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29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91.
    
In 2006, Bruno the bear wandered onto German soil—the first brown bear in 170 years—where he was shot, killed, taxidermied, and put on display (his presence recently resurfaced due to the 2010 Wikileaks). Bruno served as a queer beast in the anthropogenic landscape where he challenged boundaries of what is permissible, and normal. By refusing to honor borders and cultural norms, he disrupted our human sense of control of the landscape. In response to Bruno's unruly presence, humans in turn appropriated him, fixed him as a cipher to fill with their own constructs of wildness and animality, and then deployed those cultural articulations. Performing a critical visual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 anxiety Bruno evoked fixed his queer, hirsute frame as a taxidermied cipher representing discipline, fetishization, and a critique of power. Bruno became an imaginary wild whose presence rhetorically queered the geographical and political landscape.  相似文献   
392.
ABSTRACT

Hydraulic fracturing for shale gas is a controversial issue in most countries. In these controversies, actors use discursive boundary work to convince various audiences of their position. Discursive boundary work is a communicative strategy that involves the framing of facts in contrast to other kinds of arguments. In this article we develop the Dynamic Discourse Coalition (DDC) approach to study how discourse coalitions deploy discursive boundary work to confirm, integrate, polarize or disintegrate their own and opposing discourse coalitions. The DDC approach enable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of controversies about hydraulic fracturing and similar contested technologies by illuminating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cative processes on policy formation.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policy documents, academic reports, newspapers, interviews and websites we compare the dynamics of contesting discourse coalitions in the Netherlands and New York. This analysis explains why policy formed in different ways in the cases, despite the apparent similarity of the discourse coalitions that emerged in the respective controversies.  相似文献   
393.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足迹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全球变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碳足迹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并迅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本文从碳足迹的起源和各种定义入手,系统阐述了碳足迹的概念,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碳足迹的各种分类。本文重点介绍了碳足迹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IPCC计算方法和碳足迹计算器等四大类,并总结和比较了四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地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客观分析和评价了当前碳足迹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还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四个主要的碳足迹评估标准:英国的PAS2050:2008标准、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协会和世界资源研究院共同发起制定的GHG议定书、日本的标准仕样书TS Q0010标准和ISO14067标准,并以GHG议定书和PAS2050两个标准为例分析了进行碳足迹评估的重要前提———边界界定问题。最后对碳足迹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4.
断裂缝在工程场地十分常见,研究其对场地地震动的影响很有必要.基于应用局部人工边界条件模拟辐射阻尼影响的二维显式有限元方法,分别对垂直入射和斜入射地震波情形下具有不同深度的竖向断裂缝场地地震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地表水平的均匀半空间场地地震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断裂缝对其附近场地地震动的影响显著,但随着离开裂缝的距离变大,其影响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395.
刚性桩复合地基在建筑结构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其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还不够充分。采用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8度罕遇地震的规范标准反应谱拟合生成人工地震波,以软土场地中的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对象,将土体自由场变形和上部结构惯性力对桩身内力的影响分开考虑,提出一种拟静力简化计算方法,分析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地震响应。并建立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上部结构体系整体有限元模型,利用数值方法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验证了拟静力方法的合理性。进一步分别计算了自由场位移对桩基的作用、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上部结构体系整体地震响应以及桩筏基础地震响应。结果表明:拟静力方法与数值方法较为吻合,复合地基的桩身内力和筏板底加速度峰值均小于桩筏基础,褥垫层对地震波具有滤过作用,显著减轻了地震的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396.
玻璃钢夹砂管在土木水利工程领域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埋地管道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大多不考虑管-土动力相互作用,且多针对均质材料管道,无法应用于具有明显层状复合材料结构特征的玻璃钢夹砂管。基于玻璃钢夹砂管的层状复合材料结构特征,建立了完整的埋地玻璃钢夹砂管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在数值分析模型中,考虑了管-土间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地震散射波从有限域向无限域的传播。算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埋地玻璃钢夹砂管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可合理地分析埋地玻璃钢夹砂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397.
朱颖元  石凝  董爱红 《灾害学》2004,19(1):46-53
历史洪水调查是洪水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揭示洪水序列的周期,论证周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具有历史洪水调查的不连序序列三种周期分析模型,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模型是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98.
为研究岩溶地区隐伏溶洞对隧道结构的地震动响应特性,基于粘弹性人工边界理论,编写了等效荷载时程施加程序,计算并分析了隧道结构环向五种岩溶位置(0°~180°)及其八种位置组合效应对隧道结构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的节点加速度响应随其距围岩顶部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两个单独溶洞(90°、180°)作用与其组合效应相比,180°位置的溶洞对拱底的加速度响应具有一定的减弱作用。位置组合效应条件下,结构应力变化较大的范围为结构环向的 1/4;由于溶洞的相互作用,结构的应力包络图略小于两个单个溶洞作用下包络图的最外缘。无论单个溶洞还是位置组合效应下,结构应力受影响较大的范围均在拱肩及拱脚附近。研究结果对隧道结构设计、建设及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9.
航空相机载荷舱热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详细分析航空相机主体热设计的关键边界条件--航空相机载荷舱的热环境。方法通过载荷舱的热平衡方程,分析影响载荷舱热环境的主要因素,系统地总结适用于工程应用的分析方法。结果对于辐射热环境需考虑大气透明度、地面状况等因素,对流热环境可采用Hilbert提出的经验表达式计算载荷舱背风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气动热环境采用Eckert参考焓法估算载荷舱的气动热是合适的,且宜采用电热防冰系统及热空气加热防结露系统。结论该研究结果是航空相机主体热设计的基础,适用于对各类航空相机载荷舱热环境分析和环境控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400.
结合阿克苏河源流山区两气象站以及出山口两水文站近50 a的气象、 水文实测资料,运用非参数Mann-Kendall单调趋势检验、 突变检验、 方差分析外推、 R/S分析及周期性叠加趋势模型等方法,分析了阿克苏河源流区气候及径流变化的趋势和周期,并予以预测,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量。结果表明:阿克苏河源流区气温、 降水量及径流量皆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分别在1989、 1985和1993年发生了显著的增多跃变;气候因子与径流量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其未来仍将保持增加趋势,在2010-2016年径流量的相对最大值和最小值将分别为91.822×108 m3(2014年)和83.43×108 m3(2011年);阿克苏河径流量在整个时间序列存在25 a的准周期,但在突变前以17 a周期为主;气候变化使得阿克苏河源流在1994-2007年增加了224.97×108 m3的来水量,年增加量的最大、 最小值分别出现在2003年和200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