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8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399篇
安全科学   190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218篇
综合类   1214篇
基础理论   118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255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根据近10年的监测数据,对伊宁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进行动态趋势分析,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2.
Sedimentation rates and sediment provenance were examined for lacustrine sediments deposited in Fairfield Lake, western North Carolina, during the past 111 years. Stratigraphic, radionuclide, and cartographic data indicate that sedimentation rates have increased several fold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in response to localized development. The magnitude of increased sedimentation was surprising given limited development within the basin: 0.12 to 0.68 buildings/ha in 2000 in those parts directly delivering sediment to the dated cores. Thus, the analysis illustrates the potential sensitivity of watersheds in the southern Appalachians to changes in land cover. An approach that combined geochemical fingerprinting with sediment mixing models was subsequently evaluated to determine its ability to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contribution of sediment from (1) major bedrock formations that underlie the watershed and (2) potential sources associated with four land cover categories. Sediment sources in both analyses proved difficult to geochemically fingerprint to greater than 90 percent accuracy using data on acid‐soluble metals and selected isotopes of lead (Pb).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sediment from delineated sources, estimated by the mixing models, generally corresponded with known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 cover. However, the models were plagued by two significant problems — the chemical alteration of sediments as they were transported through upland streams to depositional sites within the lake and the loss of elemental mass. Thus, future investigations using the fingerprinting approach in this area of intense weathering, and presumably others, will need to modify the existing methods to more accurately elucidate changes in sediment provenance related to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83.
1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DK1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特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从某反应器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细菌,命名为DK1,并对该菌进行脱氮特性研究.在以葡萄糖为碳源,C/N量比为5时,分别以NaNO_3和NaNO_2为氮源,二者的好氧反硝化速率为4.09 mg·(L·h)-1和4.43mg·(L·h)~(-1).以二者同时为氮源脱氮率为100%;此外,菌株DK1具有异养硝化性能,NH_4~+-N平均去除速率为2.32mg·(L·h)-1.缺氧时以NO_2~--N为氮源菌株DK1可将一系列梯度浓度NO_2~--N(约100~300 mg·L-1)在36 h内降为0.当NO_3~--N和NO_2~--N同时存在时,菌株DK1会优先利用NO_3~--N进行反硝化.同时该菌株还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性能,可同时去除NH_4~+-N、NO_2~--N或NH_4~+-N、NO_3~--N,30 h内脱氮率分别达95.06%和94.69%.相同时间内在NH_4~+-N、NO_2~--N和NO_3~--N三者均存在时,脱氮效果最佳,达100%.菌株DK1的高效SND及反硝化性能表明其在处理含氮废水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陈仕意  曾立民  董华斌  朱彤 《环境科学》2015,36(10):3554-3565
利用大气PM2.5水溶性组分及其气态前体物在线测量系统(GAC-IC)于2014年6月9日~7月11日对华北地区乡村站点曲周大气PM2.5中水溶性组分及其气态前体物进行了在线测量,分析了PM2.5中水溶性组分与气态前体物日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探讨了当地细颗粒物的气粒转化机制并分析了其来源.结果表明夏季曲周大气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与相关气态前体物的浓度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观测期间,PM2.5中SO2-4、NH+4和NO-3的平均浓度分别是26.28、18.08和16.36μg·m-3,是PM2.5中最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约占PM2.5质量浓度的76.23%;气态前体物中,NH3浓度明显偏高、平均值为44.85μg·m-3,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农业活动排放;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平均值分别是0.60和0.30,表现出明显的二次污染特征.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曲周大气PM2.5中NH+4与NO-3、SO2-4有良好的相关性,且表现为富氨状态,NH+4以(NH4)2SO4形式存在,NO-3的生成主要受HNO3的限制.对NH4NO3平衡进行研究发现:与夜间相反,白天曲周大气环境不利于NH4NO3生成和保持.结果也表明,二次转化是曲周夏季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堆肥与农田释放的NH3是导致高浓度二次无机颗粒物(SNA)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
李玫  余柄志  衡芮  周洋 《环境工程》2017,35(5):154-157
以郫县安德镇川菜产业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影响进行了标准化评价。结果发现:川菜产业园主要的工业污染行业为豆制品加工行业,排污量为2 919.94 t/a,占总排污量的96.46%,等标污染负荷为9.83,占总污染负荷的92.83%,其中有6家企业为主要控制对象。对比分析发现,环境污染受企业规模、末端处理方式、废水排放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所有污染因子中,BOD对环境的实质污染影响较大。该研究成果将为优化小城镇产业集群的规划、管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6.
