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边际机会成本定价──自然资源定价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章铮 《自然资源学报》1996,11(2):107-112
自然资源的价格应该相当于其边际机会成本。理论上,边际机会成本应该相当于利用一单位某种自然资源的全部成本。边际机会成本由三部分组成: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是指用某种方式利用一单位某一稀缺自然资源时所放弃的以其它方式利用同一个自然资源可能获取的最大纯收益。边际外部成本是利用一单位某一自然资源时给他人造成的没有得到相应补偿的损失。作为一种环境资源,环境自净能力也具有边际使用者成本。  相似文献   
112.
为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今后谁来种粮、发展现代农业所衍生的政府主导农地流转现象,有其现实背景和政策逻辑,并能在短期内带来农地规模经营的正向预期。但现实中,很多时候政府行为很难"合意"其政策目标,这使得探究政府行为对农地流转市场和经营行为的影响及其政策效应具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时代意义。基于此,本文依据全国1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数据和资料,对政府主导行为对流转市场的分割、价格机制的作用,承包户询价逻辑的激励及短期平均成本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构建Translog形式成本函数,对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两种方式下的农地经营"成本弹性"进行了测度和估计。结果显示:1政府行为放大需求弹性诱致"地租乘数"促使流转价格溢价;2政府介入流转扭曲了流转市场供求关系,将原本市场配置下的供需均衡变为有利于"卖方垄断"的供需失衡;3承包户议价地位提升后基于"劳动力双重成本负担"的询价逻辑又助推了流转溢价的"棘轮效应";4依靠政府主导流转而非市场配置所形成的大规模农地经营,其成本弹性未显现可预期的小于1,即未出现规模效益与成本随规模扩张递减。政府行为与政策效应背离,有其深层次的认识误区及其行为逻辑谬误。表现在:一是错误认为推动农地规模流转可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是直接原因;二是执拗相信只要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就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其主因;三是渴望借助农机替代劳动力进而实现规模效应和收益最大化,试图套用所谓的"工业化大生产理念"谋划农地经营是其动因所在;四是政府行为扰乱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造成政策效应失灵。  相似文献   
113.
黄河水沙变化关乎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全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黄河水量出现大幅锐减,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和下游可持续发展。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对于解析黄河水沙变化动因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研究尺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径流量变化的因素和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采用MK趋势检验和双累积曲线法系统分析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四个典型流域(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延河)1960—2015年间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利用Budyko水热平衡方程阐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1960—2015年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流域径流量均显著下降(P<0.01),且径流量均在1979年和1999年前后发生突变,而降水量变化不显著。同基准期(1960—1979年)相比,P2时期(1980—1999年)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达64%~76%;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大规模实施,P3时期(2000—2015年)人类活动成为径流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其贡献率达71%~88%。  相似文献   
114.
节庆营销是影响旅游活动年内变化的重要因素。优化节庆活动,拉长旅游活动“旺季”,是推动旅游业平稳发展的重要问题。以内蒙古阿拉善盟5个4A级景区为例,采用带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分析了节庆营销对景区客流量年内变化的边际弹性。结果发现:5个景区4年节庆活动边际弹性≥3.0,气候舒适度边际弹性≥1.0。为缓解旅游活动的年内集中性,需要把节庆活动调整至4—9月,平滑客流量的年内分布。  相似文献   
115.
This study estim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a vehicle miles travelled (VMT) tax in controlling mobile-source emiss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in a non-attainment area located in northern Utah. Using a recently updated household-level dataset, the study finds no evidence of an endogen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choice of vehicle type and VMT. VMT elasticities are also estimated with respect to cost per mile that are in some cases larger in magnitude than those reported in previous studies. Based on vehicle emissions tests performed by the Houston Advanced Research Center, the study estimates the reduction in particulate emissions that would occur with two different sets of VMT tax rates. Principal findings are that a VMT tax rate of $0.003 per passenger car mile and $0.01 per light-duty truck mile (resulting in a mean annual tax burden of $128 per household in the first year) would reduce annual particulate emissions by between 7% and 11%, depending upon the degree of heterogeneity in household driving behaviour. Assuming constant elasticity, this means that at tax rates of $0.006 and $0.02 per mile for passenger cars and light-duty trucks, respectively (resulting in double the mean annual tax burden), annual particulate emissions would be reduced by between 12% and 23%. Both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VMT tax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拉大,政府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将生产性公共支出向较不发达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倾斜。为了全面地评估这种财政政策的效果,在传统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将生产性公共支出及其空间溢出纳入宏观经济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多地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用该模型模拟了现实经济中区域生产性公共支出政策及其调整对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冲击,得到的结论是:(1)当前生产性公共支出空间分布基础上,新增生产性公共支出分散于各个地区,会继续扩大区域经济差距;(2)新增生产性公共支出集中于较不发达的地区时,由于较低的基础设施边际生产力和较弱的空间溢出效应,全国人均产出不能达到最大水平,但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3)新增生产性公共支出集中于较发达的地区时,由于较高的基础设施边际生产力和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全国人均产出可达到最大水平,但同时拉大区域经济差距。由此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在现有生产性公共支出的区域分布基础上,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为目标的次优的财政政策将新增的生产性公共支出向西部和中部等较不发达地区倾斜,靠直接刺激效应促进当地产出增长;以效率优先为准则的财政政策选取较发达地区为生产性公共支出目的地,因为较发达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基础设施边际生产力和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7.
贫困地区农民真的从“新农合”中受益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受益均等化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应有效地保障贫困地区的农民大致均等地享受该服务。本文运用边际受益归宿分析技术,实证测度了2007-2011年中国244个地级市(州)的新农合边际受益率,来探究贫困地区的农民是否真的从新农合中受益。研究发现:第一,与富裕地区相比,贫困地区的新农合边际受益率更高。2007-2011年,最贫困地区的新农合边际受益率分别为1.287 8、1.179 3、1.065 9、0.985 7和1.202 7,最富裕地区的新农合边际受益率分别为0.751 8、0.671 6、0.597 6、0.888 8和0.922 9。第二,从动态角度观察,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新农合边际受益率的差值在逐渐缩小。2007年,最贫困地区和最富裕地区的新农合边际受益率相差0.536 0,2011年,这一差值缩小为0.279 8。第三,传统的平均受益分析低估了贫困地区的新农合受益水平。以2007年为例,通过平均受益分析得到的最贫困地区的受益份额为24.20%,而边际受益归宿分析结果显示,最贫困地区从整体新农合受益提高中增加的受益份额达到了32.20%,较平均受益份额高出8个百分点,亦即,贫困地区的农民从新农合服务的扩张中可以获得更大的受益,在新农合服务的缩减中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失。本文的结论表明,国家在新农合中"亲贫"的政策倾向更多地惠及了贫困地区,新农合的受益均等化程度越来越高。为保证贫困地区的农民在更大程度上受益,政府应实施"精准医保扶贫",加大新农合投入;多元化新农合服务供给渠道,加强地区间协调配合;优化新农合资源配置,完善对地方政府和相关官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贫困地区新农合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8.
扩大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了解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特征,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改善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采用2000-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按收入水平分组的38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改进后的扩展型线性支出模型,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基本需求、边际消费倾向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消费占其可支配收入的较大比重;食品和衣着是其基本需求消费的主要方面;并且在食品、衣着、交通通讯和居住上表现出较大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收入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主要集中于享受型消费;在交通、在外用餐、文化娱乐、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和住房上表现出较大的边际消费倾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品的价格变动对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支出影响较大;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最后,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本文提出了刺激消费的差别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9.
Objective: Vehicle crashes that involve pedestrians at intersec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occasionally. Pedestrian injury severity in these crashes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driver and pedestrian attributes, vehicl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geometry of intersections. Identify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edestrian injury severity (PIS) is critical for reducing crashes and improving safety. For developing the proposed probit models, drivers involved in crashes are classified into 3 groups: young drivers (16 ≤ age ≤ 24), middle-aged drivers (25 ≤ age ≤ 64), and older drivers (age ≥ 65). This study determines that PIS is significantly but differently affected by these grouped drivers with different sets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

