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9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利用空间低能综合辐照实验设备对Ames标准菌株TA97,TA98,TA100,TA102和SOS显色反应标准菌株PQ37进行真空辐照处理,研究航天器内真空辐照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通过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和SOS显色法对航天器内的真空辐照环境的致突变作用进行生物学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模拟航天器的真空...  相似文献   
82.
1961-2009年四川极端强降水变化趋势与周期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顺谦  马振峰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918-1929
利用四川1961-2009年141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和1998-2007年灾情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复Morlet小波、Gumbel分布、信息扩散等方法,分析了7个区域5个指数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和周期性特点,以及重现期降水极值和洪灾损失风险的区域差异,其主要结论是:川西南山地极端降水呈显著增多增强趋势,并在1980年代初发生了突变,盆地东北部和川西高原南部也有增多增强趋势,但不显著,盆地西北部、盆地南部和川西高原北部则有减少减弱趋势,盆地中部则表现出频数增多强度减弱的变化趋势;多数区域和多数指数都存在25 a左右的长周期和6~9 a的短周期,从25 a的长周期看,目前极端降水正处于增多增强的变化过程之中;用Gumbel分布拟合的日最大降水量,其极值区位于盆周山区和高原与盆地的过渡带,3个极值中心主要位于盆地西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50 a一遇的日雨量在230 mm以上;盆地大部50 a一遇的洪灾损失率在38%左右,盆地东北部可达45%,广元西南部可达60%。  相似文献   
83.
为了探索地震预测预报途径,根据地下水化学监测资料,研究了地震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地下水化学异常组分及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在强烈地震活动前后,经常发生地下水水化学异常突变.反应最敏感的地下水水化学组分为放射性元素Rn,其不仅在7级以上地震中普遍出现异常,而且在5~6级或更小的地震中也会出现异常;Rn异常范围不同,其最大半径可达500~600 km,异常集中分布在距震中200 km以内.其次,还有一些组分发生异常,如微量元素(B、F、Li和Sr)、常量成分(SiO2和Cl-)、气体组分(CO2、N2、CH4、H2和He)及气体总量等,它们仅在7级以上地震中较为常见.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地下水水化学异常突变与地震的关系,对于构造活动性评价和地震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微生物絮凝剂诱变菌最佳培养条件及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絮凝率在80%以上的菌一株。通过培养液中絮凝活性的分布测定,发现絮凝剂属于细胞代谢产物,用化学分析的部分分析方法对絮凝剂粗提物进行检测,发现其成分主要为糖。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选定菌的诱变在培养72h以后进行。经过三代诱变,得到了稳定性好且絮凝率高的诱变菌。通过絮凝剂制备工艺及工艺参数的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85.
为了深度脱除石油及其产品中的有机硫,实验从天津大港油田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驯化、分离出对多种硫化合物具有一定脱除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以此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紫外线为诱变剂进行诱变育种,经过多级水平筛选,并连续进行3次复证后,获得了脱硫效果显著,有效脱硫时间明显缩短的正突变脱硫菌种。该突变菌株对100μg/mLDBT脱硫反应24h,其平均比脱硫活性由突变前的3.78mmol/(h·g)提高到21.70mmol/(h·g),诱变效果显著,并可直接应用于低硫油品的深度脱硫,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通过用31,62.5,125和250μg/mL的MQZ剂量处理人与中国仓鼠杂交AL细胞24h,探讨石英对细胞生长、存活和突变效应。研究发现,细胞对MQZ微粒的吞噬作用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吞噬的MQZ微粒多位于细胞质中。细胞的存活率与处理剂量成正比。基因突变率研究显示,MQZ的致突变效应并不强,对于HPRT基因位点,其最高处理剂量(ρ=500μg/mL)的基因突变率略高于4Gy的γ射线的突变频  相似文献   
87.
选择四环素、磺胺、磺胺增效剂3类常用抗生素, 以其对大肠杆菌(E. coli)的单一兴奋效应(hormesis)最大促进效应对应浓度(HCmax)配制等HCmax比的二元及三元混合体系, 探究混合体系对细菌生长和耐药性(突变、质粒接合转移)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 二元混合抗生素对E. coli生长和接合转移频率起到协同抑制, 对E. coli的突变频率起协同刺激; 三元混合抗菌剂对这三种效应均协同抑制.因此, 推测二元混合体系会导致毒性和耐药性风险同时增加; 三元混合体系会导致毒性风险增加、耐药性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88.
采用标准的突变细胞克隆技术、PCR及DNA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二氧化硫在体内的衍生物—亚硫酸氢钠对CHO-AS52细胞gpt基因的致突变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亚硫酸氢钠能诱发该基因发生突变,且其突变频率随该化学物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CR分析指出,在CHO-AS52细胞自发的、5mmol/L和10mmol/L亚硫酸氢钠诱发的突变体中,gpt基因完全缺失者所占比率分别为36.00%、44.00%及65.00%。对10mmol/L亚硫酸氢钠诱发的非缺失型gpt基因突变的PCR产物直接进行DNA序列分析表明,在5个突变细胞克隆中,有1个发生基因的碱基置换型和移码型突变,其余4个突变细胞克隆的gpt基因结构未发现改变,其碱基的改变可能发生在基因启动子区。  相似文献   
89.
尹瑞川  汪海林 《环境化学》2011,30(1):179-188
丙烯醛是一种活泼的a,β不饱和醛,在环境中广泛存在,香烟烟气和厨房油烟是人体丙烯醛暴露的主要环境来源.另一方面机体内丙烯醛可以通过脂质过氧化、氨基酸氧化等多种途径自发生成.进入人体后,丙烯醛和DNA发生加合生成丙烯醛-DNA加合物,目前研究最多的是丙烯醛-dG加合物,包括a-OH-PdG和γ-OH-PdG,其中γ-OH...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