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3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242篇
安全科学   202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346篇
综合类   828篇
基础理论   35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6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225篇
灾害及防治   2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介绍目前乌海市在建和已建成的焦化生产企业产能和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现状,以及当地政府在发展焦化行业的同时开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工作思路。以当地新建的焦炉煤气制取液化天然气项目为例,论述了该项目焦炉煤气原料保证、液化天然气产能等技术方向及主要工艺流程,对比分析各装置工艺技术路线、主要设备工作原理、设备能力确定的具体方案,讨论评估了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项目各装置采用的技术优势及项目实施后带来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2.
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是当今国际社会、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回顾国内外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基本内涵,通过对国内外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尺度、评价模型、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指出国内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未来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的发展趋势应加强对人-地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以及对其内在形成机制和发生演变规律的研究。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研究课题,并且呈现出多学科交融的趋势,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双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沼气高值化利用与净化提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户用沼气池以及传统工业沼气锅炉的低附加值沼气利用方式已经不适合沼气产业规模化和商业化的发展方向,在分析我国沼气资源潜力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沼气制备车用压缩天然气、管道天然气、热电联产等高值化利用方式及相关标准;针对高值化利用方式,分析比较了现有的高压水洗、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变压吸附、膜分离和深冷分离等几种沼气净化提纯工艺的技术及应用情况,介绍了高效沼气脱硫技术,并指出氧、氮含量源头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4.
以示范工程为契机,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污水处理技术和设计理念。该技术作为一项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先进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前景,对于出水水质要求高、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应用优势明显,在低温、青藏高原地区较其它工艺技术更能适应。  相似文献   
75.
水体中苯胺光降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苯胺类物质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在自行设计的光化学反应器上进行模拟天然水体的苯胺光降解实验,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苯胺的残余质量浓度,考察了水体pH值、光强、反应时间、光敏化剂、水质等条件影响下苯胺的光降解效果和规律.3h内苯胺在3个不同体系中的降解效果从大到小依次是:去离子水模拟天然水体、加入光敏化物质的灭菌河水、未加光敏化物质的灭菌河水.pH值为5.0,Fe2 、过氧化氢、腐殖质存在时苯胺的光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6.
葛洲坝至古老背江段鱼类的水声学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年10月~2006年5月利用Bisonics DT-X科学回声探测仪(200 kHz)对葛洲坝至古老背-葛洲坝下游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自然保护区核心江段(30 km)的鱼类进行了5次水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类在该江段中分布呈现不均一性,深潭处分布集中,而急流处分布很少,葛洲坝至艾家河江段鱼的密度明显大于艾家河至古老背江段;在中华鲟产卵日,鱼类在葛洲坝至庙咀江段高度密集,2004年的平均密度达到62.62±24.77尾/1 000 m3,2005年的平均密度达到70.58±37.45尾/1 000 m3;整个江段中,体长60~106 mm的鱼类占有较高比例,约7.0%以上,53 mm以下的鱼类和750 mm以上的鱼类占较低比例,均小于2.0%;调查期间,探测到中华鲟产卵亲鱼,初步估算2004年的资源量约为1 453尾,2005年的资源量约为789尾;95%置信度下分别为1 370~1 537尾、775~803尾。  相似文献   
77.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城市河道生态护岸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首先分析了传统水工设计中护岸的弊端,然后从景观生态学角度介绍了岸坡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生态护岸的多种功能和景观生态学内涵;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护岸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城市河道在生态护岸设计中应在保证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重视其景观性和亲水性;最后对生态护岸的材料与植物群落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河流生态治理的方法,为生态护岸的构建与河流、洪泛区的治理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8.
The phenetic structure of natural and urbanized populations of the terrestrial snail Cepaea vindobonensis has been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polymorphism in the shell-band color and pattern. It is noted that C. vindobonensis snails populating different artificial habitats in the city of Nikolaev and its suburb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higher level of both intra-and interpopulation diversity with respect to the type of this polymorphism. In addition, urban populations show a very wide range of variation in the frequencies of particular morphs or their groups. Conversely, natural popula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more uniform frequency structure with respect to polymorphism of the shell banding pattern.  相似文献   
79.
As a remedial option, the natural attenuation capacity of a petroleum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at a military facility was examine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high water level, permeable uppermost layer and frequent heavy rainfall, were favorable to natural attenuation at this site. The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electron acceptors and donors, as well as the relevant hydrochemical conditions, indicated the occurrence of aerobic respiration, denitrification, iron reduction, manganese reduction and sulfate reduction. The calculated BTEX expressed biodegradation capacity ranged between 20.52 and 33.67 mg/L, which appeared effective for the reduction of the contaminants levels.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electron accepting process to the total biodegradation was in the order: denitrification > iron reduction > sulfate reduction > aerobic respiration > manganese reduction. The BTEX and benzene point attenuation rates were 0.0058-0.0064 and 0.0005-0.0032 day-1, respectively, and the remediation time was 0.7-1.2 and 2.5-30 years, respectively. The BTEX and benzene bulk attenuation rates were 8.69 × 10-4 and 1.05 × 10-3 day-1, respectively, and the remediation times for BTEX and benzene were 7.2 and 17.5 years, respectively. However, most of the natural attenuation occurring in this site can be attributed to dilution and dispersion. Consequently, the biodegradation and natural attenuation capacities were good enough to lower the contaminants levels, but their rates appeared to be insufficient to reach the remediation goal within a reasonable time frame. Therefore, some active remedial measures would be required.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曲拉通(TX-100)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改性前后的沉积物(生物膜)吸附双酚A(BPA)的能力,并分析了CTMAB在沉积物(生物膜)吸附BPA过程中的增强机理及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在总吸附中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对沉积物(生物膜)吸附BPA的促进作用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