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9篇
  免费   529篇
  国内免费   2319篇
安全科学   148篇
废物处理   207篇
环保管理   405篇
综合类   3606篇
基础理论   634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982篇
评价与监测   132篇
社会与环境   37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旅游踩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明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保护土壤生态平衡及合理开发自然保护区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旅游踩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设的3个试验区中,0~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受到旅游踩踏的影响最严重,5~1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受到旅游踩踏的影响较严重,而15~2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受到旅游踩踏的影响最轻,旅游踩踏对所设3个试验区中3个层次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从旅游踩踏对3个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影响程度来看,0~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受到的影响最严重,5~1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受到的影响较严重,而15~2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受到的影响最轻,背景区与缓冲区15~2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遭到了旅游踩踏的破坏,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已受到了旅游踩踏的破坏.  相似文献   
982.
对2016年、2017年采暖季太行山沿线传输通道城市大气中PM2.5的OC、EC和水溶性离子进行分析,并利用特征组分比值和元素富集因子变化研究该传输通道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采暖季通道整体较2016年同期空气质量改善良好,PM2.5浓度由2016年的171.86μg/m3下降为123.90μg/m3.太行山中部城市2017年采暖季较2016年同期PM2.5浓度下降显著,2a采暖季SNA离子(SO2-,NO3-,NH4+ 3种离子总称)浓度与占比呈现"北低南高",加之SNA/EC比值"北低南高",表明南部城市二次无机生成较为严重.而OC、EC浓度与占比呈现"北高南低",Cl-/K+比值和元素Zn、Ba的富集因子北部均高于南部,表明北部城市可能受燃煤和机动车源等一次排放影响较大;各城市2017年采暖季SO2、NO2、CO浓度有所下降,且均呈现"北高南低"趋势,进一步表明北部城市一次排放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83.
活性炭湿式氧化再生效率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苯酚为吸附质 ,重点研究活性炭在湿式氧化再生前后的碘值、焦糖值、穿透曲线、吸附等温线及标准吸附等温线法等几种再生效率评价方法的差异及其适用性 .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与比较 ,认为碘值、焦糖值和穿透曲线法不适宜评价活性炭WAO再生效率 ;而吸附等温线试验法虽能客观反映WAO中活性炭的再生效率 ,但其实验工作量太大不便使用 .研究结果还表明 :标准再吸附实验法是一种适合于活性炭湿式氧化再生的相对简便、灵敏、准确的再生效率的评价方法 .在WAO的主要参数即压力、温度和时间分别控制在 0.6MPa、250℃和 1h时 ,活性炭再生效率达到55% .  相似文献   
984.
To use stabilized nanoparticles(NPs) in water as disinfectants over a very long period, the amount of coating agent(for NP stabilization) needs to be optimized. To this end, 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 with two different coating densities of tri-sodium citrate(12.05 and46.17 molecules/nm~2, respectively), yet of very similar particle size(29 and 27 nm, respectively)were synthesized. Both sets of citrate capped NPs were then separately impregnated on plasma treated activated carbon(AC), with similar Ag loading of 0.8 and 0.82 wt.%, respectively. On passing contaminated water(containing 10~4 CFU Escherichia coli/m L of water) through a continuous flow-column packed with Ag/AC, zero cell concentration was achieved in 22 and 39 min, with Ag-NPs(impregnated on AC, named as Ag/AC) having lower and higher coating density, respectively. Therefore, even on ensuring similar Ag-NP size and loading,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based on citrate coating density in Ag/AC.This is observed in lower coating density case, due to both:(i) higher Ag~+ ion release from Ag-NP and(ii) stronger binding of individual Ag-NPs on AC. The latter ensures that, Ag-NP does not detach from the AC surface for a long duration. TGA-DSC shows that Ag-NPs with a low coating density bind to AC with 4.55 times higher adsorption energy, compared to Ag/AC with a high coating density, implying stronger binding. Therefore, coating density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achieving higher antibacterial efficacy, translating into a faster decontamination rate in experiments, over a long period of flow-column operation.  相似文献   
985.
苏北潮滩湿地不同生态带有机质来源辨析与定量估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苏北潮滩湿地表层沉积物以及不同生态带柱状沉积物与植被中的TOC、TN、C/N、δ13C和δ15N的含量进行分析,并通过不同的指标进行相互验证,探讨各测量指标的分布规律,分析不同生态带植被和沉积物间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定量估算不同生态带有机物的来源,对比不同生态带及其植被在苏北潮滩湿地有机质富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TOC、TN、C/N和δ13C都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光滩以及光滩和互花米草过渡带内的有机质来源以海源为主,互花米草滩以陆源为主,盐蒿滩也以海源为主,互花米草对生态系统内的有机质有着重要的贡献;研究区互花米草滩、盐蒿滩和芦苇地内,每年新增的TOC、有机质和TN分别达到了6 451t、16 595t和536t;互花米草滩对TOC、有机质和TN的富集量要远大于其它几个带,在整个潮滩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交换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6.
