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8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33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12篇
综合类   735篇
基础理论   269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137篇
灾害及防治   1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本文引入资源和环境因素,以城镇化综合指数为期望产出,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2个地级市(州)的绿色城镇化效率,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绿色城镇化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城镇化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下游地区绿色城镇化效率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效率损失的主要来源;绿色城镇化效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的带状分布格局,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政府财政支出对绿色城镇化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对提升绿色城镇化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三者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市场力因素有利于绿色城镇化效率的提高。邻近城市间绿色城镇化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空间溢出效应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城镇化效率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各因素的影响具有协同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基于双指标多等级的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壤中重金属的全量和有效态双重指标,建立基于多等级综合评估的土壤中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将联合概率曲线法引入土壤评价模型,分析重金属暴露浓度与毒性数据的概率分布,考察重金属对土壤生物的毒害程度,从而确定土壤中重金属对于生态系统的风险。建立从简单到复杂的多等级综合评价方法,表征重金属的污染等级、浓度效应、多种重金属污染物的协同效应、不同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和土壤对不同重金属污染物的敏感性。选择典型地区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测定不同重金属的总量和有效态,验证评价模型的实用性和评价分级的合理性。旨在解决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的方法学问题,为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3.
广西红树林资源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忠华  胡刚  梁士楚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3):275-279,282
广西的红树林现有面积为8374.9 hm2,分布于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红树植物有15种,其中真红树植物11种,半红树植物5种,无瓣海桑为人工引种.红树林的建群种主要有白骨壤、桐花树、秋茄、红海榄、木榄、海漆、老鼠筋和银叶树8种,主要群落可划分为8个群系,15个群落类型.红树林是广西的优势海洋资源之一,其动植物资源潜力大,生态景观旅游价值高,同时是良好的生态养殖场所.如何合理利用红树林资源,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4.
"伪海冰像元"对渤海海冰范围分布信息的提取产生影响,消除伪海冰像元需要得到一些传感器、大气状况等参数,但往往很难全部得到满足.本文研究了在不知道传感器、大气状况等参数的条件下,通过对数字影像进行实验分析,提取传感器、大气状况引起的脉冲响应函数,并利用该函数结合频域逆滤波和维纳滤波器求解消除非理想脉冲响应的反卷积函数,在空域利用反卷积函数对图像进行逆处理的"伪海冰像元"消除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达到降低"伪海冰像元"与其邻域海水像元之间分离度的目的,从而较好的在渤海海区Modis影像中实现分离出"伪海冰像元"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
按提供产品的类别,乡镇尺度空间由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建设空间组成,这3部分空间共同承载着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坚持生态保护对发展的约束与支撑功能并存的理念,建立以生态约束为前提,并与开发建设协同推进的分区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及应用模式,是生态文明战略下空间功能分区的有益探讨。以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为案例,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通过对生态约束、农业发展、工业发展与人居环境等建设开发适宜性的单项与综合评价的集成,构建生态、农业和建设空间布局的总体架构,实现了街镇空间功能的整合与科学定位;划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建设区等四大类功能区,并提出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产业发展导向,为实施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6.
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型海洋工程在上海海域纷纷兴建,造成了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一系列的生态损害。在分析海洋工程可能造成生态损害的同时,以上海长江口隧桥工程为例,选择2007年春季和秋季的2次生态调查数据进行研究。架桥阶段结束后,综合分析了春季与秋季的调查数据,发现各项指标均有偏向于不利的趋势。基于结构功能指标体系评价法,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后得出上海长江口隧桥工程附近海域的综合健康指数分别为2043和2166。根据CHI≤3的情况下判断,该海域的生态健康状况属于不健康接近亚健康状态,表明河口生态系统自然属性发生明显改变,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出现退化或丧失。针对遭遇海洋工程破坏的生境,需要进行更多、更长时间的人工干预,并提出有效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77.
深圳宝安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深圳宝安区1996-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其逐日降雨量资料,应用Costanza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应用SCS模型对该区主要污染物氨氮(NH4-N)、总磷(TP)以及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4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总体生态服务功能下降了31.36%;氨氮和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分别增加了4.12%、5.73%,总磷的面源污染负荷减少了1.64%。进一步对三种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2004-2020年)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在不同规划方案下,到2020年,宝安区总体生态服务功能将比2004年下降3.79%、10.97%和30.76%。但其下降速度都将得到明显遏止;氨氮、总磷和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也将有较明显的增加,且皆以规划方案1增加最小,方案2居中,方案3增加最大。  相似文献   
78.
黄河三角洲湿地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河兰角洲湿地是全球暖温带最典型的河口三角洲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本文依据每种生态功能的特点和作用机理,分别运用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或资源经济学的方法对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量化估算.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湿地10项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中,蓄水调洪和降解污染物的功能价值最大;黄河三角洲湿地单位面积价值大约是全国湿地平均单位面积价值的10倍,其中自然湿地的单位面积价值远高于人工湿地的单位面积价值.本研究结果使人们直观地看到了湿地给人类带来的福利,为湿地生态资源的合理定价、有效补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三峡库区几种林下苔藓的保水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三峡库区三种森林类型(松栎混交林、栓皮栎纯林、马尾松纯林)林下苔藓储量调查分析及其持水特性试验,得到不同森林类型林下苔藓储量、最大持水量、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林下苔藓储量最大(12.93t/hm^2),松栎混交林和栓皮栎纯林林下苔藓储量相同(9.47t/hm^2)。松栎混交林林下苔藓最大持水量为5.36mm,栓皮栎纯林为5.73mm,马尾松纯林为6.26mm。研究结果还表明,三峡库区林下苔藓持水量随时间变化过程与森林类型无关。在只有苔藓覆盖情况下,不同森林类型林内不产生水分下渗和地表径流时的最大降雨量和最大降雨雨强分别为:松栎混交林林地5.36mm,5.820mm/h;马尾松纯林林地6.26mm,7.420mm/h;栓皮栎纯林林地5.73mm,6.060mm/h。  相似文献   
80.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预测 --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结构决定功能,把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趋势,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以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江阴市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分析其变化特征,以此来研究经济发达地区近期内可能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着非农化趋势加快.农地数量减少加速的现象,如果为保证耕地的数量平衡,则可能导致农地内部结构极其不合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当释放农地,促进经济发展;运用经济杆杠,提高非农用地利用效率;重视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