哈尔滨市土壤表层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确定土壤重金属来源是降低土壤重金属人为输入和控制土壤重金属面源污染扩散的必然要求,以哈尔滨市9个市辖区中4个主要老城区(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为研究区,依据标准格网进行土壤样本采集(表层土壤样本307个,深层土壤样本77个),分析土壤中w(As)、w(Hg)、w(Cd)、w(Cr)、w(Cu)、w(Ni)、w(Pb)、w(Zn);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指示克里格插值法,分别对该区不同成土母质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哈尔滨市四区表层土壤中As、Cr、Cu、Ni、Pb、Zn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Hg和Cd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显著.② 以各类成土母质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为评价依据,哈尔滨市表层土壤中Hg、Cd表现出较大范围的重金属污染,依据土壤样本所在格网覆盖范围,污染范围分别占研究区的60%、65%.③ Cu、Pb、Zn污染范围小且污染程度低.研究显示,人口集聚、工业发展、交通发达等因素已经造成研究区表层土壤中Hg、Cd、Cu、Pb、Zn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污染,需要合理有效地处理生活垃圾、控制工业和交通排放,以缓解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87.
对当前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废气中二噁英监测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解读和实践操作后,认识到生活垃圾焚烧废气中二噁英监测采样的现状及不足.针对不同类型烟道,不同采样时间和不同采样时间间隔分别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同一稳定气流的排放源中,水平烟道和垂直烟道测试二噁英毒性当量排放浓度水平相当;满足监测采样量要求下,不同采样时间和采样时间间隔对二噁英监测结果并无显著差异,对此给出几点相应采样建议.  相似文献   
88.
以辽宁沿海地区陆域水环境风险调查为基础,借鉴了国际海事组织《73/78防污公约》和《IBC规则》等相关管理要求及技术规定,构建了风险识别及评估体系,并对辽宁近岸海域的水环境风险状况进行了调查评估.共识别出近岸海域水环境风险源128个,其中以大连地区近岸海域水环境风险源分布最为集中,风险行业主要集中在石化加工、化学原料制造,以及原油码头、储油罐区等行业企业.  相似文献   
8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四大污染之一的噪声污染越来越不能被忽视.作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的空调所产生的噪声,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长期受到噪声刺激,将导致听力损失,甚至引起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噪声污染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还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通过对引起空调电机噪声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在电磁、机械和空气动力方面对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能够降低电机噪声的方法,并简单介绍了噪声分析和隔消音的方法以降低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90.
岩溶关键带微量元素运移的时空变化:以豫西鸡冠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沙  杨琰  张娜  孙喆  张萍  田宁  凌新有  任小敏 《环境科学》2017,38(10):4130-4140
为探索岩溶关键带元素运移时空变化特征及过程,自2009年10月至2015年5月对我国北方典型岩溶关键带——河南西部鸡冠洞相互作用带中各组分(大气降水、土壤、基岩、洞穴滴水、洞穴现代沉积物)进行了连续定点监测及取样分析,共获得650个实验数据.对比了Ca、Mg、Ba、Sr、δ~(13)C及元素比值在不同组分中的变化情况及运移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与基岩是滴水的主要物质来源,Mg、Ba、Sr符合"土壤-基岩"二元物源模型,但各自所占比例并不相同.(2)在空间上,洞穴系统相互作用带中各元素迁移相互联系.滴水继承了土壤及基岩的信号,现代沉积物又能延续滴水各元素的信息.元素在土壤纵剖面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淋溶和淀积作用,最下层土壤较好地继承了基岩中微量元素的信息.(3)在时间上,洞穴系统相互作用带中各元素迁移复杂多变.土壤及滴水受降水淋滤作用影响皆表现明显的季节差异,然在岩溶水运移路径、PCP作用、极端干旱和年降水雨型的影响下,滴水元素浓度旱、雨季差异明显较土壤小.而PCP作用及元素选择性淋滤等因素又改变了沉积物中元素对滴水元素的延续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