目的研究碳基体微观结构对材料整体性能的影响。方法用酚醛浸渍-碳化、中温煤沥青浸渍-碳化、甲烷为碳源前驱体,经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得到不同碳基体C/C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对C/C复合材料不同碳基体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分析,采用XRD和Raman光谱对C/C复合材料的树脂碳基体、沥青碳基体和热解碳基体的微晶尺寸进行表征,以玻璃碳作为参比样品,通过纳米压痕测试不同碳基体试样的弹性模量和硬度。结果碳基体为热解碳和沥青碳的石墨微晶缺陷少,完整度较好,石墨化程度高。玻璃碳和树脂碳基体中石墨微晶排列紊乱,有序度低,石墨化程度低。酚醛浸渍-碳化得到的树脂碳的微晶尺寸Lc最小,为1.69 nm,弹性模量和硬度最大,分别为(23.17±0.54) GPa和(3.26±0.10) GPa;光滑层热解碳和粗糙层热解碳的弹性模量和硬度次之;沥青碳的微晶尺寸最大,Lc为9.36nm,而弹性模量和硬度最小,分别为(12.53±2.29) GPa和(0.72±0.14) GPa。结论不同碳基体的C/C复合材料中,碳基体的石墨化度越高,微晶尺寸越大,各向异性越显著,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硬度越低。  相似文献   
987.
利用多巴胺(DA)的自聚合特性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进行非共价改性,制备了多巴胺改性碳纳米管超滤膜(PDA/MWCNT),并对其抗污染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接触角测量仪和扫描电镜对PDA/MWCNT膜进行亲水性和化学组成的表征.选取大肠杆菌菌液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不同改性条件对PDA/MWCNT膜抗污染性能及抗蛋白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DA成功引入到MWCNT表面.DA与MWCNT交联时间为5h、DA浓度1g/L、MWCNT负载量2.17mg/cm2时,MWCNT膜的接触角由改性前112.79°降至8.4°.改性后PDA/MWCNT膜表面的氧元素含量为改性前的2.9倍,膜的亲水性得到显著改善.膜通量较改性前提高1倍,膜的抗污染性能、抗菌性及抗蛋白黏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错流冲洗后的膜通量恢复率从56.62%增加到88.74%.  相似文献   
988.
黄河三角洲碱蓬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董洪芳  于君宝  管博 《环境科学》2013,34(1):288-292
应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典型碱蓬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组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壤重组有机碳含量、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都显著正相关.研究区土壤轻组组分比例和含量范围分别在0.008%~0.15%和0.10~0.40 g·kg-1,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范围为8.83%~30.58%,说明黄河三角洲碱蓬湿地土壤有机碳中非保护性组分较低,碳库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89.
目的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贮存条件下的性能变化趋势和寿命评估。方法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开展四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氧老化试验,按试验周期定期取样开展冲击性能测试,对试验数据采用寿命预估方法进行处理,对材料性能进行预估。结果通过数据计算分别得到我国热带海洋、干热沙漠等典型气候条件下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贮存寿命分别为17.21~35.89年。结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贮存性能,在较为严酷的热带海洋气候和给定的失效判据条件下,寿命预计为17.21年。试验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较好地预计材料的性能变化趋势和开展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990.
在施肥条件下确定平衡状态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对于正确评价土壤的固碳潜力和制定合理的有机物质分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前人研究的江西省有机碳储量数据并采用Jenny模型对长期不同施肥下有机碳动态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区有机碳储量占全省的46%,以鹰潭地区最高,九江地区最低。施肥明显增强了土壤的碳汇作用,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70F+30M、50F+50M、30F+70M、NPKM、NPK+S、NPK+P和NPK+C)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施化肥处理,以南昌县的30F+70M、进贤县的NPKM和余江县的NPK+P处理最高,其平衡时有机碳含量和固碳潜力分别较施化肥处理提高了3061%和6115%、3017%和5496%、3826%和7479%。因此,提高鄱阳湖生态区农田有机碳密度和固碳潜力最有效方法是有机无机肥配施,其配施方式以猪粪配施化肥相对最好,配施比例以70%有机肥配施30%化肥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