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4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411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187篇
综合类   871篇
基础理论   200篇
污染及防治   216篇
评价与监测   200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71.
于兴娜  时政  马佳  李梅  龚克坚 《环境科学》2019,40(4):1521-1528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SPAMS)于2015年12月1~31日对南京江北新区大气单颗粒进行了测量,共采集到同时含有正负离子谱图的颗粒747.8万个.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南京江北新区总体空气质量较差,污染天气占比为49.2%,SPAMS所捕获的颗粒数与PM2.5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达到0.83,因此颗粒物数浓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用来反映大气污染状况,监测点主要污染源包括燃煤源以及机动车尾气源,工业工艺源污染占比居第3位,3种源的总贡献率达到63.5%.从整体上看,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大多伴随着燃煤及机动车尾气占比的升高,EC、混合碳(ECOC)与OC在生物质燃烧、扬尘、汽车尾气排放、燃煤燃烧以及工业源中均与NO2-、NO3-以及SO4-有较高的混合程度.  相似文献   
772.
石油烃微生物降解的营养平衡及降解机理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利用从辽河油田分离出的石油烃降解菌,采用生物泥浆法,研究了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营养物质供给的平衡关系及其影响降解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土壤中石油烃降解所需营养物质氮磷的配比为5.67∶1,这一比例与细胞中氮磷元素比例接近;对含油1.4%~1.5%的土壤,摇瓶试验处理16d后除油率可达30%以上.考察了(NH4)2SO4、NH4NO3、NaNO3、CO(NH2)2分别作为氮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氮源对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无机氮源比有机氮源更好,硝酸盐形式的氮比铵态氮更有利,营养盐的作用主要是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改变体系pH值,使之有利于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773.
大气中羰基化合物GC/MS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灵敏度高、可靠并且能同时检测大气中20种羰基化合物(C1~C10)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是采用涂布PFPH(衍生剂)的Tenax TA作为固体吸附剂采集大气样品,然后再经过溶剂洗脱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离检测的一项分析技术.校正曲线的可决系数(R2)、检测限(LOD)、平行样标准偏差(RSD,n=6)、回收率分别为0.995~1.00,0.15~1.04ng·m-3,7.3%~15.8%和92.7%~109.2%.该方法成功地应用到对大气中羰基化合物的定量检测.对羰基化合物浓度的日变化分析表明,上海大气中羰基化合物浓度变化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74.
桑沟湾养殖水域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室内模拟扰动条件下,研究了桑沟湾养殖水域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及其吸附等温线,探讨了磷酸盐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以及沉积物的源汇角色.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0.5 h,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 h,吸附动力学方程符合修正的Elovich模型,回归方程为: Q =85.536+35.512 ln t r2=0.960 2);低浓度条件下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等温线呈线性,线性方程为: Q =265.04 c e-7.46( 2=0.965),高浓度条件下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 2=0.989);沉积物中本底吸附态磷为7.46 μg/g,对磷的最大吸附量 max为769.23 μg/g;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EPC0为0.028 mg/L,结合该区域水体磷酸盐含量情况,初步推断该区域的沉积物大多数时间充当的是磷源的角色.  相似文献   
775.
夏季高湿度条件下北京市气溶胶颗粒物粒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7年8月,利用粒谱分析仪(APS)、振荡天平颗粒物分析仪(TEOM)和碳黑分析仪(BC)观测北京市大气气溶胶可吸入颗粒物(PM10),研究高湿度气象条件对气溶胶颗粒物吸湿长大的影响.结果表明,PM10质量浓度与碳黑质量浓度在静稳天气状况下相关系数达0.82,而对于颗粒物数浓度与PM10质量浓度,静稳与非静稳天气状况下两者的相关性并不一致,颗粒物数浓度及1μm的细粒子在粒谱分布中所占的比重显著增加.气溶胶颗粒物粒谱变化结果说明,在高湿度条件下颗粒物粒径明显吸湿增长.  相似文献   
776.
