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7篇
  免费   750篇
  国内免费   2277篇
安全科学   366篇
废物处理   163篇
环保管理   1756篇
综合类   6497篇
基础理论   1053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694篇
评价与监测   1053篇
社会与环境   383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376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362篇
  2015年   449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627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677篇
  2010年   545篇
  2009年   531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613篇
  2006年   623篇
  2005年   452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459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41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8篇
  1972年   8篇
  197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5 毫秒
491.
采用大气边界层模式和随机游动扩散模式相连接的模拟方法,对上海市拟建的交通隧道排气口附近街道建筑物区域的气流分布和废气排放物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设计了6种方案,并按不同的废气排放形式,分别分析了街区的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在建筑物存在的情况下,排风口造成的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最高值会很大,可达0.44 mg/m3,若换成排风塔,则为0.13 mg/m3; 没有建筑物的情况下,由排风口和排风塔造成的地面污染物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0.11 mg/m3,0.4 mg/m3.当风速增大,质量浓度会降低,最大值分别从0.44 mg/m3降为0.2 mg/m3,和从0.13 mg/m3降为0.1mg/m3.分析表明,建筑物附近的气流特征对污染物扩散会起引导作用: 垂直方向上,导致污染物从高空被带入地面; 水平方向上,使得污染物在下风向堆积; 当风速增大时,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值降低.同时研究表明,对排风塔污染物散布起主要作用的是水平方向的气流结构,而对排风口的污染物散布起主要作用的则是其附近建筑物的背风侧的气流下洗效应和水平流场,因此建筑物背风侧有可能成为重污染区.  相似文献   
492.
贵阳市表层土壤中镉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济  王世杰  欧阳自远 《环境科学》2007,28(6):1344-1348
以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为主线,以贵州省贵阳市8 046 km2为研究区域,将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镉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环境地球化学机理研究相结合,建立区域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基线,选用合适的判别指标判识自然作用过程与人类活动过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通过对487个样品的镉含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表层土壤中镉的基线值为0.068 mg/kg,镉元素含量大于1.010 mg/kg的样品可能遭受人为污染的影响.地质累积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贵阳市40%的表层土壤未受镉污染,19%的表层土壤在无污染与中度污染之间,14%受中度污染,19%的表层土壤介于中度污染到强污染之间,7%受强污染,1%的表层土壤介于强污染到极强污染之间.污染程度指数分析则显示,贵阳市57.9%的表层土壤未受到镉污染,镉的污染程度最大为12.1,96%的表层土壤污染程度小于4,总污染程度大于0,即总体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493.
王晶  周启星  张倩茹  张颖 《环境科学》2007,28(8):1796-1801
采用浓度梯度污染暴露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石油烃和重金属Cu2+、Cd2+的毒性效应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响应.结果表明,石油烃和Cd2+、Cu2+对沙蚕均具有较强的毒性效应.暴露4 d和10 d后,石油烃LC50分别为440和110 μg·L-1,Cu2+分别为1 150和570 μg·L-1,Cd2+分别为5 090和2 500 μg·L-1,相应的生态毒性大小为:石油烃>Cu2+>Cd2+.在Cd2+、Cu2+污染暴露条件下,沙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抑制率均低于50%.而在石油烃污染暴露条件下,沙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最高抑制率可达90%以上;而且,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与石油烃的浓度显著相关.可见,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较灵敏地反映出石油烃对沙蚕的污染效应及其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494.
分析了气体脱硫装置胺液系统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危害,通过采取清洁生产工艺、材质升级、在线净化复活、停工清扫塔器和新脱硫剂补充置换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95.
土壤铅-苯并[a]芘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土壤中低含量铅(Pb)-苯并[a]芘(B[a]P)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率、根伸长、芽伸长以及芽根比的影响,以期考察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并筛选具有指示土壤污染程度的指标.结果表明,小麦种子萌发率对Pb-B[a]P单一及复合污染均不敏感;Pb和B[a]P单一污染时小麦根伸长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复合污染条件下Pb...  相似文献   
496.
长三角区域城市间一次污染跨界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高强度的能源消耗致使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为了定量弄清城市之间一次污染传输情况,以长三角15个城市的污染排放清单、MM5气象场为基础,利用CALPUFF空气质量模型,模拟测算了长三角区域内城市间一次污染跨界输送影响.结果显示,环太湖地区的上海、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由于自身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497.
东莞市蔬菜基地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抗生素作为新兴环境污染物在区域农业土壤污染特征研究中鲜见报道.本文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调查了东莞市18个区镇24个代表性蔬菜基地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QNs)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检出率均在90%以上,以环丙沙星(平均含量24.93μg·kg-1)和恩诺沙星(平均含量...  相似文献   
498.
幸鸿  徐伟嘉  蔡铭  刘永红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0):2102-2108
耦合微观交通仿真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模型,分别对含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和不含信号控制人行横道的街道峡谷污染物排放进行计算,并以此为排放源,采用k-ε两方程模型与组分输运方程对风向与街道垂直时的污染扩散情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k-ε两方程模型与组分输运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风向与街道垂直时三维街道峡谷内的污染物扩散情况.峡...  相似文献   
499.
闽江下游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空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闽江下游为例,基于有限元法建立闽江下游水动力模型及水质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理想的模拟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闽江下游2004年的水文情况,模拟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污染物的运移扩散过程.定量模拟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后,闽江下游不同地点处污染物到达的时间和浓度值,并对突发风险事故的影响范围、程...  相似文献   
500.
Ash deposition impact on the energy performance of photovoltaic generat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little known side effect of the atmospheric air pollution is the degradation of photovoltaic (PV) cells’ performance due to the deposition of solid particles varying in composition, size and origin. In this context, an experimental-based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energy performance of two identical pairs of PV-panels; the first being clean and the second being artificially polluted with ash, i.e. a by-product of incomplete hydrocarbons’ combustion mainly originating from thermal power stations and vehicular exhausts. A series of systematic measurements of current intensity, voltage output and solar radiation are executed simultaneously for the clean and the polluted PV-panel, so that the effect of several mass depositions on the PVs’ power output, energy yield and conversion efficiency may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 considerable deterioration of the PV-panels’ performance is obtained, i.e. almost 30% energy reduction per hour or 1.5% efficiency decrease (in absolute terms) for ash accumulation on the panels’ surface reaching up to 0.4 mg/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