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9篇
  免费   1106篇
  国内免费   1794篇
安全科学   1815篇
废物处理   203篇
环保管理   2812篇
综合类   6044篇
基础理论   1785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20篇
评价与监测   451篇
社会与环境   1943篇
灾害及防治   564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418篇
  2021年   479篇
  2020年   457篇
  2019年   371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488篇
  2016年   503篇
  2015年   499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786篇
  2012年   924篇
  2011年   1034篇
  2010年   777篇
  2009年   804篇
  2008年   629篇
  2007年   827篇
  2006年   852篇
  2005年   640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545篇
  2002年   545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464篇
  1999年   365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260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8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801.
上海市能源利用碳排放足迹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能源利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对其碳足迹及生态压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碳排放足迹的相关含义及研究方法,计算得出1995-2006年上海市能源利用的总碳足迹、各能源类型和产业类型的碳足迹、碳足迹的产值和生态压力值.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岭回归函数进行STIRPAT模型拟合,进一步研究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足迹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适应性的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总碳足迹从1995年的1.05 hm~2/人上升到2006年的1.36 hm~2/人,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②1995-2006年各能源利用的碳足迹及其分配率均以煤炭最大,石油次之,天然气最小,且煤炭利用的碳足迹分配率逐年下降,石油与天然气与之相反;③2001-2006年第一、二产业的碳足迹变化不明显,而第三产业与产业总碳足迹呈明显上升趋势;④能源利用的碳足迹产值从1995年的1.79万元/hm~2增加至2006年的3.79万元/hm~2,碳足迹的生态压力也从1995年的129.6上升至2006年的231.8;⑤能源利用碳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拟合研究结果中没有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一步证实能源利用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802.
农业化学品投入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生产中,农业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产生了明显的负外部性影响,尤其是农业的面源污染问题随化肥、农药投入的增加而不断加剧。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农业化学品投入数量及区域分布特征、农业化学品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其所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肥和农药总投入不断增加,其中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和湖南6省投入总额接近全国的一半;农业化学品使用存在过量投入、投入结构失衡和施肥施药技术落后等问题;农业化学投入品的过量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正不断加剧,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对污染总量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政策框架和配套制度建设、推广成熟的化肥农药施用技术和加强农业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803.
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居民的健康日益受到环境、外部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加上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方面的原因,城市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缓慢.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截面数据,描述了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及其分布状况,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的各类因素.结果发现:家庭状况、生活习惯、就医决策、医疗保险等因素均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尤其是在收入、工作等经济因素之外,健康观念、就医决策和保险覆盖等社会和制度因素亦对城市居民个人健康产生影响.同时,通过逐步回归控制相关变量的方法,检验了Grossman模型的适用性,同时也检验了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稳定性.在总结研究结论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应从经济,社会和制度三个层面全面促进城市居民健康的综合改革框架.  相似文献   
804.
内生创新、人文发展与中国的能源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本文通过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重点讨论了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国层面的总体估计还是从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分区域估计,内生创新对中国的能源效率都产生着正面影响;人文发展状况总体上对能源效率的提高也具有正面的影响,但是人文发展中人均消费量的提高对能源效率的改善产生着负面的效应。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尽相同,这些作用一致呈现出由东部向中部再向西部地区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人文发展较内生创新而言对能源效率的贡献弹性更加显著。因此,从内生创新和人文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有效措施把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式消费方式上来,依然是提高中国能源效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05.
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如何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快速发展及圈内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中国中部区域板块新经济增长极的必然选择。采用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利用数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加强区域经济间的联系,实现产业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建立统一的监督机构,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06.
通过对阿瓦提县国能生物发电项目的发电现状及实际运行效果进行统计,并结合污染源监测数据分析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而说明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方案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7.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火电行业是碳排放量的主体,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CO2减排的主力军。目前,火电行业通过"上大压小"政策,实现结构减排;通过提高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实现工程减排;通过扩大清洁能源的比例,减少煤炭消耗总量,实现总量减排。使用清洁能源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指出了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和措施,分析了电力行业在"低碳经济"中所面临的新形势,并对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与运用进行了展望,阐述了通过利用清洁能源促进碳减排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08.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ethod of estimating emission fluxes of 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VOCs) based on the approach proposed by Guenther et al. (1995) and the high-resolution Corine land-cover 2000 database (1 × 1 km resolution). The computed emission fluxes for the Czech Republic (selected for analysis as being representative of a heavily cultivated, central European country) are compared with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both for the entire country and for individu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In some regions, BVOC emissions are as high as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however, in most regions the BVOC emissions are approximately 50% of the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The yearly course of BVOC emissions (represented by monoterpenes and isoprene) is presented, along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nual mean values. Differences in emission distributions during winter (January) and summer (June) are also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809.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China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inputs of nitrogen, posing a risk of losses to the environment. Organic matter mineralisation is a considerable source of nitrogen (N) which is hard to quantify. In a two-year greenhouse cucumber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N treatments in North China, non-observed pathways of the N cycle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EU-Rotate_N simulation model. EU-Rotate_N was calibrated against crop dry matter and soil moisture data to predict crop N uptake, soil mineral N contents, N mineralisation and N loss. Crop N uptake (Modelling Efficiencies (ME) between 0.80 and 0.92) and soil mineral N contents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ME between 0.24 and 0.74) were satisfactorily simulated by the model for all N treatments except for the traditional N management. The model predicted high N mineralisation rates and N leaching losses, suggesting that previously published estimates of N leaching for these production systems strongly underestimated the mineralisation of N from organic matter.  相似文献   
810.
The air over major cities and rural regions of the Nile Delta is highly polluted during autumn which is the biomass burning season, locally known as black cloud. Previous studies have attributed the increased pollution levels during the black cloud season to the biomass or open burning of agricultural waste, vehicular, industrial emissions, and secondary aerosols. However, new multi-sensor observations (column and vertical profiles) from satellites, dust transport models and associated meteorology present a different picture of the autumn pollution. Here we show,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vidence of long range transport of dust at high altitude (2.5-6 km) from Western Sahara and its deposition over the Nile Delta region unlike current Models. The desert dust is found to be a major contributor to the local air quality which was previously considered to be due to pollution from biomass burning enhanced by the dominant northerly winds coming from Euro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