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628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245篇
综合类   1130篇
基础理论   205篇
污染及防治   105篇
评价与监测   76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841.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 are a class of fluorine substituted carboxylic acid, sulfonic acid and alcohol, structurally similar to their corresponding parent compounds. Previou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endocrine disruption and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 and perfluorooctanoic acid, two dominant PFASs in animals and humans. We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ven 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with different carbon chain length and their ability to inhibit progesterone production in mouse Leydig tumor cells(m LTC-1). We found an obvious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gesterone inhibition rate and PFAA exposure concentration in m LTC-1. The relative inhibition rate of progesterone by PFAAs was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carbon chain length and molar refractivity of PFAAs.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 decreased after PFAA exposure at the half-maximal inhibitory effect concentration(IC_(50)) of progesterone production in m LTC-1, while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cont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PFAAs on progesterone production might be due, in part, to ROS damage and the decrease in MMP in m LTC-1.  相似文献   
842.
地表温度是表征大气底层和陆地表层之间热量状况的重要指标,地表温度的变化受地表反照率、蒸散发、地表粗糙度等因素的影响。利用MODIS数据中的地表温度、地表反照率和蒸散发数据产品,分析了2000~2013年黄土高原生长季地表温度变化的时空格局,探究了地表温度变化与地表反照率和蒸散发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2000~2013年,黄土高原地表反照率由2000年的0.178下降到2013年的0.146,年际下降速率为0.0015/a;蒸散发量由314.33mm增加到455.24mm,年际增加速率为6.56mm/a;日地表温度呈波动降温趋势,幅度为-0.16℃/a;夜地表温度有升高的趋势,但不显著,幅度为0.035℃/a;昼夜温差减少显著,幅度为-0.2℃/a,温度变化显著的区域集中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地表温度与地表反照率和蒸散发量之间相关性显示,日地表温度与地表反照率呈正相关关系,与蒸散发量呈负相关关系,在山西西部、陕西北部和甘肃南部区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且日地表温度与蒸散发的相关性强于与地表反照率的相关性,夜地表温度的变化与地表反照率和蒸散发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受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研究区蒸散发增加是引起地表温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43.
为了解萍乡蔬菜种植区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采样区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重金属的均值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其单项污染指数依次为Hg>Ni>Cd>Cu>Zn>Pb>As>Cr,其中Cd、Hg、Pb、Ni含量均高于对应元素的江西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但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都较低.总的来说,萍乡蔬菜种植区土壤环境质量处于清洁和安全范围内,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844.
目的弄清金属材料在天然河水中的腐蚀电位变化规律,获得它们的腐蚀电位序。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多通道电位自动采集装置,测试金属材料在武汉长江水中的腐蚀电位。结果获得了24种金属材料在天然河水中的腐蚀电位-时间曲线及腐蚀电位序图谱。结论金属材料在天然河水中初期腐蚀电位变化较快,同种类金属腐蚀电位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腐蚀电位变化规律不同;金属材料在天然河水中的稳定腐蚀电位从低到高大致为镁阳极、纯锌、铝合金、铸铁、碳钢、低合金钢、铜合金和不锈钢。  相似文献   
845.
苏锡常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其潜在源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14年12月—2015年11月苏锡常地区国控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站发布的逐时数据,分析了研究区PM_(2.5)浓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输送路径及苏锡常地区PM_(2.5)的潜在源区.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PM_(2.5)浓度日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规律.PM_(2.5)浓度四季空间差异显著,不同监测站之间的差异较小.四季PM_(2.5)浓度与其它污染物之间相关性显著.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量与空气质量分布的空间错位,表明该地区PM_(2.5)污染与区域性污染物迁移有较大关系.苏锡常地区气流后向轨迹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冬、春、秋季的气流主要来自西北内陆地区,夏季气流以东南和西南方向输入居多.聚类分析表明,来自内陆的污染气流和来自海洋的清洁气流是苏锡常地区两种主要输送类型,外源污染气流不仅直接输送颗粒物,还贡献了大量的气态污染物.山东南部、江苏西部、安徽东部、浙江北部及江西西北地区对苏锡常冬季PM_(2.5)浓度贡献较大,春、夏、秋季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本地和周边城市.  相似文献   
846.
铁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铁路运营里程快速增加,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但受行业特点、线路规划、功能设计、土地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既有铁路用地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低效利用或废弃闲置土地。由于铁路用地具有公益性、无偿划拨性、使用无期限性等特点,在当前支持盘活现有铁路用地、鼓励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背景下,根据既有铁路用地的利用性质及设计功能的发挥情况,在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低效(闲置)铁路存量用地的资源条件和利用态势提出优化开发途径,结合潜在利用方向进行综合潜力评价,进而提出综合开发利用策略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研究以建设用地改造方向为重点,选取南京市区范围内4宗低效(闲置)铁路存量用地进行案例分析,以期为开展低效(闲置)铁路存量用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分析思路,对推进铁路存量用地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847.
