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公路扰动带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伴随多条沙漠公路的修筑,公路沿线形成了生态扰动带(包括施工扰动带和运营扰动带)。它使地表空气流场改变、地表覆被剥离、风沙源出现、地表径流过程受阻、地表水分重分配以及生境隔离。野外考察和样品分析表明,扰动带的植被恢复取决于消面稳定性、降水的地表分配、时间、地下水位、种源和风场等因素,并初步总结出如下规律:①草方格内部表面沙层的有机质随时间逐渐增多;②草方格固沙措施加速了植被恢复的速度;③迎风坡自然覆沙,种子易于着床和萌发;④路肩上形成长营养期的中生植物,边坡形成旱生植物,路边优动带内的植被恢复情况因水分条件而变化;⑤植被恢复与时间成正比,演替过程为:短命植物、三芒草→蒿类→梭梭或白梭梭。最后提出改进草方格沙障的材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用干水、适时播种等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372.
采用本质安全优化技术对皮带机本体进行设计,提高设备寿命,强化设备安全,降低操作维护故障通过优化设计选用变频调速技术控制料量,使系统配置满足工艺要求,综合指标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73.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筛选适合的絮凝剂 ,完成了带式压滤机用于洗煤废水及煤泥脱水的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带式压滤机用于煤泥脱水 ,具有技术先进、处理量大、滤液清澈、滤饼含水率低 ,可使洗煤用水形成闭路循环。该研究对煤泥固体粒级分布、絮凝剂用量、进料浓度、处理量及其对过滤效果的影响以及带式压滤机的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74.
现行的<抚仙湖管理条例>没有对抚仙湖保护管理范围作明确的界定.从抚仙湖水位运行依据、抚仙湖水质标准依据、湖泊自然特征依据、抚仙湖湖滨带现状、抚仙湖沿岸污染现状、抚仙湖沿岸旅游景观和经济投入的可达性等7个方面对抚仙湖保护管理范围的3个方案做了对比研究分析,界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抚仙湖保护管理范围,在5~10年内,方案二具有较强的经济可达性.  相似文献   
375.
粤东-闽西南航空伽玛能谱数字图象较清晰地显示出本区岩石中放射性元素存在分布特征带。本文叙述了岩石中钾的分布特征带及其主要特征。传统理论难以解释这些特征,作者提出了带电粒子迁移假说。地壳的挤压和拉仲地带由于有一定方向的压力和张力作用,故能产生一定相位的电位差,在电位差的作用下,离子和离子团在岩石矿物颗粒之间缓慢地移动,最终在地表形成分布特征带。该假说较好地解释了岩石中钾分布特征带的特征,并扩大了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376.
用≥10℃积温并结合最热、最冷月均温与极端低温将哀牢山脉北段划分为5个山地气候带、6个山地农业气候层,各带(层)的上限高度背风东坡比迎风西坡提高50-200m。因夏凉等限制,喜温作物种植的山地高度(气候)带比东部水平气候带明显降低,农业熟制也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377.
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据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组织的“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考察资料,并参考有关考察地区提供的观测或调查资料,针对我国南方草山草坡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草山草坡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建设我国“常绿草地带”高效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并就草山草坡的开发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78.
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旅游开发与贫困消除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地区旅游资源的分布与贫困人口的分布是高度重叠的,尤其是那些区位偏远以及交通不便的地区,自然景观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适合开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因此,将旅游开发与扶贫有机结合应是消除贫困的最有效途径。论文针对这一问题论述了如下若干问题:其一,我国贫困县的分布与高品位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高度重叠;其二,我国贫困县的分布与这些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均在中西部地区,消除贫困与发展中西部旅游应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旅游在扶贫方面的优势是其他任何产业所无可比拟的;其四,应着手构建中国PPT旅游(ProPoorTourism,即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战略以及发展PPT旅游的战略措施,以期尽快消除我国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379.
秦巴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垂直分层及农业合理化布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琳 《自然资源学报》1994,9(4):350-358
根据1988-1989年陕西境内秦巴山区3个剖面(秦岭南坡西段,米仓山北坡和巴山北坡)的气候观测资料,建立了不同剖面主要气候要素垂直分布推算模式。由此推算出各剖面不同海拔高度各要素值。通过对7类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第一主成分得分值组成空间有序样本序列,采用最优分割法对此序列进行分类,划分出不同剖面的农业气候层高度。并对主要经济林果在秦巴山区种植的适宜高度进行气候适应性分析,提出不同层次农业合理化布局。  相似文献   
380.
亚洲东南地区在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中朝板块之间有天山(北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带;在塔里木-中朝板块与杨子板块之间有秦岭-大别褶皱带(东部);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有赣(东北)-浙(西)-皖(南)对冲带。东部沿海地区北北东向滨太平洋板块则横切以上近东西向和北东向诸板块,展现出太平洋西海岸最新板块的格局。各板块对接带上发育开阔和长期发展的火山-侵入岩带。不同类型的火山-侵入岩有不同的矿产:金(铜铅锌)多与中-基性火山-侵入岩有关;铜铅锌、锡(钨);铁多与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有关;铜镍多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