膜接触器分离混合气中二氧化碳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微孔膜(HFPPM)膜接触器分离CO2/N2混合气中CO2技术,考察了吸收剂的种类、HFPPM的透气率和流程等因素对CO2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中传质在分离过程中占主导作用;3种吸收剂的性能依次为单乙醇胺(MEA)>NaOH>二乙醇胺(DEA)以浓度2.5 mol·L-1、流速40~160 L·h-1的MEA水溶液处理浓度20%、流速0.5~1.0 m3·h-1的CO2/N2混合气时,CO2的脱除率为95%~99.5%,CO2的传质系数为4.5~6.8×10-4m·s-1;透气率大的膜组件传质系数大,腔流程中CO2的脱除率比壳流程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777.
淀粉聚乙燃膜在受控条件下的好氧生物降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连爽  杜予民 《环境科学》2000,21(3):107-109
采用土埋、真菌生长和CO2释放试验分别测定了几咱淀粉聚乙烯膜的生物降解性。试验结果表明,膜的生物降解性与膜中的淀粉含量正相关,并受膜比面积大小的影响。在受控条件下,含淀粉6%~30%的经28d降解后,降解质量变化率在0.6%~12.4%范围内,其CO2释放量为0.02~0.15mg/mg膜,中的聚乙烯组分不仅本身难被生物降解,而且还抑制微生物对其淀粉组分的降解。CO2是淀粉聚乙烯膜好氧生物降解的降  相似文献   
778.
采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内对大气颗粒物进行全年在线观测,采用特征离子法提取了观测结果中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SNA)的小时均值数据,分析了SNA混合特征和粒径分布随季节的变化.采用Hysplit模拟气团48 h的后向轨迹,并结合浓度权重轨迹方法(CWT),计算得到了影响北京市各季节SNA的潜在源区分布.结果表明,春、夏季颗粒物中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混合比例较秋、冬季更加稳定.硫酸盐和硝酸盐的粒径分布特征十分相似,表明硫酸盐和硝酸盐成分在颗粒物中大多同时存在.颗粒物中SNA粒径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为:秋季SNA最大粒径段夏季春季冬季.SNA潜在源区分布有较为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北京市SNA高贡献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北京本地以及南部区域,以天津、廊坊、衡水、保定、石家庄等地为主.  相似文献   
779.
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的关系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连续2年进行累积1周同步采样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区和居住区2个采样点环境空气中PM2.5的浓度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PM2.5周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7~346靏/m3,年均浓度接近或超过PM10的二级年均标准.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个采样点PM2.5浓度的周变化与季节变化均相似.PM2.5与PM10、TSP的比值均在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反映采暖燃烧源对细颗粒物的贡献较大,而沙尘天气对粗颗粒物的贡献较大;其年均值分别为55%和29%.  相似文献   
780.
谢慧慧  樊军  齐丽彬  郝明德 《环境科学》2010,31(12):2995-3003
运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了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植被下土壤呼吸,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水分和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特征区别明显,主要受水分和温度的影响.裸地、农地、苜蓿地、柠条地、撂荒地、长芒草地、荒草地、退化苜蓿地、坡地苜蓿地、坡地撂荒地、坡地农地、梯田农地的土壤呼吸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0.32~0.82、0.41~2.83、0.74~2.81、0.76~3.07、0.67~2.79、0.51~2.12、0.56~2.05、0.59~1.66、0.42~2.09、0.31~1.86、0.32~1.93和0.41~3.17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幅度以农地(167%~203%)最大,依次为撂荒地(117%~154%)、柠条地(134%)、长芒草地(129%)、苜蓿地(119%~120%)、裸地(94%),最小是退化苜蓿地(92%).裸地和退化苜蓿地的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幅度不大,苜蓿地和柠条地月平均土壤呼吸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农地在7、8月土壤呼吸强度显著高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且其温度敏感性(Q10)也最大,达1.86.不同植被下,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质及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质和全氮主要在水热条件好的7、8月影响土壤呼吸,而在温度与水分条件不优越的条件下,土壤铵态氮的含量与土壤呼吸强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