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30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127篇
基础理论   4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With the rise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the emerging tren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and corporation–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 alliances, organizations are developing collaborative alliances across sectors and nations to address environment problem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is needed to explain the global structure of cross-sector alliance networks and the divergence or similarity of CSR communication across nations. This exploratory study draws insights from the national business systems (NBS) approach and applie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cross-sector alliance network among Global 500 Fortune corporations and 441 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 NGOs. Findings suggest that (1) an NBS approach to CSR can explain the network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cross-sector alliance network; (2) political context and national education level strongly predict green partnerships; and (3) 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apparent in the global network, with Asian corporations lagging behind in cross-sector alliance building.  相似文献   
82.
丛澜 《福建环境》2003,20(3):10-15
该文阐述妇女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要把妇女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作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尺度。分析了妇女在福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的“半边天”作用及其潜力。强调妇女参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重要性,并针对鞋厂女工环境权益保障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3.
蔚丹丹  李山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8):1633-1653
气候舒适度对人居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深远影响,相关的评价模型/指数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人体健康和旅游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体感分级标准作为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对模型效度有着重要的裁量权,也是实践应用中最终的度量衡工具。目前体感分级标准研究和应用中异地套用和局地实测的传统做法,在制定国家尺度普适性标准时遇到较大瓶颈。本文试图提出包含“定级—定名—定点—定宽”等基本环节的“季节锚点法”这一新的体感分级思路,并基于中国1981-2010年间814个基本(基准)气象站点的日值气象数据,以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给出了“暑—热—暖—温—凉—冷—寒”这一针对中国区域的7级体感划分标准,并具体给出了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在各体感等级上的阈值区间,进而在此基础计算评价了中国气候舒适期和不舒适期的时间长短、空间格局及其历时变化,得到一些有益发现。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就细分人群、测试模型和区域差异等方面的体感分级标准开展更多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84.
本文认为,民族精神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民族精神在促进政治变革、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祖国统一、抵御外来侵略、战胜自然灾害、维护民族的国际政治地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功能;其次,民族精神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经济安全、对经济发展进行价值引导等方面,具有日益重要的经济功能;最后,民族精神在保证民族文化的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维护民族文化的安全和独立等方面,具有日益重要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85.
于2006年-2007年分春、夏、秋、冬4次对辽宁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分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区系成分复杂,有5个植被型组,包含有东亚-北美成分、北温带成分、温带亚洲成分、旧大陆温带成分等多个分布区类型,根据上述复杂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老秃顶子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6.
广州市在用汽车排气检测执行新标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检测工作中,对在用汽车(指已上牌的汽车)在路检、抽检、复测和被举报冒黑烟车辆检测已经全面执行GB 18585-2005和GB 3847-2005国家新标准。文章对执行新标准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和检测结果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7.
当前呼伦贝尔市正在进行生态市建设,本文就辉河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及其需要采取的措施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8.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切实做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于HJ 913-2017《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规范》对长江经济带12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状况进行评分.以评估结果为基础,评价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建议.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状况总体较好,平均得分为81.41分.从分布地区来看,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状况相对较好;从建立时间看,评估总得分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时长呈正相关;从规模看,评估总得分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小呈负相关;从自然保护区类型看,野生植物类型保护区的管理状况要优于野生动物类型.②从管理基础、管理措施、管理保障、管理成效、负面影响5项评估内容来看,管理基础得分相对较高,管理保障得分相对较低.③从全部指标的评分情况来看,保护对象变化和资源调查2项指标的得分相对较高;开发建设活动影响、专业技术能力、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动态监测4项指标的得分相对较低.④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与评估总得分显著相关的指标为巡护执法、日常管护、专业技术能力、管护设施.研究显示,当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机构设置、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监测体系和开发建设活动影响是制约其管理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城市生态空间冲突分析与系统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适应国土空间整合理论方法的迫切需求,建立由冲突源、冲突区、冲突影响组成的城市生态空间冲突分析框架,其案例应用表明:城市生态空间的社会经济第一冲突源并不突出,政策驱动力构成首要冲突源;城市汇水区渗透性能下降,产流增加,汇流速度加快,形成上游高地型、中下游沿岸型、下游低洼型及沿山型等4种冲突类型,采用城市雨洪模型(SWMM)辨识出4种内涝区及分布类型;针对冲突源、空间优化核心和末端排水建立城市生态空间系统优化目标体系,重点提出“点线面”结合的空间优化核心路径。研究为国土空间整合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并涵盖国际雨洪管理演替过程,有助于对当前大规模土地开发转型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本土认识。  相似文献   
90.
国家战略背景下旅游资源的理论内涵与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旅游资源研究提出了新的现实需求和科学问题。从新战略、新需求、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力等方面,诠释了国家战略背景下旅游资源科学新的时代特征。强调应扎根于国家战略和旅游发展的重大需求,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综合运用新的理论思维和技术方法,推动旅游资源研究转型和创新发展。提出新时代的旅游资源研究应借鉴和融合相关理论,从资源本底、资源利用、空间格局和系统协同层面,建立旅游资源的基础理论,并将旅游吸引物理论和旅游人地关系理论作为理论核心。从旅游资源要素维度、空间维度和开发维度,构建了“三维一体”的旅游资源研究框架,重点围绕生态文明战略、文化强国战略、国土空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和区域发展等国家战略,凝练相关科学问题,深入开展旅游资源研究的本土实践和学术探索,推动旅游资源理论与应用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旅游资源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