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296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61.
长江三角洲跨区域抢险救援体系--总体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长江三角洲跨区域抢险救援体系这一类典型复杂系统进行了系统构建的总体目标和功能分析,并应用复杂系统开发的并行工程方法进行开发组织和总体结构模型的研究,得到了长江三角洲跨区域抢险救援体系的递阶控制体系结构的总体模型.  相似文献   
562.
阎茹 《上海环境科学》1998,17(12):42-45
毛纺加工过程产生有机卤化物,以人类造成极大危害,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综述了有机卤化物的毛纺加工各工序中的产生,可吸附有机卤化物等的测定及其处理方法和相关立法状况。  相似文献   
563.
确保主要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数据的准确性对制定总量减排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规划尤为重要.以济南某石化企业为例,对石油加工业常减压、催化裂化、延迟焦化、柴油加氢、硫磺回收等工艺二氧化硫产排污系数开展验证研究.将产排污系数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发现该企业通过产排污系数计算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远大于实际排放量.在此基础上,提出石油加工业二氧化硫产排污系数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564.
为了研究固体可燃物多火焰火蔓延规律及传热控制机理,开展了竖向水平排列的PMMA单一平板和平行双板火蔓延规律研究。基于水平火蔓延实验台,考虑平板尺寸、平行双板的竖直间距两个主要因素,分析此类条件下的火蔓延速度、火焰高度和火焰宽度等参数。实验研究发现,PMMA板水平火蔓延过程中,热解前锋呈V型,预热区长度随平板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平行双板工况下,在研究考虑的间距范围内火焰始终保持合并,火蔓延速度、火焰高度及宽度明显大于单一平板,且均随间距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三者峰值出现的位置与样件尺寸有关。上层PMMA板上下表面的辐射热流随间距的变化规律与火蔓延速度变化规律一致,因此推断辐射作用在平行双板水平火蔓延中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65.
配对进近程序可有效提高近距平行跑道容量,是目前国外航空界理论研究热点问题。为提高配对进近程序的安全性,针对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方式下的跟驰现象,通过量化人为因素及尾流传播特性对配对进近两机纵向距离的影响建立配对进近微观跟驰模型,对影响两机运动状态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改进的配对进近安全区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算例仿真对安全区变化特点进行分析,采用实际运行数据计算出国内三大机场的近距平行跑道施行配对进近时的有效起始安全区及有地面效应影响时的安全区。  相似文献   
566.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的低碳模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是重要的人为碳排放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的低碳模式制定方法,通过对不同垃圾末端处理工艺的资源与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潜值与资源化率的评价,进行处理情景设计与分析,识别出生活垃圾处理低碳发展的调控措施,并结合约束条件下的定量优化,得到生活垃圾低碳优化处理模式.最后,以北京市为案例点,针对主要调控因子设计不同无害化处理比例的3种情景并开展以上3方面评价.结果表明,垃圾低碳优化处理的措施为降低填埋比例,同时提高堆肥和焚烧比例;垃圾低碳优化处理模式为填埋、焚烧与堆肥的利用比例是23%:25%:52%.  相似文献   
567.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手段结合吸收光谱分析,研究了小球藻指数期和稳定期培养液中溶解有机物(DOM)在秋季天然太阳辐射作用下的光降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小球藻生长过程中除能产生短波激发类腐殖质组分C1(其荧光峰的激发/发射波长位置为240,335 nm /406 nm)及类蛋白质组分C3(225,275 nm/334 nm)外,还会形成长波激发类腐殖质组分C2(260,395 nm /502 nm),表明C2组分并非仅有传统认为的陆源属性,同时也具有自生源属性.稳定期培养液的吸收光谱在250~300 nm范围内出现的肩峰,可用于指示水环境中现场自生源的贡献.不同生长时期培养液中DOM的吸收系数和荧光组分的降解动力学都符合一级反应方程.稳定期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和C2)的光降解程度略高于指数期,但指数期类色氨酸组分(C3)的光降解程度略高于稳定期.经太阳辐照6 d后,小球藻培养液的吸收系数a350及各荧光组分的平均损失率分别达到83.0%、84.0%、64.8%和80.0%,对应的半衰期只有1.6~5.0 d,揭示出藻类自生来源的DOM具有很强的光化学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568.
分析了不同扬程离心泵的并联使用问题,提出了使用变频调速来解决扬程匹配的方法,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并用实际工程应用进行验证,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69.
Possible cleaner production (CP) opportunities for a milk processing facility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The CP concept and its key tools of implementation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CP opportunities in the facility studied. The general production process and its resulting environmental loads were investigated by taking possible CP opportunities as the basis of study. The methodology developed for CP opportunity assessment in the milk processing facility covered two major steps: preparation of checklists to assist auditing and CP opportunity assess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ss-balance analysis. For mass-balance analysis, measurements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mass flows were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inputs and outputs. Prepared checklists were utilized to determine waste reduction options that could be implemented. Selected opportunities were evaluated considering their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feasibility.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50% of the service water used, 9.3% of the current wastewater (WW) discharge, 65.36% of the chemical use and the discharge of 181.9 kg/day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20.7 kg/day of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could be eliminated and 19.6% of the service water used could be recycled/reused.  相似文献   
570.
为探究页岩气开采废水(即返排-产出水)处理技术对环境生态的影响,针对页岩气开采废水的处理后内部回用以及达标排放两种管理模式,结合生命周期评价的理念,运用Simapro分析工具,创建LCA模型,对典型处理技术进行清单分析,评估处理技术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负荷,量化分析其对人群健康、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方面的影响,建立一种页岩气开采返排-产出水处理技术选择的评价方法.同时,以国内某页岩气田产出水处理工程为例,评估所选用处理技术的潜在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内部回用模式下选用的混凝-絮凝处理技术对环境生态影响最小;达标排放模式下针对有机物去除,选用铁电极的电絮凝技术或曝气生物滤池对环境生态的影响较小.对于较低含盐量的开采废水的脱盐,选用的脱盐技术正渗透对环境的影响比反渗透小,但反渗透的脱盐效果更好.对于较高含盐量开采废水的脱盐,选用的多效蒸发-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对环境生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