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62篇 |
免费 | 1215篇 |
国内免费 | 86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387篇 |
废物处理 | 144篇 |
环保管理 | 1332篇 |
综合类 | 3927篇 |
基础理论 | 760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549篇 |
评价与监测 | 422篇 |
社会与环境 | 637篇 |
灾害及防治 | 4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4篇 |
2023年 | 198篇 |
2022年 | 271篇 |
2021年 | 326篇 |
2020年 | 349篇 |
2019年 | 319篇 |
2018年 | 243篇 |
2017年 | 351篇 |
2016年 | 368篇 |
2015年 | 329篇 |
2014年 | 369篇 |
2013年 | 460篇 |
2012年 | 667篇 |
2011年 | 666篇 |
2010年 | 493篇 |
2009年 | 539篇 |
2008年 | 376篇 |
2007年 | 573篇 |
2006年 | 535篇 |
2005年 | 458篇 |
2004年 | 407篇 |
2003年 | 360篇 |
2002年 | 329篇 |
2001年 | 216篇 |
2000年 | 238篇 |
1999年 | 202篇 |
1998年 | 137篇 |
1997年 | 134篇 |
1996年 | 100篇 |
1995年 | 120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72年 | 4篇 |
1971年 | 4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地下渗滤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中试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以红壤土作为填充土壤,在2cm/d的水力负荷下,进行了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现场中试.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COD、氨氮、总磷和总氮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84.7%、70.0%、98.0%和77.7%,出水COD、氨氮、总磷和总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7mg/L、4.0mg/L、0.04mg/L、4.7mg/L,达到建设部颁发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对总氮去除机理的分析表明,由硝化/反硝化实现生物脱氮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总氮的主要途径.在本中试系统中,反硝化效果良好但硝化效果不够理想,改善土壤环境以促进硝化作用是提高总氮去除率的关键.对土壤中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内部的还原性质是阻碍硝化反应进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2.
Technologicalsystem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ineseagricultureZhangRenwu;JiWenying;ZhangTong(Agro-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 相似文献
333.
综合生物塘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生物塘技术专题研究组 《环境科学》1991,12(4):20-23
综合生物塘系统是一种新型稳定塘系统.本文报道了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净化、藻-菌共生系统代谢活性、异养活性的变化及出水水质的生态学修饰.结果显示综合生物增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这是一种良好的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334.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integrated modeling approach for planning the size and the oper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maximizing retention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 loads and reservoir water-quality improvement at a catchment scale. The
experimental field-scale wetland systems (four sets, 0.88 ha each) have been in operation since 2002, where water depth was maintained
at 30–50 cm and hydraulic loading rate was at 6.3–18.8 cm/day. The wetland system was found to be adequate for treating polluted
stream water with stable removal e ciency even during the winter. The integrated modeling system (modified-BASINS) was applied to
the Seokmoon estuarine reservoir watershed and calibrated with monitoring data from constructed wetland, stream, and reservoir. The
calibrated integrated modeling system estimated that constructing wetlands on 0.5% (about 114 ha) of the watershed area at the mouth
of reservoir could reduce 11.61% and 13.49% of total extern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ads, respectively. It also might improve th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of the reservoir by 9.69% and 16.48%, respectively. 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about 0.1%–1.0%
of the watershed area should be allocated for constructed wetland to meet specified water-quality standards for the estuarine reservoir
at the polder area where land use planning is relatively less complicated. 相似文献
335.
人口、粮食与水土资源利用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文中分析了宁夏人口、粮食与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及回归分析,建立人口、粮食预测模型,对2000年宁夏的人口、粮食进行了预测。分析2000年水土资源不同开发利用条件下粮食供需平衡情况后指出,充分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配合先进的农业技术,宁夏粮食不仅能自给,而且还能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粮。最后提出了解决粮食问题,防止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36.
概述了动力电池流向、回收管理体系和回收模式等管理现状,总结提出了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第三方综合利用企业和产业联盟为回收主体的四种动力电池回收模式;考虑建设成本、运行维护成本、收集成本、贮存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税收成本、管理成本等8个构成要素,构建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成本模型;核算了四种回收模式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成本和利润情况.核算数据显示,回收1万t/a的废旧动力电池项目,在年总收益均为8500万元的条件下,四种回收模式的利润区间为-461~401万元.结果与趋势分析表明,我国可优先推广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为回收主体的回收模式,便于迅速布局;市场成熟后以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综合利用企业为回收主体的模式将进入市场,专业性和技术性将大幅提升;当市场更加成熟,以产业联盟为主体的回收模式将更具优势,回收成本降到最低.综上,建议从避免重复建设,缩短资金周转周期,探索创新模式,构建绿色供应链以及完善回收法律体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相似文献
337.
云南热海热田中的碱金属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至1983年在云南腾冲一已知水热区及其毗邻约 60km2 范围内采集了131个土壤样品。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锂和铷的异常能圈定两个已知水热区,且与若干已知热田地球化学指示元素的异常相当一致,从而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前景。与此同时,对区内水样中的钠钾含量也进行了测定并做出解译。锂铷和已知地球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它们之间确存有某种内在联系,同时可看出盐湖与古地热系统之间的一些联系。最后得出结论:土壤中的锂铷可作为圈定热田的地球化学指标;地热系统不仅能作为能源资源而且也应视作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338.
339.
Eco-environmentalinformationsystemofTianjinCity─Design,implementationandapplicationsHuXiaolin;YangBangjie;ZongYaoguang;LuLi(R... 相似文献
340.
针对新常态下环境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提出了环境管理工作要树立新的思维,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总量与质量、容量与流量、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现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带来的污染减排潜力越来越小,因此,环境管理的目标应从以污染排放控制为主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主转变,通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容量总量控制管理手段,实现污染排放流量管控,同时,应充分考虑现有环境本底负荷的问题,实现污染存量和可能增量的协同控制,这对于推进环境管理工作的战略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