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19篇 |
免费 | 4796篇 |
国内免费 | 45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35篇 |
废物处理 | 859篇 |
环保管理 | 3762篇 |
综合类 | 13056篇 |
基础理论 | 2339篇 |
环境理论 | 13篇 |
污染及防治 | 2307篇 |
评价与监测 | 1250篇 |
社会与环境 | 1255篇 |
灾害及防治 | 10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05篇 |
2024年 | 569篇 |
2023年 | 741篇 |
2022年 | 855篇 |
2021年 | 1025篇 |
2020年 | 1072篇 |
2019年 | 903篇 |
2018年 | 783篇 |
2017年 | 1054篇 |
2016年 | 1076篇 |
2015年 | 1106篇 |
2014年 | 1164篇 |
2013年 | 1438篇 |
2012年 | 1659篇 |
2011年 | 1718篇 |
2010年 | 1193篇 |
2009年 | 1345篇 |
2008年 | 939篇 |
2007年 | 1471篇 |
2006年 | 1490篇 |
2005年 | 1254篇 |
2004年 | 1070篇 |
2003年 | 1043篇 |
2002年 | 925篇 |
2001年 | 757篇 |
2000年 | 722篇 |
1999年 | 646篇 |
1998年 | 458篇 |
1997年 | 408篇 |
1996年 | 286篇 |
1995年 | 251篇 |
1994年 | 203篇 |
1993年 | 178篇 |
1992年 | 116篇 |
1991年 | 68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7篇 |
1973年 | 7篇 |
1972年 | 5篇 |
1971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某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系统进行采样分析,研究飞灰中的Pb、Zn在水洗脱氯预处理及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中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水洗预处理过程中,飞灰中0.15%Pb和0.015%Zn进入结晶盐,94.05%的Pb和93.17%的Zn留存在水洗灰中,且赋存形态基本不变。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过程中,进入窑内的Pb和Zn少部分在窑内和预热器系统形成内循环,93.84%Pb和81.38%的Zn进入水泥熟料,0.002 7%的Pb进入窑尾烟气,0.001 4%的Pb和0.001 1%的Zn进入窑灰。热力学平衡计算表明,水泥熟料中Pb的主要存在形态是PbO、PbSiO3,Zn的主要存在形态是ZnO、ZnFe2O4、ZnAl2O4。窑尾烟气排放指标和水泥熟料性能指标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这说明Pb和Zn在水泥窑中实现了良好的固化,环境风险可接受。本研究结果可为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工艺系统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金属矿山粉尘净化一直是深井空气环境治理的技术难题,为解决单层纤维栅并列插板结构体积大、孔隙率高等问题,在毛细管润湿效应产生水膜的净化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湿式密集纤维栅净化机制的物理模型,利用等效假设推出了湿式密集纤维栅的过滤净化效率式。采用正交实验分析了各因素对密集纤维栅净化效率的影响。根据分级净化效率的实验结果对理论效率公式进行了量纲一的修正,应用湿式密集栅纤维层过滤实验系统进行粉尘净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湿式密集纤维栅在实验最优组合情况下对粒径小于5 μm的呼吸性粉尘净化效率可达92.36%,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3.
94.
Impact of carbon nanomaterials on the behaviour of 14C-phenanthrene and 14C-benzo-[a] pyrene in soil
Towell MG Browne LA Paton GI Semple K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arking, Essex : 1987)》2011,159(3):706-715
The impact of fullerene soot (FS), single-walled (SWCNTs) and multi-walled (MWCNTs) carbon nanotubes on the behaviour of two 14C-PAHs in sterile soil was investigate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nanomaterials (0, 0.05, 0.1 and 0.5%) were added to soil, and 14C-phenanthrene and 14C-benzo[a]pyrene extractability assessed over 80 d through dichloromethane (DCM) and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HPCD) shake extractions. Total 14C-PAH activity in soils was determined by combustion, and mineralisation of 14C-phenanthrene was monitored over 14 d, using a catabolically active pseudomonad inoculum. No significant loss of 14C-PAH-associated activity from CNM-amended soils was observed over the ‘aging’ period. CNM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HPCD-extractability of 14C-PAHS; extractabilit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NM concentration. Additionally, 14C-phenanthrene mineralisation was inhibited by the presence of CNMs at concentrations of ≥0.05%. Differences in overall extents of 14C-mineralisation were also apparent between CNM types. It is suggested the addition of CNMs to soil can reduce PAH extractability and bioaccessibility, with PAH sorption to CNMs influenced by CNM type and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95.