为探讨秸秆、生物质炭施用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固碳减排效应,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原位监测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条件下秸秆、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CO_2、CH4和N_2O 3种温室气体排放、作物产量、土壤有机碳以及净增温潜势的影响.试验处理设置为: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F)、施肥并施用8 t·hm-2秸秆(FS)、施肥并施用8 t·hm-2生物质炭(FBlow)和施肥并施用16 t·hm-2生物质炭(FBhigh)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F处理相比,FS、FBlow及FBhigh处理下小麦产量分别提高了30.9%、66.3%和36.6%;对于玉米产量而言,FS,CK及FBhigh处理下玉米产量分别降低了14.1%、18.0%和24.6%,但是FBlow处理下对玉米产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与F处理相比,FS处理下土壤CO_2的年排放总量增加了60.2%,但是FBhigh处理下土壤CO_2的年排放总量减低了14.4%;生物质炭的施用降低了土壤N_2O的排放,与F处理相比,FBlow和FBhigh处理下分别减低了27.6%和38.7%,而秸秆的施用对N_2O的排放没有显著性的影响.总的来说,与F处理相比,FBlow和FBhigh处理下净增温潜势分别降低了24.13和58.44 t·hm-2,单位产量的净综合增温潜势分别降低了1.78和5.06 t·t-1.综上所述,对于小麦-玉米轮作体系而言,施用16 t·hm-2生物质炭可作为一种提高作物产量并降低净增温潜势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848.
添加几种秸秆并淹水对海南土壤N2O和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淹水条件下,不同种类的秸秆对退化菜地土壤修复过程中土壤N_2O和CH_4排放及其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试验设大豆秸秆、花生秸秆、甘蔗渣、水稻秸秆和空白5个处理,试验培养条件为土壤淹水和30℃.结果表明,添加大豆秸秆、花生秸秆和水稻秸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的pH、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且能快速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添加大豆秸秆、花生秸秆、甘蔗渣均能显著降低土壤N_2O的排放,其中,大豆秸秆的减排效果最佳.但添加大豆秸秆、花生秸秆、水稻秸秆会促进CH_4大量排放,从而导致综合温室效应增加.花生秸秆处理增加的综合温室效应最大,其次是水稻秸秆处理.甘蔗渣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显著低于空白,但甘蔗渣处理对土壤改良效果不佳,其不能快速创造强还原条件,未能提高pH与速效钾等.比较4种材料,添加大豆秸秆增加的综合温室效应较小,且改良土壤效果较佳,更适合作为强还原灭菌法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849.
吕玉  周龙  龙光强  汤利 《环境科学》2016,37(8):3229-3236
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结合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丰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索了不同氮水平下间作对玉米土壤硝化势(PNF)的影响.试验设置玉米单作和与马铃薯间作两个种植模式,4个施氮水平(不施氮N0、1/2常规施氮N1、常规施氮N2和3/2常规施氮N3)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从不施氮到常规施氮,土壤硝化势和AOA、AOB数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逐渐增加,而高氮(N3)时与N2没有显著差异;间作对土壤硝化势、AOA与AOB数量的影响与施氮量和作物生育期有关,低氮投入(N1)间作有利于增加土壤氨氧化微生物数量和硝化作用.施肥是硝化势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PNF的主要环境因子;PNF与土壤中AOA、AOB amoA基因丰度成显著的正相关.尽管玉米马铃薯间作降低了土壤中AOA、AOB amoA基因丰度,却使得间作土壤中AOB占据氨氧化微生物数量上的优势.以上结果表明,施氮和间作均影响了土壤硝化作用和氨氧化微生物AOA和AOB数量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土壤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50.
异龙湖沉积物重金属人为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异龙湖4个沉积短岩芯中Al、Ti、As、Cd、Cr、Cu、Ni、Pb、Hg、Zn等金属元素含量与赋存形态的分析,研究了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除Cd之外,沉积物中其余金属元素含量变化较小,变异系数均小于0. 3.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所有元素可分为两组,第Ⅰ组元素包括As、Cd、Hg和Pb,第Ⅱ组元素包括Al、Ti、Cr、Cu、Ni和Zn;各沉积岩芯中每组元素具有相似的垂向变化规律,但不同沉积岩芯中各组元素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较为复杂的沉积环境特征.相关分析表明,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明显受到沉积物质地变化的影响.沉积物中Cd和Pb以可还原态为主,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8%和42%; Cr、Cu、Zn和Ni主要赋存于残渣态中,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68%~82%.根据重金属富集系数和次生相富集系数评价结果,Cd为主要的污染元素,平均达到了中等污染程度,而其他元素为无污染至弱污染水平;人为贡献的重金属主要赋存于可提取态中.综合生态风险指数与沉积物质量基准评价结果、以及重金属污染水平与赋存形态,异龙湖表层沉积物中As、Cu、Hg、Ni、Pb和Zn具有低等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Cd具有较高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