体,测试了五爪金龙凋落叶早期腐解物的化感作用,并与其鲜叶及凋落叶的化感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凋落叶40d的腐解物、鲜叶及凋落叶的水提取液均具有较强的化感潜力,并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在FW0.1g﹒mL-1高质量浓度下的综合化感抑制强度为凋落叶未能加土壤的腐解物>鲜叶>凋落叶加土壤的腐解物>凋落叶,而在FW0.005g﹒mL-1低质量浓度下的综合化感促进作用是凋落叶>鲜叶>凋落叶加土壤的腐解物>凋落叶未加土壤的腐解物。鲜叶的抑制强度较凋落叶的大,表明叶片在衰老过程中抑制作用减弱。凋落叶未加土壤仅在空气微生物作用下的腐解物抑制作用最强,促进作用最小,而加入土壤后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的腐解物的抑制作用却有所减弱,抑制强度介于鲜叶和凋落叶的之间,促进作用却小于鲜叶和凋落叶,说明凋落叶腐解过程中微生物的参与对化感作用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包志成  丁香兰 《环境化学》1993,12(4):281-287
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的基础上,对以六六六为原料生产多氯苯的两种工艺的产品及废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伴随多氯苯的生成,尚有多种氯化物产生。在水解生产工艺中,产品和废渣中有微量PCDDs和PCDFs,但产品中还有少量PCBs。在热解工艺中,废渣内发现大量的PCBs,PCDDs和PCDFs,最毒的异构体,2,3,7,8-TCDD含量高达24ppm。  相似文献   
79.
几种植物对潜流型湖滨湿地中氮磷的处理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徐进  张奇  王世和  高海鹰 《生态环境》2006,15(5):936-940
湖滨带是连接湖泊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功能过渡区,是湖泊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在河流的入湖口建造湖滨湿地,可有效净化入湖水中携带的部分有机污染物、营养盐等。湿地净化污染物的机理极为复杂,其中植被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适当的植物是构建湿地系统的关键。以云南省抚仙湖北岸的湖滨湿地——马料河潜流型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美人蕉(Cannaindica),菖蒲(AcoruscalamusLinn),伞竹(Cyperusalternifolius),香蒲(Typhaelatifolia)四种不同植被系统的潜流型湖滨湿地去除污水中营养盐的效果,为抚仙湖湖滨带人工湿地的合理优化选择植物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四种植被系统的潜流湿地对总氮和总磷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是由于湿地长期运行而疏于管理,植物没有定期收割翻新,四种植物的氮磷去除率差别不太大,去除效果均不太佳。其中,美人蕉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其去除率分别是30.4%,19.13%,其次为香蒲和伞竹,效果较差的是菖蒲。并且实验表明,暴雨对四种植物湿地氮的去除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连续几天的暴雨情况下,四种植物系统氮的去除率都很低。  相似文献   
80.
不同有机物料在潮棕壤中有机碳分解进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特定年度中,不同月份间有机物料在潮棕壤旱田、水田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及C/N变化。结果表明,4种物料(玉米秸和玉米根,水稻秸和水稻根)在潮棕壤地区温度、湿度适宜的前3个月(1999年7—月)迅速分解,之后进入缓慢分解阶段,其中根的分解残留率始终高于秸秆。经计算约有2/3的玉米根和稻根腐解产物残留在土壤里;分解至试验结束。所有物料的C/N比都趋于一致,约在10—13之间,与土壤腐殖质的洲比非常相近,说明这些物料已基本完成其腐殖化过程,而成为较稳定的有机组分、这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