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7篇
  免费   882篇
  国内免费   1135篇
安全科学   2506篇
废物处理   243篇
环保管理   1917篇
综合类   4850篇
基础理论   871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74篇
评价与监测   548篇
社会与环境   919篇
灾害及防治   55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301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429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519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834篇
  2011年   887篇
  2010年   658篇
  2009年   689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751篇
  2006年   708篇
  2005年   577篇
  2004年   522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424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浙江木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一个森林资源稀缺的区域,在面临森林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浙江木材产业发展却位居全国前列.论文首先从产业规模、产业组织和产业集聚三方面总续了浙江木材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浙江木材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诸如木材资源供给的不可持续性、木材产业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分割等.问题分析表明,木材资源的短缺已成为浙江木材产业发展的瓶颈,经营成本的上涨影响了浙江木材产业发展的动力,国内外市场分割限制了浙江木材产业的竞争范围,这直接影响到浙江木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表明,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政府的通力合作.最后,论文分别从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浙江木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
23.
本文通过对乡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环境问题的评价分析,提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应按本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乡镇企业的特点,实施分区域、按行业、有重点地进行管理的防治战略。并建议我国环境管理在以城市和大工业为重点的同时,及早将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放在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切实加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24.
1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ARKSThe concept of science park originated in the US. Manyterms are used to describe science parks, such as researchpark, technology park, science centre, research centre,innovation centre, and with various combination of these(MacDonald, 1987). The first science park in the worldis Stanford Industrial Park established in 1951. In 1955,only seven companies were located in the park. By 1980there were ninety companies including Hewlett PackardCompany, whic…  相似文献   
25.
本文简要介绍区域性“减灾十年初步规划”编制的一般原则,包括规划编制的意义、目的、编制顺序和规划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并提出规划成果的实施意见。可供各地编制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26.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青岛地区主导工业对资源的依赖状态及不同工业行业之产出对各类资源投入的反应程度,以灰关联树反映工业经济与资源复合系统之整体及不同层次子系统的耦合关系,定量揭示工业经济效益主导变量与各类资源变量的动态联系,从资源高效利用的角度探讨了青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及区域经济与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7.
王凯  樊守彬  亓浩雲 《环境科学》2020,41(6):2602-2608
利用车载排放测试技术对典型的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和农田建设机械实际工况下的尾气进行测试,建立了实际工况下农业机械的排放因子和2017年北京市农用机械排放清单.结果表明,不同的工作状态对农业机械尾气排放有较大的影响,怠速和行走时CO、NO_x、HC和PM排放趋于平稳;而切地和翻地模式下的波动较为明显.根据各类机械的分类和排放标准对排放因子进行细化,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实际工况下的排放因子.根据农业机械排放因子和燃油消耗量计算出2017年北京市CO、NO_x、HC和PM的排放量分别是2 566.60、 1 239.29、 563.08和538.32 t.拖拉机、运输机械和联合收割机的污染物总量占CO、NO_x、HC和PM这4种污染物总量的98%、 95%、 95%和98%.因此,农用拖拉机、运输机械和联合收割机在农业机械污染减排中应作为重点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28.
在一台满足国Ⅴ排放标准的双喷射(气口喷射+缸内直喷)汽油机上开展了燃用E10乙醇汽油(乙醇体积比为10%)对发动机非常规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FTIR)测量了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及醇、醛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量,对比分析了双喷射模式时各工况下E0和E10两种燃料的非常规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双喷射模式下,加入乙醇有效降低了乙烯、1,3-丁二烯、苯和甲苯的排放量,但会导致乙醛排放升高.双喷射模式下,随着负荷增加,两种燃料下的1,3-丁二烯和甲苯排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乙烯、甲醛和苯排放则先降低后升高.乙醇能抑制1,3-丁二烯、乙烯生成,抑制效果为PFI模式优于双喷射模式,GDI模式抑制量最低.PFI和GDI模式下E10的甲醛排放均显著升高,但双喷射模式有效抑制了甲醛排放的增加.  相似文献   
29.
摸查了农田灌溉系统水环境经农(夏)闲期降水等外部强干预调理后的环境污染物含量——该值理论上是环境自净作用之后的最不利值,对农田灌溉系统水环境进行水质评价,探究其对农田土壤质量的潜在污染风险.于2019年6月中旬—7月下旬(降雨集中期),分别在西北江三角洲城市(清远市、佛山市和江门市)实验基地周边筛选研究区,并在雨后对有覆水的水源区域、灌渠、蓄水池和田间水等采集上覆水,共采得水样27×2份,对其pH值、悬浮物(SS)、矿化度、总磷(TP)、氨氮(NH4+-N)、Cd、As、Pb、Cu和Zn的含量进行检测;对各研究区pH值、SS的成因和影响,矿化度的等级,重金属均值分布等进行分析;对全样品TP、NH4+-N、重金属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描述性特征分析;通过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Pi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P分别对各采样点、各构成项目和各研究区进行水质评价.研究发现雨后农田灌溉系统水环境构成复杂,物质呈无显著性差异的迁移,灌溉沿程上覆水中大部分物质可能处于动态平衡,受局部环境影响变小,TP、NH4+-N和重金属等迁移物质主要还是灌溉水体中原有的,受外力驱动扰动后在水动力作用下可能以氮磷结合形态沿灌溉系统发生远距离迁移;使用河流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农田灌溉系统水环境,发现该法可以刻画局部灌溉的水质态势,对农田灌溉系统水环境的含量特征评价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也可以做出综合性定量评价.虽然灌溉水系统结构差异较大,但是从整体上可以初步得出农闲期西北江三角洲农田灌溉水的灌溉风险不高的结论,总体综合水质评价级别为Ⅰ类~Ⅱ类,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0.
生态文明新时代下的空间规划体系对国土空间底线管控提出了明确要求,“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是底线思维的体现。研究“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在国土空间底线管控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二者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体现,构建二者的联动方式,服务于国土空间底线管控及治理的全过程。“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共同组成底线管控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开展底线管控的基础,后者是底线管控的路径和手段,两者皆是生态文明新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底线管控的重要工具,需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基础加强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