Methods: A total of 2,614 crash records (2011–2012) at intersections in Cook County, Illinois, were collected. An ordered probit modeling approach was employed to develop the proposed model and examine factors influencing PIS. The likelihood ratio test was used to assess model performance. Elasticit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interpret the marginal effect of contributing factors on PI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driver groups by age.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4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cluding pedestrian age, vehicle type, point of first contact, and weather condi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 PIS at intersections for all drivers. Two additional independent variables (i.e., number of vehicles and traffic type) affect PIS for young and middle-aged drivers, and 2 other variables (i.e., divided type and hit-and-run related) are significant to PIS for both young and older drivers.

Conclusion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significant to PIS at intersections for young, middle-aged, and older driver group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marginal effect of each variable to the likelihood of PIS were assessed.  相似文献   

120.
气候变暖与环境恶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鉴于碳排放具有负外部性,研究碳排放的边际外部性成本并探究最佳碳税,对于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无限期的多部门新古典增长模型,探究碳排放的边际外部性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最优的碳税政策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当居民消费效用函数呈对数形式、大气损害与产量成正比、大气中的碳含量存在线性关系和储蓄率不变等假设条件成立时,碳排放的边际外部性成本与产出成正比,且比例只与贴现率、大气损害函数和大气中的碳消散结构有关。因此,在碳税政策的制定上,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分阶段动态优化调整碳税税率:在高贴现率时期提高碳税税率,分行业施行碳税政策和补贴政策,同时为了避免经济社会遭受到较大的冲击,起初征收碳税时税率不宜过高;考虑不同体量企业收入差距和负担能力,采用累进碳税征收机制;分地区实施差别税率,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