Canepa P Cauglia F Caviglia P Chelossi 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3,10(4):217-220
The mill waste water holds a large amount of polyphenols, preventing the biodegradation processes because of their inhibitory action on microbial growth. Thus, its disposal represents an environmental problem for the great olive oil producing countries in the Mediterranean area. In this work, we present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a photo-oxidative process on mill waste water to evaluate the organic matter degradation potential and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treated residue.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is reduced up to 35% after 6 hours but the cost-effectiveness is unfavourable. In contrast, the aim of toxicity reduction is less expensive and shows good applicable chances; after 2 h, the polyphenols concentration drops by 60%. 相似文献
96.
天然气钻井井口安全距离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天然气钻井井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破坏程度,选择适合的事故后果模型,对天然气井井喷失控后可能发生的蒸气云爆炸及硫化氢扩散的后果进行量化分析,根据超压-冲量准则、热剂量准则和硫化氢扩散行为规律,计算出爆炸波、爆炸火球及硫化氢扩散的危害范围.笔者建立了天然气钻井井口安全距离的计算模型,并提出一种确定安全距离的方法.通过计算给出不同无阻流量、不同硫化氢体积含量的20种条件下的天然气钻井井口安全距离,并应用该模型对某含硫气井井口安全距离进行了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具备实用性,值得在天然气井选址规划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7.
98.
本文介绍了球团竖炉的烟尘排放特性 ,分析了烟尘回收效益及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技术设备 ,该技术设备是一种紧凑合理、高效耐用、性价比高、管理方便、适合国情的大气环境净化技术设备 相似文献
99.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研究我国中部地区的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使用2012—2019年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计算中部地区的碳排放量,结合地理探测器对碳排放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①山西省碳排放量居中部地区首位,河南省次之,安徽省碳排放量位居第三,后为湖北省和湖南省,江西省碳排放最低;②2012—2019年在中部地区碳排放量聚集程度逐年减弱,高高聚集面积从210742.9 km2减少到153999.3 km2,低低聚集面积由148249.2 km2减少到103804.0 km2;③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的结果得到:对中部地区各省份碳排放影响因子解释力较大的为经济要素: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生产总值;中部地区各省份碳排放因子解释力较高的双因子交互多为经济要素.研究显示,中部地区各个省份碳排放分布及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碳排放的差异,本研究为中部地区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0.
水资源负债刍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消耗不断加剧,由此造成的环境损害、生态退化趋势日益严峻,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的欠账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界定和量化这种欠账,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值得研究。基于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资产负债表基本理论,论文针对具有可再生性、随机性和流动性特点的水资源,探讨了水资源负债是否存在、水资源资产与负债如何界定、以及水资源资产负债核算思路等。通过总结国内外以往与自然资源负债和水资源负债相关的研究成果,厘清水资产、水资源资产、负债、金融负债、环境负债等基本内涵,研究认为:1)广义的水资源负债是指人类经济活动会对水资源数量、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包括水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对水循环过程及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损害、向天然水体的过度排放造成水环境容量的降低、生态用水的过度挤占造成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减少;2)狭义的水资源负债是指当经济体过度使用和消耗水资源时,形成的经济体和环境之间关于水资源的债权债务关系,是一种已经发生的并在涉水活动中形成的、针对水循环过程及其可再生能力损害需承担的补偿、恢复或修复的现时义务;3)水资源负债可以通过引入环境作为虚拟主体、明确水资源资产和经济体的水资源权益加以确认,将水资源权益作为判定水资源负债形成的临界点。研究结论使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成为可能,也可供其他自然资源在相关资产负债表中核算负债项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