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75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116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442篇
基础理论   120篇
污染及防治   134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陈巍  邢奕  陈月  周亮  宋存义 《环境工程》2016,34(3):121-127
以毛细吸水时间(CST)和滤饼含水率(Wc)为指标,探究O_3-脱硫灰-FeCl3联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污泥各层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Zeta电位以及红外光谱(FTIR),探讨了O_3、脱硫灰和FeCl_3调理污泥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O3-脱硫灰-FeCl_3联合调理污泥的效果明显好于O_3单独调理。SCOD和FTIR分析表明:部分EPS氧化分解为氨基酸、脂肪酸等小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释放了部分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O_3能促进紧密粘附的胞外聚合物(TB-EPS)剥落;剥落的TB-EPS,部分转化为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EPS)和松散粘附层胞外聚合物(LB-EPS),部分被Fe(OH)_3吸附。当O_3、脱硫灰和FeCl3投加量分别为85.72mg/g(DS)、400mg/g(DS)和60mg/g(DS)时,CST和Wc分别由1239.5s和83.69%降至204.3s和70.70%,脱水速度提高83.52%,脱水程度提高15.41%。  相似文献   
142.
纳米Fe_3O_4强化混凝-Fenton氧化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纳米Fe_3O_4与Fe Cl3制备复合混凝剂,利用混凝沉淀-Fenton氧化工艺预处理垃圾渗滤液原水,研究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纳米Fe_3O_4投加量为2 g/L,Fe Cl3投加量为1.4 g/L时制备的复合混凝剂,在p H值为6.5,转速为300 r/min下快速搅拌1 min,转速为100 r/min下慢速搅拌30 min,沉淀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56.8%,ρ(COD)可由5 240 mg/L降低到2 264 mg/L;利用Fenton氧化处理混凝处理出水,在H_2O_2的投加量为5.5 g/L,n(H_2O_2)∶n(Fe2+)=4,p H值为6,反应时间为80 min,反应温度为25℃的最佳条件下,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5.7%和40.1%,最终出水ρ(COD)和ρ(氨氮)分别为1 003 mg/L和670 mg/L;该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色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0.8%、59.5%和76.2%。  相似文献   
143.
造纸废水中有机氯化物的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彤  黄慧  赵庆祥 《环境科学》1997,18(2):79-81,86
目前用于造纸废水有机氯化物处理的酶包括:过氧化物酶、酪氨酸酶、酚氧化酶和木质素过氧化酶等,反应机理是,先通过酶反应形成游离基,然后游离基发生化学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沉淀,影响酶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污染物种类和浓度,酶的种类和浓度、pH、絮凝剂和吸附剂以及污染物之间的协同效应等。  相似文献   
144.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fate and transport of two significant anions through soil to explore their potential as groundwater contaminants. The retention properties of chloride and sulfate in soils having several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soil‐1 and soil‐2) were determined using adsorption test and adsorption‐diffusion column experiment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hloride was 3.7 and 1.16 mg/g, respectively, in soil‐1 and soil‐2, with organic matter (OM) content of 3.92% and 4.69%, respectively. The sulfate adsorption obtained was 24.09% and 13.83%,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soils. The anions exhibited monolayer adsorption in the soils with replacement of hydroxyl ions from soils as the major mechanism of adsorp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btained from the adsorption‐diffusion column experiment were about 100 times lower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olumn tests of both of the soil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hloride was 0.03 mg/g and 0.01 mg/g, respectively, in soil‐1 and soil‐2, whereas that of sulfate was 0.04 mg/g and 0.03 mg/g. The empirical relation for depth of penetration (d) from a known spillage onto the soil surface was determined as a function of sorption capacity (S) and initial anion concentration (C) as = 0.0073e(?57S)C and = 0.0038e(?35S)C for chloride and sulfat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5.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常青  陈野 《环境科学》1999,20(1):87-90
为制备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絮凝剂,采用二步法制备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单体,即在强碱性条件下由烯丙基氯和二甲胺反应先生成二收藏 -烯丙基叔胺,将该叔胺分离出来并再次加入烯丙基氯同会2丙介质中结晶析出委胺晶体。  相似文献   
146.
