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186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中国农用地整理项目安排与耕地资源分布的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用地整理是当前中国土地整治的重点,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规模化程度是农用地整理的主导方向与建设目标,相应要求农用地整理项目安排应与现状耕地的数量与质量之间存在协调关系。为了从空间和时间上分析这一协调性,根据2006-2012 年农用地整理项目数据,结合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通过建立县域尺度下一致性模型和重心模型,从全国和省级二个空间尺度,分析了农用地整理项目安排与耕地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协调性,得到以下结论:① 全国层面上,14.4%的耕地区域安排了52.2%的整理项目,项目安排与耕地资源分布的均衡性较差;② 省域层面上,多数省份整理项目安排与耕地资源的分布较为一致;③ 各等别耕地整理比例与其耕地面积比例较为一致,优等地和低等地的整理比例逐渐上升,高等地整理比例趋于下降,中等地整理比例基本稳定;④ 各等别耕地重心及整理重心按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由南向北分布,优等地和中等地的整理项目安排逐渐趋于均衡化,高等地整理开展偏于其耕地重心北侧,低等地整理分布较为不均。  相似文献   
162.
建立了膜保护异烟酸铜微固相萃取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并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土壤中的痕量荧蒽(Flt)、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苯并[a]芘(BaP)进行了测定. 考察了水温、萃取时间和超声洗脱时间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最佳试验条件下,Flt的检出限为1.0 ng/g;BbF,BkF和BaP的检出限为2.5 ng/g. Flt的线性范围为2.5~500.0 ng/g;BbF,BkF和BaP的线性范围均为12.5~500.0 ng/g.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4%~13.7%(n9). 采用该方法分析了2种实际土壤中的4种多环芳烃,回收率为34%~90%.   相似文献   
163.
王政 《中国环境管理》2024,16(2):113-120
流域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引发行政治理体系的变革,系统论为流域生态环境行政治理体系的建构指明了方向,流域生态环境行政治理体系的建构是系统化的工程。在系统论指引下,结合相关规范性文件,流域生态环境行政治理系统的建构需从建立协调机制、规范职权行使与推进治理协同三方面切入,并分别明确三者在流域生态环境行政治理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建立议事协调机构发挥协调机制的统筹协调功能、通过整合与上收行政机关职权明确规范职权行使的实施功能、通过建立治理协同机制发挥推进治理协同的支持与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64.
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系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海洋环境问题较强的涉外属性决定了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适格主体、管辖法院等方面存在特殊的规定,此种特殊规定不宜废除。但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双轨并行的关系造成了海陆交叉污染案件存在适格主体、管辖等争议,且存在两诉协同上的挑战。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限制在地理概念上的海域,这割裂了同一污染行为下陆地与海洋的联系。陆海统筹理念要求打通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联系,以陆海一体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可对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进行陆海一体化调整,以克服陆地与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双轨并行造成的协同问题。具体而言,在海陆交叉污染案件中可以损害发生地为判断标准,当损害发生地在海洋时,则以海统陆,属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当损害发生地在陆地时,则以陆统海,属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65.
区域水质净化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深入了解区域水质净化潜力,指导因地制宜的区域总体规划方案与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位于杭州湾南岸,是陆海相互作用的典型区域,承载着重要的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功能.基于收集的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模型)中的水质净化模型,研究杭州湾南岸氮(N)、磷(P)的负荷量、输出量和净化量的时空演变特征,探索不同发展情境下研究区域水质净化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时间上,N和P的输出量以及净化量在两年中存在明显差异,相比2000年,2020年研究区域N总负荷量减少276.72 t,输出量减少140.86 t,净化量减少137.86 t;P总负荷量增加93.65 t,输出量增加28.91 t,净化量增加64.74 t;空间上,N、P输出量空间分布趋势大致相同,总体呈现北高南低以及南部部分区域为高值的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基于不同情景的模拟分析表明,在自然发展优先情景下,研究区N、P的输出量分别为1 682.36 t和115.50 t,在经济发展优先情景下,区域N、P的输出量分别增加约83.02%和79.93%,在环境保护情景下,区域N、P的输出量分别减少约为79.96%和56.44%.因此环境保护发展优先情景,能有效地减少区域N和P的输出,提高水质净化功能.研究结果为制定区域陆海统筹的规划方案,促进研究区域内经济和生态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6.
A triple-objective optimal sizing method based on a dynamic strategy is presented for an islanded hybrid energy microgrid, consisting of wind turbine, solar photovoltaic,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diesel generator. The dynamic strategy is given based on a dynamic complementary coordinat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master-slave control modes for maximum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oposed strategy, NSGA-II-based optimization program is applied to the sizing 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triple different objectives including the minimization of annualized system cost, the minimization of loss of power supply probability and the maximization of utilization ratio of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The sizing results and the proposed strategy are both compared and analyz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method in a real case of an islanded hybrid energy microgrid on Dong’ao Island, China.  相似文献   
167.
本文遵循客观、科学、综合原则,运用熵值赋权法,对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了评价;采用动态耦合模型及剪刀差分析方法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考察;借助Excel 2003软件,通过作散点图,比较拟合优度分析方法,对两者的协调前景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数分别由2005年的0.2934、0.4198跃升至2015年的0.6236、0.4198,经济发展系统升幅明显高于生态环境系统。②2005—2015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度均值为-6.95°,整体处于由低级协调向协调演进状态,而两者间演化速度夹角由2005年的18.56°扩展至2015年的82.4°。③若按既有惯性发展模式,2020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将达155.74°,预期处于极限发展状态。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为新常态下安徽省制定经济与生态文明融动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8.
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控制线是生态空间保护的两条主线,两线既有差别又紧密联系。生态保护红线是维护区域和城市生态安全的格局和数量底线,生态控制线是控制城市开发边界和保障生态安全划定的生态用地控制线。地市是两线划定的适宜尺度,本文在总结高、中、低不同开发强度城市两线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从两线联系与差异角度进行协调必要性分析。两线在概念内涵、法律地位、划定内容、技术方法、管控要求上的差异既是衔接的重点又是衔接的难点。然后,从空间、内容与管控等角度提出两线协调的思路,空间协调解决工作底图不统一、话语权不对等问题,内容协调解决生态用地保护目标不一致问题,管控协调解决部门管理准入条件不一致问题。最后,从工作机制角度,提出促进两线衔接的若干建议以及未来两线重点完善的内容和主要方向,为地市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9.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生态环保法律体系通过内外协调,进入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的全面升级时期。绿色、循环、低碳要求的统筹协调和集成创新不断加强,明确了一些流域或区域的综合保护立法。对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法制建设不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法制建设不足,一些改革措施并未写入法律法规,一些概念和部门的职责并不清晰,一些特殊区域和流域缺乏综合性保护专门立法,影响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综合绩效。建议全面开展法制梳理,提升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类法律法规的衔接性和互助性,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法律法规的兼容性和协同性,针对特定流域和区域的保护、重点行业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及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领域开展专门立法;界定有争议的概念,区分相关监管和监测职责;加强一般立法与流域、区域保护立法的衔接。  相似文献   
17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保护和管理好自然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跨世纪绿色工程的重要战略。本文通过对秦皇岛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调查与思考得出结论:将秦皇岛建设成以旅游为龙头的生态城市是秦皇岛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