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67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397篇
基础理论   139篇
污染及防治   91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以廉价的高岭土和硅酸钠为硅源,用水热法合成了介孔分子筛。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热分析、N2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埘样品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样品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长程有序的介孔分子筛平均孔径约为2.75nm:经900℃焙烧3h或100℃水热处理6d,样品的介孔结构不被破坏,说明样品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Cd2+)对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简称MT)在肝胰腺、鳃、肌肉和心脏中mRNA表达的诱导作用及低分子量壳聚糖(low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简称LMWC)的联合作...  相似文献   
33.
偶氮染料分子结构对其生物脱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偶氮染料是工业中染料用量最大的一类,不同的分子结构对其微生物脱色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文章综述了偶氮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取代基种类及其取代位置对染料的脱色规律,以及分子特征结构对微生物脱色的量化分析。对目前染料生物脱色规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4.
通过DNA提取,PCR扩增和DGGE分离,用BLAST程序进行相似性比较分析体系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所有序列与数据库中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在94%~100%之间。从整个挂膜过程考虑,挂膜时间应在8天左右。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与投加EM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渗滤液中原始菌种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投加EM菌剂促进了渗滤液中群落结构演替和功能优化,并最终通过EM菌剂和渗滤液中原始菌群的共同作用实现渗滤液处理系统效能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35.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征及其与铜的络合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雨  王学东  陈潇霖  华珞 《环境科学》2016,37(6):2338-2344
选取4种不同类型土壤和腐熟鸡粪,透析提取溶解性有机质(DOM),通过凝胶色谱、三维荧光光谱测定并分析了DOM的相对分子质量(M_r)分布、化学结构特征及其与铜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鸡粪DOM相对分子质量积分面积远高于其他样品,表现出其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含量,泥炭土次之.暗棕壤、褐土和黑土较低,仅为鸡粪积分面积的4.5%~5%.鸡粪在中分子量段积分面积约占总物质的34.1%,低分子量段和高分子量段分别约占41.7%和24.2%.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各样品均出现类蛋白荧光峰(E_x/E_m=240~270/300~350 nm),在中、高分子量段(M_r500)暗棕壤存在的荧光峰消失.泥炭土出现了较为独特的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峰(E_x/E_m=325/420 nm),该荧光峰和黑土的荧光峰在中、高分子量段(M_r500)都产生了红移现象.鸡粪分别出现了和黑土类似的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以及和泥炭土类似的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峰,以及一类独特的类蛋白荧光峰(E_x/E_m=280/350 nm),但这种类蛋白荧光峰在中分子量段(500M_r12 000)消失.分析表明泥炭土与Cu的络合常数(lg K)为4.13,其他3种土壤与Cu的络合常数较小且差别不大,集中在2.10~3.10之间.鸡粪与Cu的结合能力最大,络合常数达到6.66.  相似文献   
36.
合成了β-环糊精(β-CD)与偶氮染料酸性红GR(ARGR)的包结物,并采用红外光谱仪对ARGR、β-CD及β-CD与ARGR的包结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β-CD与ARGR的包结物的特征峰的峰形和强度与β-CD相似,但峰位有明显的偏移,说明ARGR进入了β-CD空腔与β-CD发生了分子识别作用。采用TiO2作为催化剂,研究了β-CD分子识别后ARGR的光催化降解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ARGR质量浓度为20.0 mg/L、β-CD浓度为1.8×10-5 mol/L、体系pH为4.0、TiO2加入量为1.0 g/L、光催化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经β-CD分子识别后ARGR的光催化降解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37.
水环境中致病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水环境中主要致病菌及其导致的疾病;介绍了检测水环境样品中致病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定量PCR、等温扩增技术、生物传感器和高通量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特点;提出了水环境中致病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水环境中致病菌分析检测和风险控制提供研究思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8.
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子印迹技术(MIT)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技术,它的产生与发展为环境科学打开了又一视角。介绍了MIT的产生与发展及基本原理,综述了MIT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MIT在固相萃取、膜分离、色谱分析、传感器及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催化剂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9.
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0的聚醚砜超滤膜进行膜过滤试验,研究有机物的特性,如亲疏水性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滤亲水性组分时膜通量明显高于过滤疏水性组分.对2种不同水源的试验表明,尽管有机物含量相同,但由于亲疏水性的比例不同,造成的膜通量下降不同.疏水性越大的原水,其膜通量下降也越大.因此,疏水性组分是造成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试验还表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并非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有机物的分散性可能是影响通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采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表征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同时采用逐步回归结合统计检测对模型进行变量筛选,建立了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定量结构-色谱保留(QSRR)关系的8个变量和5个变量模型,两种QSRR模型的建模计算值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7和0.931;留一法(leave-one-out)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RCV)分别为0.901和0.906,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