WO3/TiO2复合半导体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采用Sol-Gel法制备WO3/TiO2纳米粉末,以高压汞灯为光源,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降为模型反应,结果表明,掺入WO3摩尔比为2%时,WO3/TiO2的光活性最高;随着热处理温升高,WO3/TiO光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7.
聚合氯化铁对浊度和腐殖酸的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聚合氯化铁(PFC)絮凝剂在不同pH条件下处理高岭土悬浮液和腐殖酸溶液, 测试了絮凝过程中的Zeta电位、浊度和腐殖酸的去除率变化.结果表明:pH=4时, PFC投加量最小, 剩余浊度最大,投加范围最窄;pH=7时次之;pH=10时由于Fe(Ⅲ)离子的正电荷减弱, 电中和能力不强, 而且同时产生Fe(OH)3(s)的吸附作用使得剩余浊度最低, 投加范围最宽, 但投加量很大;在酸性条件下腐殖酸与Fe(Ⅲ)离子最容易发生络合反应;腐殖酸的存在并没有影响PFC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48.
黑碳吸附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章研究了黑碳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探讨了温度、初始浓度、溶液pH值及转速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吸附方程,颗粒内扩散过程是影响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用Freundlich方程能够更好地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H>0,说明吸附为吸热过程;△G<0,说明吸附质倾向于从溶液中吸附到吸附剂表面,反应过程是自发进行的;△S>0,说明固/液相界面上分子运动更为混乱。  相似文献   
149.
以酸性氯化铜蚀刻废液为原料,在Na2CO3和助剂A存在下,采用一步沉淀法制备碱式碳酸铜。考察了反应pH、n(Na2CO3)∶n(助剂A)、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碱式碳酸铜制备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RD、TG 及SEM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pH 7.0、沉淀剂配比n(Na2CO3)∶n(助剂A)=1∶2、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70 ℃的条件下,产品的w(Cu2+)达55.62%,w(Cl-)为0.013%,符合HG/T 4825—2015《工业碱式碳酸铜》的要求;蚀刻废液中Cu2+的回收率接近100%。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产品为单一组分CuCO3·Cu(OH)2,小颗粒为直径1.8~5.4 μm的不规则球形,团聚后的大颗粒呈姜块状形貌,粒径为48~75 μm。  相似文献   
150.
土壤镉(Cd)的环境行为与其在土壤溶液中的存在形态以及陪伴离子有关,然而外源Cl~-与土壤溶液中Cd~(2+)的关系以及不同母质土壤对Cd~(2+)的环境行为的影响并没有明确的结论.选取2种水稻土(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的红黄泥、紫色砂页岩母质发育的紫泥田)为研究对象,添加离子态外源Cd~(2+)(0、1、2.5、5 mg·kg~(-1)),平衡老化后添加外源Cl~-(0、0.6、1.2 mg·kg~(-1)),在保持水分恒定的情况下进行模拟培养试验,研究外源Cl~-添加对土壤溶液Cd~(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Cd~(2+)的增加,土壤溶液Cd~(2+)的浓度提高,红黄泥土壤溶液Cd~(2+)的浓度显著高于紫泥田;添加Cl~-会使土壤溶液中Cd~(2+)浓度升高,且Cd~(2+)浓度与外源Cl~-呈显著正相关,红黄泥和紫泥田土壤溶液中Cd~(2+)的平均浓度比不添加Cl~-时Cd~(2+)的平均浓度分别增加了12.74%、51.49%;土壤对Cd~(2+)的吸附关系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紫泥田对Cd~(2+)的吸附量显著高于红黄泥,添加Cl~-对红黄泥Cd~(2+)的吸附影响很小,而对紫泥田的影响显著.Cl~-存在下,红黄泥和紫泥田的解吸率分别为12.50%~19.25%、14.76%~24.99%,外源Cl~-添加对Cd~(2+)解吸影响小.综合分析认为,Cl~-对不同土壤Cd~(2+)的吸附解吸行为影响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